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秋,虽然距离新中国成立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但考虑到建设未来社会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选拔了20多名学生到苏联学习,让他们在完成学业后投身于国家建设。
在20多名留学生中,有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名叫邹家华。 虽然他还年轻,但在留学之前,他已经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次留学之旅不仅让他掌握了高校学历的优秀专业知识,也意外地遇到了他的爱人。
邹家华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父亲是著名的现代爱国主义先锋邹涛芬先生。 十几岁时,因为父亲四处奔波创办刊物,传播革命进步思想,他与家人过着流亡生活,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1944年,父亲去世后,在父亲遗愿的鼓舞下,他毅然决然地投身革命,加入了新四军的行列。
1945年,新四军为培养建筑干部人才,在根据地开办建设大学,邹家华凭借其杰出的文化知识,被选入该校学习。 不久,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他开始到地方工作,并被分配到山东建设厅当干部,主要工作是深入农村基层,带领军民修桥、建路,从事土木工程。 次年,东北解放后,调往东北农村工作,曾任河东州委书记,参与地方土改和剿匪工作。
1948年,在工作中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邹家华被组织选中去苏联学习。 他从小就对机器感兴趣,主修机械工程。 在苏州学习期间,他和同学们克服了语言和生活习惯方面的种种障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此外,他还在那段时间遇到了他的爱人,认识并爱上了叶帅的大女儿叶楚梅,回国后结婚。
1955年,邹家华完成学业回国,主动申请上基层,夫妻俩一起去沈阳第二机床厂打工。 在随后的几年里,凭借着过硬的专业能力,他逐渐从一名普通的技师成长为总工程师和厂长。 1964年调到北京,在第一机械部研究所担任领导,但两年后,随着特殊时期的到来,他不得不辞去工作,下乡打工。
1972年复工后,邹家华先是回到原来的单位工作,一年后调到工作岗位,随后几年先后担任军械部部长、电气工业部部长、国家计委主任。 在此期间,他推动了我行业的多项改革措施,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作为具有高级工程师背景的领导干部,他不仅技术能力突出,而且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1991年,邹家华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任职期间,他经常到基层进行调研,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一系列优化方案。 同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还主导了引进黄晋的工程,为当地的开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邹家华继承了老一辈革命先辈的艰苦朴素作风。 他性格和蔼可亲,为人低调,总是深入人民群众,与基层群众亲切沟通,没有任何傲慢,因此深受群众的爱戴,“朴实无华的好总理”是人民对他的亲切和诚实的评价。
2003年,为国辛苦奋斗了一辈子的邹老离开了辛苦奋斗多年的岗位,从此开始了低调的退休生活。 退休后,邹先生仍然关心国家的发展,经常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
同时,邹老虽然年事已高,但兴趣爱好仍然广泛,尤其喜欢书法,已经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如今,这位受人尊敬的老领导已经98岁高龄了,但老人精神抖擞,依旧风采,真是国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