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科创板**》(记者 敖金、于世琪、李明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24年**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实施产业创新项目,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 巩固和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领先优势,加快发展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增长新引擎。 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打造一批未来产业先行区。 ”
科创板记者梳理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物、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几条新兴赛道的产业布局现状,以及资金流向,以展示几大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
本系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聚焦低空经济、创新药物、生物制造、新兴氢能、量子技术五大新兴产业。
1.低海拔经济
低空是指低于垂直范围真实高度(地面以上高度)的空域。 低空经济是指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各种有人、无人驾驶飞机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相关领域一体化发展的综合经济形态。 通用航空是低空经济的主要产业,无人机是低空经济的主导产业。
据民航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国内通用航空企业将达到689家,其中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为龙头,包括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动力和中智股份。 在无人机方面,约有2000家无人机设计和制造单位,以及近20000家运营企业,包括大疆、中航无人机和航天彩虹。
从投融资事件数量来看,2020-2022年,国内低空经济产业投融资事件数量呈现同比增长趋势,2022年投融资事件33起,融资轮次主要分布在A轮和战略投资轮次。 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产业投融资活动30场,融资总额超40亿元; 其中,2023年第一季度,联合飞机集团顺利完成四川9亿元融资资金交付。 截至目前,联合飞机已获得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大力支持,成功完成D轮融资,总金额约20亿元,为2023年最大融资。 此外,从累计融资额来看,除已在美股上市的亿航外,小鹏汇天融资总额创历史新高,超过5亿美元。
赛道上的细分,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机)轨道相对活跃风飞总融资1亿美元,宇丰未来、石、沃兰特、零重力飞机工业均已进入“亿元俱乐部”,其余大部分玩家仍处于天使轮、种子轮、Pre-A轮等1000万元初始融资阶段。 无人机机场赛道方面,云升智能完成C+轮融资,中科云图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在农业无人机赛道方面,极飞科技完成最新一轮融资,极视机器人完成超亿元股权融资。
截至2023年,共有16个省(区、直辖市)将“低空经济”相关内容写入**工作报告; 其中,四川、海南、湖南、江西、安徽5个省份成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 其中,湖南是全国首个试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省份; 江西南昌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江西的低海拔经济已经开始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深圳是中国低海拔经济第一城市其无人机产业产值750亿,企业数量1300家领先的公司包括大疆、美团、哈瓦国际和中信海智。
2.创新药
据财联社Venture Capital Connect数据显示,2023年创新药行业将有514场融资事件,总融资金额为61场59 亿美元,大约是 2022 年筹集的总金额(110..)56 亿美元)和 2021 年筹集的总金额(2355 亿美元)95亿美元)。不过,创新药研发仍是国内生物医药领域融资金额最多的赛道。 此外,以CXO和创新药原料为主的上游链条整体融资金额,2023年也将达到3014亿元。
在创新药研发方面,小分子化学药和抗体药研发两大细分领域吸引的资金最多,分别占融资金额的27个86% 和 1840%。小分子融资额排名靠前的项目有:雁鸣生物科技A轮7亿元; 朗来科技A轮5亿元; 安瑞生物B轮融资5000万美元; 盈科生物B轮突破3亿元; 耀杰安康D+第二轮6亿元; 排名靠前的抗体药物包括:华润生物B轮6亿元; AlphaCell B1轮融资4500万; 博鳌明赛B轮融资2亿元。
创新药上游链条成为投资避风港,大型融资项目包括:山光生物首轮20亿元战略融资; 金斯瑞蓬勃生物C系列22亿美元; 康龙化成生物科技 95亿元轮未披露; 申石科技突破7亿元; 朗华药业64亿元。
增长最快的赛道是核医学赛道,大约是2022年投融资额的两倍。 主要原因还是明星项目仙通药业,单枪匹马提升了2023年整个核医药赛道的融资热度。 2023年7月,获得超11亿元大额融资,背后投资人众多,包括近20支国家队、产业集团和知名投资机构。
蛋壳研究院分析,目前受投资者青睐的CXO项目有三类:一是CXO龙头分拆的CXO公司,如康龙生物、朗华医药等; 二是CXO比如第一批优秀的CGT企业转型为CXO,如金斯瑞蓬勃生物、光谱生物等; 第三家是由在中国长大、留学归来的学者和实业家打造的CXO公司,拥有技术、资源和团队,在CGT药物研发和CXO领域拥有多种产品的推广成功经验,如派基因生物、云州生物科技、 兴诚生物科技等
目前,上市的创新药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江苏省和上海市所在的长三角地区最为集中。
3.生物制造
生物制造是指以工业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先进生产模式,即以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等前沿生物技术为基础,利用菌株、细胞、酶等生物体的生理代谢功能或催化功能,通过工业发酵工艺大规模生产目标产品。 目前,主要产业是合成生物学。
根据财联社Venture Capital Connect的数据2023年至今,我国52家合成生物企业共完成融资事件57项,累计金额超过60亿元。 从区域来看:合成生物学企业集中在深圳、北京、浙江、上海、江苏等集聚区。 其中,53%的企业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其余29%集中在江苏和浙江。
从整体投资轮次来看,行业倾向于早期和小规模投资,75%的融资事件都在天使轮、Pre-A等早期轮次。 一些公司在2023年已经完成了两轮或更多轮融资,如Enokike、合生创展、元一生物、微元素合成等。
在赛道领域方面,重点开发天然绿色创新原料,聚焦营养原料、美容及个人护理、食品农业、绿色化工等大市场领域的企业是重点关注对象。 创新趋势方面,AI技术赋能合成生物学领域,其中超过15家企业将AI技术引入产业链,促进产业降本增效,而人工智能是上游基础设施领域的重点发展领域。 同时,为解决“不与他人争夺粮食”的原料问题,非粮食生物质的开发利用备受关注,如瑞家康生物等企业。
目前,合成生物学领域融资金额较高的项目包括:蓝晶微生物、微结构工厂、中试生物学等。
蓝晶微生物获得最新一轮4亿元融资,中平资本领投。 据了解,蓝晶微生物专注于生物基新分子和新材料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包括降解生物原料PHA、能有效缓解焦虑的功能性饮料成分和补偿人体常见代谢缺陷的新型益生菌。
Micro Construct 工厂将于 2023 年 2 月完工本轮融资59亿元人民币A+,由中国石油昆仑资本、义翘神州、埃里克投资、中农资本、明渠私募、临港蓝湾资本、济盛、上海自贸区、红杉中国、诚通混合股权私募**管理、中海投资、富华资本等方资方共同出资,总部位于北京,是一家创新型合成生物技术研发与应用服务商。 专注于先进制造和医疗领域。
2023年8月,领航生物完成数亿元D轮融资,礼来亚洲**、夏尔巴投资等参投。 公司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创新研究,从事医药健康、动植物营养保健、动物保健品等工业生物技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目前,公司已建有江苏苏州研发总部、美国研发销售中心、安徽、湖南常德生产基地,已完成年产5811吨生物催化发酵产品生产能力,多项产品已实现规模化量产。
此外,合成生物学上市公司国泰生物宣布2023年定增计划不超过66亿元。 根据计划,本次发行的对象为上海耀琴(待成立),交易完成后,平台将成为国泰生物的新控股股东。 其中,实际控制人刘秀才家族的平台和招商局分别持有上海耀琴的股份%。 招商局不仅为股票出钱,还带来了真金白银的订单。 根据公告,招商局将从国泰生物科技采购生物基聚酰胺系列产品,可以是树脂,也可以是复合材料。
4.新兴氢能
据氢能汇统计,2023年全年,共有38家氢能企业宣布完成融资,公募融资金额超40亿元。 其中,阳光氢能将完成6项6亿元,年内融资规模最大。 6家企业完成2轮以上融资。 其中,中科氢能和苏州富氢分别完成了3轮融资。 在融资方面,氢燃料电池、制氢设备、储氢运输设备仍是投融资的重点。
上市方面,Synergy Hydrogen Energy和SinoHytec将于2023年在香港股票市场上市。 其中,新鸿氢能于去年12月底登陆港股,成功上市募集资金超过14亿元。 作为较早进入氢燃料电池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Synergy Hydrogen Energy成立七年来在一级市场受到众多资本的青睐。 根据招股书,2016年11月至2022年9月,共进行10轮对外投资。 其中,2020年后已有7轮融资,在上一轮融资中,嘉兴氢港和鼎晖亿宇共注入了5轮融资46亿元。
A股方面,仍有多家氢能企业在排队上市,包括上汽集团的氢气科技、国富氢能、中鼎恒盛和东岳氢能。
随着政策不断加大对氢能产业的支持和培育力度,各地纷纷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同时,公司也在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发展当地氢能产业。 目前,河南省濮阳市已宣布设立氢能产业发展投资不低于200亿元**; 陕西先后设立陕西绿色能源、氢能**、陕西碳中和产业投资**; 山东金融集团与中石化集团共同打造规模达百亿元的氢能产业。
数据显示,全国已有3500多家企业建立了与氢能产业相关的业务其中,龙头企业集中在北京城市群、上海城市群、广东城市群、河北城市群和河南城市群。
据新财富等**机构统计,有72家A股上市公司大幅切入氢能核心业务。 从产业链分布来看,其中25家专注于制氢、储氢、输氢等上游功能环节——这也是实现盈利最快的环节,18家企业专注于燃料电池系统业务布局,23家企业为燃料电池上游零部件和设备供应商,4家企业为氢能汽车整车制造商, 2家公司是相关检测和检验业务。
5.量子技术
据财联社数据 Venture Capital Connect-志中近年来,共举办了17场量子技术投融资活动其中,2020年有3例,2021年有3例。 从地理上看,三起发生在上海,两起发生在北京。
融资到D轮到Pre-IPO阶段,有国益量子科技(合肥)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量子精密测量仪器研发厂家。 公司以量子精密测量为核心技术,为全球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以增强型量子传感器为代表的核心关键器件、分析测试科学仪器设备、赋能工业应用的核心技术解决方案。
重点区域政策方面,据智研咨询报告显示,上海于2023年7月发布《基于数字经济新轨道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指出未来三年要落实多云多网联动, 巩固和提高5G、IPv6、北斗通信制导一体化等设施的能级,加强区块链芯片和操作系统等创新,以及6G、太赫兹、量子通信等关键技术的应用。
2023年7月,江西省印发《江西省数字**建设总体方案》,指出要推进全国广域量子安全通信骨干网江西节点建设,分阶段建设覆盖各区市的量子安全通信干线,提升省政务量子信息化安全防护水平。
2023年7月,福建省人民印发《福建省新基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表示支持福州建设海上丝绸之路高质量卫星星座和海上组网应用中心,建设泉州、三明卫星遥感分中心,建设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时间中心, 推进莆田北斗综合应用城市建设,积极融入国家量子通信网络建设。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量子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报告(2023)》,量子信息技术是挑战人类调节微观世界能力极限的世纪系统工程,既是量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产业布局和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并将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量子信息技术已进入科技研究、工程研发、应用探索和产业培育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主要国家正在加强战略规划和投资布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量子定位、导航和授时(PNT)技术具有突出的战略价值,已成为各国的热点。 量子测量产业链初具规模,规模化仍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