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里的收割很忙。 照片提供:西宁市大同县委宣传部,记者王静。
2月26日,春寒预感陡峭,冰雪未消,走进西宁市大同回族图族自治县香华藏乡上滩村,眼前的村道平坦宽敞,红屋檐灰墙的房屋一字排开。
带着一股冷风走进村民张伟发的家,200多平方米的小院子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农具。 掀开帘子,57岁的张伟发正穿着海军蓝西装坐在沙发上,和小孙子一起玩玩具车。
在里面,中式装修风格吸睛,屋内100多平米的窗户明亮干净,家居用品摆放整齐,米色的墙纸很温馨,墙上挂着几个中国结,处处透露着田园村的宁静幸福。 “我创办合作社后重建了房子,现在三代六口人住在一起。 张伟发笑着说。
说到合作社,张伟很感兴趣。 “我们这里的平均海拔3100米,土豆面粉含量高,味道好。 有26去年在67公顷的土地上种植了350多吨马铃薯和32吨大麦。 市场好的时候,普通土豆卖1元一公斤,高档土豆卖1公斤6元,去年的收入是15元以上。 2019年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办后,张伟发借助祥华乡人民和自己的努力,打通了商品销售渠道,土豆等农产品不仅销往西宁市,还发往云南、四川、宁夏等地。
就在他说话的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了敲门声。 “张大爷,你在家吗? 我是小璞,我是来给你带点吃的。 “原来是普华佳,一个来自同一个村子的藏族男孩,在合作社工作。 “进来,进来。 张伟发急忙迎来人进门。
普花家送来了自制的馒头和馒头,和我们坐下来聊天。 “我在合作社工作多年,从一开始打零工,到现在经营运输,工资从每天120元涨到280元。 我以前经常出去打零工,更不用说距离了,但没有安全感。 现在,我不仅可以在家门口赚钱,还可以照顾我的家人。 除了打工,我还和朋友一起做一些房屋装修工作,以增加收入**。 普华佳说,2017年以前,家里是村里的贫困户,住在土坯房里,收入不稳定。 直到2017年全村脱贫,一家人的生活才逐渐好转,这两年,他们不仅盖了房子,还买了车,生活越来越富裕。
上滩村位于香华乡东北大班山南麓,距大同县33公里,藏族、蒙古族、汉族、土族4个民族,共248户,1058人。 全村耕地面积140公顷,主要种植大麦、油菜、马铃薯等,村民收入主要靠养殖、种植和农民工为主。
近年来,为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村里不仅发展了种植业,还利用水资源优势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2023年3月,青海省自然资源厅投资3000万元兴建的天然饮用水厂正式投产,拥有4条自动化矿泉水生产线,日产能6000瓶,年生产能力36万吨,全村21人实现就近就业,每年增加全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2023年上滩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万元。 上滩村党支部书记司文德说。
积极对接大同县劳动就业局,通过微信群、村播、公告栏等宣传渠道,拓宽扶贫户就业渠道,动员有工作能力的人外出打工,解决农民工40余人,农民工收入达60万元......湘华乡聚焦脱贫群众就业需求,通过政策激励、综合服务保障、就业技能培训等措施,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助力脱贫群众稳就业、增收,走上致富之路。
得益于党的好政策,该村近年来建成了新村文化广场、幸福老人之家和村活动室。 去年,我们还向215名村民免费发放了26吨有机肥,并实施了外墙保温工程。 如今,投资1295万元的煤改电项目正在实施中,村里的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大家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强。 普华嘎笑着说。
青海**》2024-03-04 第8版:综合新闻)。
声明:以上内容为青海**原创手稿,未经书面许可严禁擅自,注明**的稿件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