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会发现,结婚率每年都在持续上升,但离婚率却开始上升。 至于结婚率的下降,Ben认为根本原因不是彩礼,而是男人的“消费能力”,而所谓的“消费能力”问题,在历史上是可以找到的。
例如,许多人会想到 1929-1933 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当时资本家将牛奶倒入河中,而不是廉价出售。 当然,关于生产过剩,中学历史课本是这样解释的:也就是所谓的生产过剩,其实并不是供过于求,而是因为生产出来的商品是大多数人消费不起的产品,所以生产出来的东西没有那么多的接受者,所以才会有过剩。
事实上,今天的结婚率**本质上也与生产过剩有关——至少可以与生产过剩相提并论。
对于婚姻来说,爱情是可有可无的。 婚姻的本质无非是男人觊觎女人的身体,需要女人的身体帮他解决欲望,而女人则找到一张长期的饭票,为自己提供经济支持。 这就是婚姻的本质。 所以日本电影《王香》里有一句台词:婚姻只是长久的卖点(那又怎样)。 当然,这可能看起来很粗俗,但现实确实如此。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中确实有人相信爱情,愿意为爱情而战,但毕竟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本文讲的是主流情况。
如今,低结婚率归结为女性的要求远远超过男性的承载能力。
比如在一些龟男的火爆下,再加上各种吹牛的氛围,月薪三千的男人就不配活下去了(也就是说,小县城里的多数工资不也是三四千吗? ),月薪12万并不稀奇。我甚至认识一些贵州贫困农村的穷鬼,他们进城打工吃饭两天,吹嘘年收入35万好不容易,做点小生意年收入就能超过1000万元。 在这种吹牛的氛围下,很多女人往往会误判社会财富:很多女人觉得男人不仅要有车有房有存款,还要拿出两三十万的彩礼,还应该保证自己可以和一个月一二十万的新家庭生活在一起, 否则,这样的男人就没有资格娶老婆。
记得前年,听过一个身高一米四长得像猴子的安徽女人说,男朋友在北京一年挣了30多万,但她不喜欢男朋友不好,而这个长得像猴子的安徽女人,就出生在农村, 而且她也是一个非常低端的工人,所以根本没有条件。
现实中,城里月薪12万元,其实需要很辛苦(对于主流工人来说),而在县城,月薪3000、4000就算是主流了。 因此,绝大多数男人无法满足女人提出的这些要求。 因此,男人没有消费婚姻的消费能力,所以结婚率不断上升。
当然,这篇文章并不觉得现在的结婚率是小仙女们的责任。 毕竟小仙女之所以对男人要求太高,是因为小仙女处于信息茧的状态,而信息茧的形成,绝大多数吹牛的龟男都要负责,这就是所谓的雪崩时,没有雪花是无辜的。
因此,吹牛会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