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1日电 (记者 沈家平)国家发改委财政和信贷建设司司长陈洪万今天在国家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为推动解决拒收人民币现金问题做出了巨大努力。 下一步将进一步推进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整治工作。
2018年,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通知,明确要求对拒收人民币现金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确保重点城市和景区现金总额满意,结构合理, 满足外币现金兑换服务要求。
同时,在解决老年人在日常消费中面临的手机支付“数字鸿沟”等问题时,加大对拒收现金、拒收银行卡支付等歧视行为的整顿力度。 2020年,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办公厅报告《关于有效解决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各种方式拒绝收受现金, 加强对支付市场的监管。
此外,为促进这些政策的实施,改善现金使用环境,依托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委联合建立的拒收现金协商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并依法对拒收现金的行为进行处罚。截至2023年底,共有111个法人单位公布了行政处罚信息,处罚和公布数量逐年下降,促进形成了“拒收人民币现金为违法行为”的较好共识和氛围。
陈洪万介绍,为加大工作力度,2023年10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开展拒收现金专项整治工作,引导经营主体保持现金支付服务渠道畅通,聚焦老年人需求, 外国游客到中国和其他团体。专项整改期间,有关部门对经营主体的现金收付情况和收现金意愿进行了全面调查,指导经营主体签署《不拒收现金承诺书》,张贴支持现金支付的标志。 引导金融机构向经营主体发放“投币袋”,对零钱储备不足的经营主体给予风险预警。
陈红万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落实一流决策部署,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坚持问题导向、务实工作,进一步推进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整改工作,引导经营主体凝固“拒收人民币现金违法”共识; 持续对涉及民生和涉外场景的现场进行突击抽查,核实拒收现金线索,持续落实处罚,对社会高度关注、影响较大的拒收人民币现金行为进行公示,并将处罚信息纳入相关主体信用记录; 充分发挥警示作用,落实群众现金支付要求。
*:人民日报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