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国人是第一个“发现”丝绸之路的人?

小夏 旅游 更新 2024-03-03

对大陆边缘逻辑的重新思考。

大家好,好久没写书评了,这两天,我读了丹史地理研究所侯阳芳教授写的一本新书《这就是丝绸之路》,我觉得很有意思,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顾名思义,这本书讲的是丝绸之路,但侯先生在书的开头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说法,他说我们经常谈论丝绸之路,但大多数普通中国人可能并不了解真正的丝绸之路是什么,很多人对丝绸之路的理解都是建立在零碎的想象之上。

例如,习安地铁大雁塔站有一幅壁画,描绘了玄奘(唐僧)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前往印度学习经文的故事。 意思很美,但里面画的很多东西都错了,比如玄奘大师的形象,你会发现他背着一个特别大的篮子,可以遮雨,但问题是我们都知道丝绸之路沿线的地方是干不雨的。 如果唐僧穿上这么笨重无用的衣服,真的能走完这段旅程吗?

那么这套衣服是从哪里来的呢? 侯先生查了一下,这个唐僧的原像现在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这幅画是镰仓时代的一个行走的僧人,一开始并没有说是唐僧,但是这个形象从日本传来后,经过一次误会,莫名其妙地被很多人默认为唐僧的标准形象。 然而,在日本的那个地区,气候多雨,村庄之间的距离很短,所以僧侣们需要更多地考虑避雨,而不是长途旅行的便利。 因此,虽然他们都是“脚僧”,但日本镰仓时代的脚僧和唐僧的形象几乎可以肯定是不同的。

怎么会这样? 多亏了前段时间在广西的一个地铁站,他拿着扇子里的一幅广告画,说自己学识不如侯先生,也不爱看书,不然网上岂不是又掀起了一股热潮,说这是“用日本人换中国”?

撇开玩笑不谈,这个简单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我们今天对古代丝绸之路的理解实际上充满了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中有许多是错位的。

那么,为什么丝绸之路的概念对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呢?

说起来,虽然丝绸之路的存在非常古老,但历史学家对这条路线的发现或“自我实现”,其实是一件很肤浅的事情,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1877年,德国历史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出版了一本名为《中国:个人旅行及其研究成果》的书,其中第499页,李希霍芬绘制了一幅美丽的彩色地图,用两条线将中国的河南、陕西和波斯湾从陆路连接起来。

看到水印,然后地图右下角有一段文字,说这是公元前128年到公元150年中国与西方之间的**路线,因为他猜测这条路的一般等价物是丝绸,所以他称之为丝绸之路(Seidenstrasse)。

李希霍芬为什么会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 我认为这与他当时的祖国德国的世界环境有关。 1871 年普法战争结束后,普鲁士合并了德意志各邦,形成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欧洲大陆出现了一个新的大国。 然而,德国统一后,由于实力过于强大,就被其他欧洲列强,尤其是海上霸主英国包围。 那一代德国精英其实在思考同一个问题:德国未来发展的出路是什么? 我们是走向海洋,开发海洋**,还是复兴陆权,与大陆勾结?

在这种背景下,当时确实有一种思想流派,认为德国可以通过铁路陆路连接东西方,以与英国主导的海运体系竞争。 德国甚至计划修建一条“3B铁路”,连接柏林、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并将**部队直接投射到波斯湾。

那么从波斯湾再往东,有没有一条可行的**路线到中国呢? 李希霍芬其实是带着这个问题来到中国的,所以他最终成为了“丝绸之路”概念的鼻祖。

然而,尽管李希霍芬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但他并没有对这个概念给出更恰当的解释。

其实,如果撇开当时德国人“想办法突围”的思路不谈,“丝绸之路”或许更贴切地命名为“丝路网”——它不是一条事先知道能够走的有计划的交通道路,而是建立在沿途各个城镇自由自发的形成之上, 每个节点相互连接,并“一步一步”**网络。

而这个过程最重要的驱动力是自由**——汉朝廷之所以要把丝绸(丝绸)运到西域,不是为了做生意,而是为了支付军费。 由于铜币不足,又太重,无法长途运输,因此需要用丝丝来奖励“穿越西域”的士兵。 士兵们拿到丝绸奖励后,会在当地兑换成货币,于是丝绸就到了西域商人的手里,西域商人进行着跳岛的短途商贸交易,然后高卖低买,顺着商业本能,把这些丝绸运到更西部的城镇, 以换取宝石、金银和其他在西方城镇地位较低的商品。于是渐渐地,整个“丝绸之路网”都在这个短距离的“接力”中连接起来。

这与大航海时代达伽马从印度运来一船香料,直接获得数十倍利润的方式截然不同,这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精髓。 委婉地说,它甚至带有一丝现代“互联网思维”。 它的优点是具有超强的抗打击能力,如果发生战争时路网上的任何节点被破坏,整个网络都可以维持,因为存在短距离利润。 缺点是,其实整个过程中的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无论是急于赏赐士兵的中原王朝,还是西域每一个做短途**的商人,还是最后在罗马市场上买到“塞里斯丝绸”的罗马贵族, 他们不知道,东西方两个世界就是这样联系在一起的,甚至是相互依存的。

这是古典时代自由的伟大力量,也是它的遮盖。 古丝绸之路从实际存在的第一天起,就不是主观建构或想象的产物,而是沿途所有普通人基于自身生存和需求的自由成长。

所以“这就是丝绸之路”,它最终是自由和发展的孩子。

当然,因为他是一位认真研究历史和地理的人,本着严谨研究的精神,侯洋芳先生在写作过程中并没有说出那么多概念那么武断和准确——侯洋芳先生说,他本来想把这本书命名为《你从未见过的丝绸之路》,因为只有把历史和地理研究结合起来, 你可以通过合理的想象来构建古代丝绸之路的样子。

比如很多人看到今天的丝绸之路遗迹,就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应该是沙海上的骆驼铃,但正如侯先生所说:首先,沙漠骆驼铃的形象在古代撒阿贸易路线上经常出现,而中国的很多沙漠其实就是戈壁沙漠, 石头很少,更不用说沙丘了。其次,就算是这些干涸的戈壁,古代丝绸之路的商队也随处可见,所谓“水草相生”,沿古丝绸之路应该是水草丰盛和长江以南的繁华景象,他甚至认为玄奘不应该穿越沙丘,走过沙漠。

其实,当你第一次读到《这就是丝绸之路》时,你可能会觉得它更像是一个学者写的“旅行日记”。 侯先生在一开始就提出重新认识丝绸之路的主张,叙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后,立即进入了“行万里”的详细研究,对丝绸之路上的每一个重要节点——河西走廊、罗布泊、楼兰、玉门关、剑墨谷、 大石崖、公主堡、青岭、玄奘曾经有中亚的“铁门”等,还有大量修复的地图和场景。这不是简单的可以做到的调查,而是作者10年,20多次,总共3万公里的旅行,不断重访丝绸之路进行实地考察,并带有大量案头研究的结果。

而且由于这本书属于中信出版社的“大方”系列图书,所以书中的插图堪称精致精致。 这一点是***。

侯先生还为这本书录制了一个加长的音频节目,可以在喜马拉雅山上免费收听。

多说,我接触过很多去过新疆自驾游的朋友,一路走下去,花了不少时间和金钱,但一路走下来,一个关于旅行感受的问题,除了沿途的一些历史遗迹,我不知道是真是假, 也就是说,它们都是网红景点,等待被砍韭菜,剩下的就是一些对长长的黄沙或壮丽的山川的模糊记忆。”

其实这样去“西域”旅行是很浪费的,因为那里明明是我们文明的发源地,是东西方的交流地,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望玉门关”、“沙漠寂寞,长河夕阳”所在的地方。 它太沸腾了,不能烧竖琴。

所以,如果你让我推荐一本能让你重新认识你从未见过的丝绸之路的书,当你有心重走这条古道时,拥有最完美的体验和精神收获,那么我会推荐这本书《这就是丝绸之路》,这是一本严谨的历史地理专著, 但读起来也精彩有趣,散落着无数令人耳目一新的“游记”知识点。

全文完。 本文共2700字,附赠阅读,感谢您的阅读,请点赞三遍,谢谢。

相似文章

    丝绸之路的历史

    丝绸之路是一条著名的古代陆路,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曾经在文化 宗教和民族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丝绸之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篇章,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丝绸之路的起源。丝绸之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世纪。当时,汉武帝派张骞为使者出访西域,以便与中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共同对抗匈奴。张...

    你知道丝绸之路在古代为什么开通吗?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在中国汉代时期,它始于公元前世纪,一直持续到世纪中叶,经历了几个历史时期和文明的发展。汉武帝在位期间,为了与西域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汉朝派张骞到西域,标志着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从那时起,丝绸之路逐渐发展成为连接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

    布尔萨的丝绸之路:土耳其的丝绸遗产

    从中国和安纳托利亚的丝绸古老起源,到布尔萨等城市蓬勃发展的奥斯曼丝绸业,丝绸生产的丰富遗产展示了工艺 艺术和文化交流的挂毯,将丝绸编织成历史的结构。纵观历史,丝绸一直是奢华 财富 权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丝绸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占有一席之地,包括时尚 纺织品和装饰品。其自然优雅 光滑的质地和璀璨的光...

    谁开启了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开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历史悠久,涉及许多人。人们普遍认为,第一个自觉开辟丝绸之路的人是中国的张骞。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他奉命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经贸之路。此后,汉武帝多次派魏青 霍去冰征服匈奴,进一步巩固了这条 通道。然而,丝绸之路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许多历史时期的...

    谁开启了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张骞开辟的。张骞是西汉时期的外交家 旅行家和探险家,他奉汉武帝之命,于公元前年和公元前年两次出使西域,从而开辟了从中国汉朝都长安 今习安 的陆路通道,途经甘肃和新疆,途经中亚和西亚,直至到达地中海沿岸国家,这条 路线后来被命名为丝绸之路。在执行任务期间,张骞被匈奴俘虏并囚禁多年,但他最终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