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公一起创业,我是曹金秀,来自陕南镇坝县,80年代出生,住在秦巴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高中毕业后,我嫁给了我的丈夫。
二十多岁的时候,我们决定一起来省城发展。 我丈夫曾经从事销售和快递业务,而我开始在一家酒店担任女服务员。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终于有了些积攒。
2016年,我决定出国学习烘焙技术。 留学归来后,我们在朝阳门附近的一个街区开了一家糕点店,专门做和销售各种糕点。
我的生意还不错,我一直坚持做实事求是,**公平,主要依靠忠实的回头客。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积累了大量的老客户。
虽然我不在家,但送礼的任务似乎从未完成。 农历二十六,我带着孩子回老家过年。 短短三天时间,我们去了六个地方送礼:村里有四户人家,有女儿和儿媳妇,妈妈家还有两件喜事要做。
村里的人情味很强,五年前送200块钱够了,现在看还不够,至少300块钱就可以开始了。 至于亲戚家,每个地方要花500多元。 比如我舅舅的二儿子出嫁的时候,我送了我1000元的礼物。 这三天,我一共发放了近3000元。
大年初二,是三爷爷的生日,我们家请客了,我们又给了500块钱。 回去过年的时候,我给公婆和父母每人送了2000元。 再加上购买新年用品,带回来的10000现金,眨眼间就花光了。
农历新年大六,趁着高速公路畅通,我们一家人出发了。 不过,今天接到邻居的微信电话,得知村里有老人要在农历正月十一过70岁生日,而且是盛大的庆祝活动。 老人的三个儿子四处通知亲戚、朋友和村民。 由于他们没有我的**,我不得不让邻居通知我。
这种情况真是令人头疼! 显然,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做生意,很少回老家,生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他们要通知我们,显然是为了收钱。 如果我们在老家,我们本来会亲自去的,但现在我们走了,我们得费心找人带礼物,所以我们只想给钱。
而且我老家的事情太多了,老人多,孩子多,各种事情都要做,说实话,我真的不想参加,但是你不送礼物就恶心了,而且我们家里也有老人,以后可能还需要村里人的帮忙。
农村地区就是这种情况,有些人经常举办宴会,如果你不送一次礼物,他们就会怀恨在心。
夫妻俩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度过,但老家却有不变的仪式,不管是大学宴会、订婚宴还是坐月子派对,我们都必须亲自参加,如果不能去,就得送礼物。 每年发放的礼金总额约为15,000。
如果家里几年不做任何喜事,会损失很多钱,而且我真的受够了这种人际交往,太累了。 相比之下,关中就好多了,人情的分量更轻,一般关系只需要送200块钱左右,稍微亲密一点的关系就会送出去。 这种礼物要容易得多。
年复一年地努力工作,实在是难以忍受,大部分都花在了社交上。 听说湖南和四川的人际交往也很多,我想我们陕南可能比那些地方还要重。
我想知道其他地区的送礼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