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藏族木雕自由观像(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辽代佛像的特征。
辽朝 516-1125 年是契丹人建立的政权,佛教在契丹王室的支持下蓬勃发展。 许多宏伟的佛教寺庙和宝塔都建在辽、上京、中京、西京、南京和东京五大首都周围。 到目前为止,在华严寺、山西省大同山花寺、河北省蓟县都乐寺、内蒙古呼和浩特辽代万步华严塔、巴林左旗辽代白塔、北京天宁寺塔的塔体上,都有许多精美的砖雕,从中可以看到辽代佛像的风格。
辽朝虽然由契丹人统治,但雕像风格仍属于北宋体系。 尤其是泥塑的风格,依然继承了唐代的余晖,不乏精美的作品。 如大同华严寺博伽瓦塔藏堂一佛、菩萨、力士彩雕,造型极为准确生动,尤其是双手合十、头部微侧身的菩萨像,表情端庄静谧,微微微笑,堪称辽代雕塑巅峰。
辽朝佛像的一般肉发髻比较温和,蜗毛上有很多发髻珠。 脸部中胖中瘦,坐佛像上半身长,胸宽阔。 佛座平面上还有六种花口形方圆,莲花瓣丰满绽放,花瓣肥美饱满。 方形基座上的布料中间部分是半圆形的,两侧下垂成双角形,由唐代写实的布料变成了图案。
菩萨的服饰比唐朝略显简单,有三套叶冠,一顶非常高的冠冕,前襟呈桶形,似乎与辽朝贵族喜欢戴的金银冠式有关。 皇冠的腰带飘逸,垂在肩膀上。
辽代文殊菩萨像。
辽代的青铜鎏金佛像至今有很多精品,现在在美国、英国和日本,尺寸一般都在20厘米左右,其普通法多为花口式平面基座,莲花瓣饱满,坐像上半身稍长, 而袖口和裙子的下半部分往往有弯曲和缠绕,如小蛇状的衣服图案。
辽代的三色罗汉也有极品,比如河北省义县巴福瓦早年发现的罗汉群像,现散落在欧美各博物馆,尺寸高大,表情生动,造型准确, 代表了辽代雕塑的高超技艺。
金朝末元初的木雕菩萨像。
晋朝佛像的特征。
晋朝的佛像仍然继承着辽朝的雕像传统,在技法上与辽朝没有太大区别,但晋朝的佛像身体更饱满,胸膛突出,身体强壮,透露出北方民族的朴素风格。 雕像身材强壮,肩膀宽阔胸膛宽阔,写实感强,注重华丽复杂的色彩。
纳尔逊藏金木雕菩萨像,在元末发现的菩萨腹腔放入储藏室。
晋朝的统治者也积极提倡佛教,但他们没有辽朝的统治者那么热情,鉴于辽朝崇拜佛陀造成的弊端,晋朝制定了一些严格的限制和规定,以规范佛教的发展, 以至于整个晋朝的佛教都略逊于辽朝。尽管如此,由于辽朝奠定的深厚基础,晋代的佛教和佛像艺术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特别是禅宗在晋朝兴盛,对佛教艺术写实风格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晋代佛像的风格基本上继承了辽朝的遗产。
晋代金漆彩绘木像(上海博物馆收藏)。
晋代的石刻遗迹仍是最为丰富的,和辽代一样,也以浮雕的形式出现在宝塔等建筑物上。 从这些雕像来看,晋朝的雕像艺术基本上是继承了辽代的风格和技巧,雕像结实,面容丰满,佛菩萨的衣着和饰品几乎和辽代的雕像一模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从脸部到身体,它比辽代的雕像更胖,略显臃肿。
晋朝的自由观就像花冠发髻,垂发胸脯,长裙腰带,整体造型继承了上一代的特点,虽然没有宋苏那么漂亮,但脸型更方圆,身材也更丰满,衣服的褶皱特别重叠复杂。
元代佛像的特征。
元朝是中国最大的王朝,为了有效统治广袤的领土,元朝的统治者一方面依靠其军事力量,另一方面大力支持佛教,以宗教为手段来维持统治。 由于朝廷的支持,在宋代衰落的佛教在元朝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元朝的大势是观音。
英国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收藏了元朝的罗汉雕像。
元代的雕像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 仲通元年(1260年),忽必烈即位后,以喇嘛教为国教,并任命佛教萨迦派领袖巴西巴为皇帝的老师,从此藏传佛教成为元朝的国教,元朝的新皇帝登基,必须先由皇帝出家。 中通二年(1261年),尼泊尔工匠阿尼戈带着巴西巴来到元都(今北京),受到忽必烈汗的礼遇和重用,塑造了大量的梵文雕像。
其中,杭州飞来风石窟 飞来风佛箱石窟,拥有数量众多的元代“梵文”雕像,是中国元代佛像的精髓。
元代释迦牟尼佛铜像(1271-1368),北京国家文化宫收藏。
这元朝的佛像低眼,面容平和,腰瘦大臀大,右手胸前无畏印章,左手掌心向外下垂,戴着项链,上半身赤裸,身披薄裙,身披水衣, 脚直立在莲花座上,莲花座上装饰着整齐的珠子图案。他的姿态自然,姿态优雅,他采用写实的手法,有着半裸的简约风格萨尔纳特。
元代水月观音,收藏于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元代雕像的主要特点是脸部丰满圆润,脸部细腻美丽,表情静谧柔和。 包子高耸,大多是三五叶的冠。 身材强壮,肩膀宽阔,腰细,胸膛丰满。 菩萨暴露在上半身,胸前布满珠宝,珠宝的颗粒较大; 下半身穿裙子,线条简单。 莲花座的莲花瓣大而饱满,外卷面底缘为倒梯形,五官紧凑,具有元代特色。 元代的佛像腰长,姿态妩媚,菩萨胸高挺,臀部丰满,具有印度巴拉王朝佛像的风采。 其中,元代壁画中的菩萨戴着五指冠,佛陀是一只蜗牛,可以看出具有喇嘛教兴起的特征。 (中国佛光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