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谍战题材的电影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神奇信息传递场景”:联系人将绝密信息放入圆柱形胶囊中,通过管道快速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 比如,在基努·里维斯主演的《速追》系列中,杀手组就是这样发出追捕令的。 这种气力输送管道的“黑科技”不是电影虚构的,它们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就被广泛使用,并且基于这项技术,纽约还创造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邮政系统。
据美国杂志《史密森尼》报道,气动传动管道系统是苏格兰发明家、机械专家威廉·默多克在19世纪初发明的,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气压将物体从管道的一端推到另一端,当时的传动效率远远大于手动和马车。 但该技术的应用场景有限,只适用于短距离输送小物件,如重要文件、现金等。
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这种类型的管道被用来传输电报:1853年,一条气动管道连接了伦敦**交易所和英国电报公司,以便后者能够尽快获得最新的金融信息,然后将其传递给订阅金融信息服务的人。
19世纪末,气动传动系统被追求效率的美国人“发扬光大”,美国许多城市都准备建设“管道邮件”系统,包括芝加哥、波士顿、费城等。 纽约市拥有最发达的管道系统,在曼哈顿,埋在地下的气动传输管道形成一个几乎覆盖整个区域的“环路”,连接着22个邮局。 还有一条“支线”连接曼哈顿下城的邮政总局和布鲁克林。 1897年10月,美国共和党众议员昌西·迪普主持了纽约“管道邮件”系统的揭幕仪式,称“速度决定幸福和文明”,“纽约的成败取决于高效快捷的沟通”。
在该系统的第一次试运行中,迪普从纽约邮局寄出了一个包裹到纽约农业交易所,里面有一本用美国国旗包裹的圣经、一份美国宪法的副本和其他一些物品。 两地距离约2公里,包裹送达后不到3分钟即可到达目的地。 然后,人们饶有兴趣地尝试邮寄其他物品,包括衣服、烛台,以及香槟和鸡蛋等易碎物品,甚至邮寄了一只黑猫,它们都完好无损地到达了目的地,但黑猫到达时看起来有点“头晕”,实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从那时起,“管道邮局”在纽约运营了半个世纪,全长约43公里,每天“发送”数百万封信件和包裹。 为了适应管道的尺寸,所有邮件都应该能够装在一个长60厘米、直径20厘米的圆柱形胶囊中。 该集装箱重约 20 磅,一次可容纳 400 封信件,在管道中以每小时 30 公里的速度行驶。 在高峰时段,邮政系统平均每六秒投递一个包裹。
《纽约时报》报道称,在管道内寄信其实很像“开枪”,胶囊速度快,到达目的地时会有点热,表面有一层润滑油,保证包裹不受摩擦困扰。 当时的航运运营商被比喻称为“火箭发射器”。 到 20 年代中期,纽约多达 55% 的邮件是通过这些管道发送和接收的,公路传输是第二种选择。
然而,“管线柱”的开发并非一帆风顺,埋在地下1至5米之间的设施难免会出现技术故障。 1898年2月,一个装有大量信件的胶囊在投递过程中意外破裂,600多封信件被毁。 同年3月,一条管道因潮湿而关闭。 美国国会中的许多人开始质疑“管道站”的效率,在1901年至1902年间,国会停止向运营商分配资金,导致管道系统完全关闭。 1903年,刚刚恢复运行的管道系统又造成了一起死亡事故:两名维修工人去清理管道中的一个堵塞物,由于误会,邮件操作员在维修过程中送出了**包裹,一人受伤,一人不幸死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了省钱,再次全面中止了“管道邮件”业务。 由于这项服务的成本是惊人的,因此仅管道租赁的每英里平均成本(1英里约为1英里)。6 公里)最多 1 公里70,000 美元,约合今天的 500,000 美元,这还不包括人工成本、日常维护费用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只有纽约和波士顿两个城市恢复了这项服务。
但是,随着汽车的普及,公路运输的运输能力增加了,管道运输完全失去了性价比。 纽约邮政局在上世纪50年代就算过,称该市只需要增加两辆邮政卡车就可以完全取代“管道邮政”,因为前者的运营成本仅为250,000 美元,后者高达 100 万美元。 于是在1953年底,气动传动系统结束了56年的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然而,这套蒸汽时代创造的“黑科技”,却经常出现在影视作品中,为整个时代的观众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刘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