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的质量生产力。 消息发布后,“新品质生产力”迅速成为2024年初以来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在今年的两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知乎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周元基于行业经验和个人积累,提出了《关于通过高素质技能人才供给促进新型优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建议》。
在解读这一理念时,周元认为,新品质生产力的源泉是科技创新,立足点是产业升级,关键因素是人才支撑。 加快形成新的素质生产力,不仅要有“高精尖、高精尖、前沿”的科技人才,而且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强力工匠、技艺精湛的工匠。那么,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如何推动新素质生产力的发展呢?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就业人口约为734亿,其中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持续上升,接近50%,即超过35亿人。
在周元看来,就像近年来涌现的“新农民”一样,中国劳动人口中正在诞生一批“新工人”。 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具有专业经验和熟练工人,从事先进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居住在城市地区,估计规模为4亿人。
具体来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新人”群体有强烈的动力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经验和技能,对实现人生价值有更高的期望。 他在提案中强调,认真研究这一新群体的特点和需求,为“新人”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提升服务,是帮助中国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刺激未来产业发展、形成生产力新素质的重要引擎。
为此,周元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明确“新人”群体的职能定位,完善终身职业技能提升机制。 首先,要制定科学系统的终身职业技能培养和发展规划。 人力资源部负责行业,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发展趋势,做好高技能人才供需和培养规划,旨在促进技能人才的不断学习,在技能升级上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二是推动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辅相成的职业培训模式广泛应用,线下教育与线上培训相结合,探索职业教育培训面向社会的长效机制,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职工终身职业技能。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调动社会力量,打造多元化职业技能培训载体。 具体而言,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优化相应注册流程,打造以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行业企业为依托的多元化培训载体。
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主体作用和高校培训资源优势,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机制,促进紧缺人才培养供给,提高社会同行就业水平和高素质技能人才供给。
三是突出科技创新,打造现代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新范式。 人工智能技术为技能培训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创新机会,推动了技能培训行业更丰富的应用场景的落地。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职业技能培训行业可以实现更加个性化、灵活高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精准的学习体验。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推动技能培训向更高层次发展。 鼓励和引导培训机构和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掌握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教育素养,促进优质技能人才培训的效率和有效供给。
南都***集团。
作者:南都记者 范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