这是一个笑话,但我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才听到它,这是一个相当诗意的词。 这时候我已经在教育局工作了,起草文件的时候用了这个名词: 捡秋,又称小捡活动,农村学生在业余时间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到收割的农田里去收割农收时损失的庄稼, 目的是培养学生爱苦勤俭的良好习惯。当我起草这份文件时,我想,“我从小就这样做! 只不过,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既不考虑爱劳动,也不考虑勤俭,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填饱肚子。 因此,我们从事“捡秋”并不是出于什么高尚而伟大的情操,而是出于人们原有的生存本能。
我并没有真正赶上最极端的时期,那时我真正用人类的最高智慧去寻找一切可能的食物,维持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准确地说,我赶上了,但我没有很深的记忆,因为我太年轻了。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是大跃进后遗症爆发的年代。 饥饿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人们用尽了一切可能的手段来维持生命。 那些日子,对于比我年长一点的人来说,是一段难以忍受却又难以忘怀的回忆。 到我记事的时候,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即便如此,寻找食物填饱肚子的行为(所谓的“小捡”)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可能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当时的秋收包括我们吃的所有东西。 例如,当成年人收割小麦时,我们会捡起他们留下的麦穗。 当你切豆子时,你捡起被丢弃的豆子; 当玉米收割时,他把玉米秸秆翻过来; 再比如去采摘的梨行找梨,到枣林“捡枣”,在拔过苗的瓜田里翻瓜苗......其实,在那个视食物为生命的年代,人们哪怕是一粒粮食,都会轻易扔掉? 庄稼收割的时候,大人们采摘,采摘,采摘,当我们来到田里时,几乎什么都没有。 有时我们抱怨说:“这比舔过的牛还干净! “话虽如此,总会有鱼从网中溜走,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如果要说我最喜欢的还是找红薯,用我家乡的话来说,就叫“偷山药”。 “盗窃”一词不一定准确,它应该意味着“捯”或“转弯”; 不过,说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如果实在翻不过来,为了不被大人训斥,回家就干脆去未收割的土地“偷”一点。 当然,这样的时间很少见。 大多数时候,在土地还没绿化之前(“开庆”就是要等生产队收割完毕,才会开放给人们“捡秋”),我们早早就拿着铁锹或铁山牙在那里等着了。 不知何时,有人突然喊道:“这是绿色的! 我们会跳起来,跑进绿色的田野,好像我们在抓,我们会迅速地翻身。 此时,除了偶尔的咳嗽声,几乎听不到任何人的声音,只有铁锹翻地的声音。 偷山药其实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过程,充满了期待、寻找、惊讶或失望、兴奋或愤怒。 不知何时突然听到咔嚓一声,我们才知道自己摸到了“猎物”,当我们把它翻过来的时候,一个大山药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会高兴地叫出来,引来四面八方羡慕的目光; 如果我们竭尽全力却一无所获,我们会沮丧地坐在地上骂“真他妈的倒霉”。 偷山药其实是一门技术活。 首先,你要判断哪里可能有“货”:一般来说,中间地带的机会很少,只有那些棱角分明、容易被人忽视的地方,奇迹很容易发生,甚至拉下一整片没碰过的山药,才是大收获! 其次,你必须学会寻找线索。 有时你看到一个小根,也许你跟着它走,你会大吃一惊。 然而,有一种山药根是最棘手的。 它刺得又深又深,你拼命想把它翻过来很久,但最后还是一根细细的根,你气得一巴掌拍成肉泥。
为了捡秋,有时候连吃饭都顾不上,甚至要自己带米饭到田里吃,生怕耽搁一会儿就有人抢了。 然而,归根结底,惊喜很少,失望的机会也很多,有时小小的收获不值得因为付出太多努力而增加食物量。 但是,你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
所以,“捡秋”这个词有了一个浪漫的名字,但实际上,它一点也不浪漫,它与高贵和伟大无关,它不仅仅是一段苦涩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