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7月,他指挥东军赴福建作战,对手包括陆兴邦等地方军队和淞湖抗战中崛起的第78师。
东军攻占全上后,中革军委命令他们前往连城,但***发现东军处于从后方进攻的位置,难以攻克连城。 他提出了一个计划,先攻打彭口,动员连城守军协援,再在运动中歼灭他们。
虽然他的提议最初遭到反对,但最终还是被批准了。
实践证明,所提出的方案非常科学,有力地促进了东军的成功。 他们成功地占领了彭口,并摧毁了敌人第78师的两个团。
于是,师长欧守年只好将连城的部队撤到城里,请求十九路军的支援。 十九路军司令部担心全师全军覆没,急命放弃连城,撤退到永安。
敌军调出城后,东军在古田遭遇欧寿年师,经过一番激战,敌军陷入混乱,逃跑。 东军紧追不舍,到了小涛,成功歼灭了敌军一个军团。
残余敌军逃往永安,欧守年师惨败。 这场战斗对第十九路军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其领导层感到震惊。
正确的作战方针和出色的指挥技巧,使东军在这场战役中取得了胜利。 1933年8月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发电报,表彰东军全体指挥员和战士。
**奉命率领东军北上,先后攻克顺昌的阳口和延平的夏阳,切断顺昌与延平的联系,包围了建格尔。 被困的敌人向福州的十九路军求援,十九路军总司令蔡廷凯亲自率领部队沿闽江两岸增援延平。
然而,在前往增援的途中,他们遇到了东军,结果,战斗力最强的团366团被彻底歼灭。 在谈判过程中,许明红和陈功培受到了***的接待。
不久,十九路军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委员、工农红军全权代表潘汉年签订了协议。
蔡廷凯和十九路军其他领导人签订协议后,觉得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了,于是联合一些反对蒋介石的势力,于1933年11月22日发动了“福建事变”。
蒋介石对此大发雷霆,谴责蒋光乃和蔡廷凯,并发誓要俘虏他们并摧毁他们的军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立即调集部队,从进攻苏区根据地的部队调来10万兵力,穿过苏区边区调兵入福建,企图镇压福建人民革命。
然而,蒋介石的这次调动,为红军提供了拦截和歼灭国民党军队的绝佳机会。 但。
某些领导人过于激进的思想,使他们忽视了“福建事变”的积极意义,拒绝支持红军支援十九路军,没有抓住蒋介石对苏区的防御,反而加大了对苏区的“围剿”压力。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他认为,“福建事变”是国民党内部矛盾的表现,是抗日派和亲日派斗争的延续,因此坚决主张支持福建人民。
他还意识到,如果他不支持福建人民,苏联根据地的一个翼将失去支持,反日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治桥梁将被拆除。
因此
面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严峻形势,他向**提出了重要建议。
这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主张是完全正确的,与***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的主张是一致的。
令人遗憾的是,这一重要建议被错误的“左派”领导人拒绝了。 现在回首这段历史,我们不仅能感叹历史的曲折,更重要的是,这次经历让我们体会到世界的智慧和战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