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3月2日发布《住宅防火通知》,强调要提高防火意识,加强对电动车的管理,严禁在影响人员疏散的区域停放或充电电动自行车,如公共门厅、疏散通道、楼梯间、住宅楼内安全出口等。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的安全事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加。 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2023年全国共报告2起电动自行车火灾10,000,与2022年相比增加了174%。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对消防安全的各种知识并不陌生,社会上的各种宣传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但问题一直难以有效解决,而这其中的关键恐怕就是电动自行车太多了。
据统计,中国两轮电动自行车的数量至少已经3辆5亿辆汽车,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拥有电动自行车。 这导致许多管理措施难以落实:停车位严重短缺,非法充电管道无法使用,包括物业管理、居委会在内的基层治理单位在很多情况下几乎无能为力。
更大的问题是,电动自行车的治理没有“回头路”。 考虑到电动自行车的量大,加上人们对电动自行车的依赖程度很深,不可能禁止电动自行车。 社会也不可能回到“前电动车时代”,人们只能长期陪伴电动自行车。
因此,电动自行车的治理确实需要凝聚巨大的力量,称其为大刀阔斧的举措也不为过。 例如,新社区需要将电动自行车充电区纳入规划,而旧社区需要重新调整区域,将部分公共区域改造成充电区。
无论是社区还是公共空间,都必须接受公共空间需要为电动自行车“让路”的现实。 肯定会有一些损失,比如公共绿地和活动场地的可能性。 但为了安全起见,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就像过去一段时间对老小区进行大规模改造,留出停车位一样,现在为了解决电动自行车的问题,社会也应该有这样的意识。
例如,兰州市于2月28日发布紧急通知,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设施纳入老旧住宅小区改造。 这是一种示范,在各种城市规划、社区改造中,电动自行车应该放在更显眼的位置,得到高标准的呵护。
此外,电动自行车的问题还在于质量本身。 2月26日,北京市通报电动自行车起火案件,今年2月以来,北京市共发生电动自行车起火28起,其中停车充电状态9起,停车未充电状态9起,行驶状态10起。
由此可见,不规则充电并不是电动汽车发生事故的必然情况,即使正常使用中也存在风险,这其实与电池有关。 与传统铅酸电池相比,锂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短的充电时间,但也存在电解液泄漏的风险,当温度过高时,电池容易自燃。
由此可见,如果不从源头上改善电池质量问题,仅改变管理本身未必能解决问题。 将于2024年正式实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安全技术规范》也有望推动行业标准化。
但即便如此,考虑到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众多,上下游企业在各种改造转型中,这也就要求市场监管部门形成密集的监管网格,整体完善行业生态,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无论如何,“2.23”火灾事故的惨痛教训表明,电动自行车的治理迫在眉睫,需要投入大量的社会资源。
但如果仔细想想,电动自行车的治理不仅仅是一个负担,电动自行车是绿色的,体积小,成本低,它的普及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城市拥堵、污染等问题。 因此,将公共资源(城市空间、公共政策、监管权力等)向电动自行车倾斜有相当大的好处,人们不必再犹豫了。
发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