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 16 世纪,火绳枪已经在欧洲国家普遍使用。 1521 年,当西班牙征服者埃尔南·科尔特斯征服阿兹特克人时,他的军队已经在使用火绳枪。 1522年,明朝军队在与葡萄牙人的西草湾之战中夺取了火绳枪。
1543年,火绳枪(随着“南蛮**”传入日本,当时日本种子岛的封建领主种子岛德耀只有16岁,他对这种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请岛上的工匠模仿。 在那之后,在短短 30 年内,日本各地的军阀(大名)普遍装备了火绳枪,用于当时被称为“战国”的混战。
在火绳枪出现后的前200年里,射击的精度和射程都非常有限,在50米的距离击中敌人是小概率事件,因此在战争中的杀伤效果不如弓箭。 然而,火绳枪等火器与弓箭相比有三大优势。 首先,它们在发射时比弓箭具有更大的心理威慑作用,因此当西方殖民者面对仍然冷武的亚洲和美国军队时,当他们看到一团烟雾和巨大的爆炸声时,他们会立即感到害怕。
第二个优点是训练士兵使用火枪比使用弓箭容易得多。 第三个优点是火枪发展非常迅速,而弓箭在大约2000年前就基本完成了,没有改进的余地。 火绳枪在后期已经能够达到每秒400 550米的射速,子弹产生的动能达到3000 4000焦耳,能够穿透3 4毫米的钢板,武士的盔甲再也无法阻止子弹,这是弓箭无法做到的。 因此,火器杀伤力巨大的本质在于能够将更大的能量输送到遥远的地方,形成巨大的破坏力。 在枪械发展之初,中国并没有落后于欧洲多少,但随着明朝被擅长骑术和射击的清朝灭亡,中国枪械的发展实际上停滞不前。 虽然在清朝乾隆年间,八旗兵也装备了大量的火枪,但与明末相比,火枪的质量并没有明显提高。
自发明以来,火枪在三个世纪中经历了四次重大改进,成为今天步枪的原型。
第一个改进是从火绳枪到火绳枪,燧发枪的原理是使用左轮手枪打火机(燧发枪)将燧石驱动到铁砧上产生火花,点燃火药,这样炮手就不需要携带火绳枪。 燧发枪出现在 16 世纪,但在 17 世纪之后开始普及,2 因为燧发枪的成本较高。
第二个改进是 18 世纪末发明了可燃弹壳。 在早期,重新装填火枪弹匣是一件非常耗时的事情,易燃弹壳和火药一起制成**,这样炮手在射击时只需要携带并直接安装“潜艇”。
第三个改进是在枪管内部使用膛线(mifing)技术。 早期,由于枪管内没有膛线,子弹或炮弹的路线不稳定,精度极差。 到了18世纪,英国数学家鲁本斯机械地证明,如果子弹旋转飞行,它可以增强稳定性。 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欧洲国家普遍使用早在15世纪就发明的膛线技术,使子弹在发射时可以旋转。
第四项改进是将后膛枪改进为后膛枪。 后膛枪的发明者是德国枪匠德莱塞,他在普鲁士枪械制造商工作时,从瑞士工匠那里学会了用撞针引爆火药的技术,后来回到家乡设计后膛枪。 1836年,德雷瑟设计了一种针头手枪,可以从后面装填弹药。 当时,正在扩大军备的普鲁士军队立即意识到了这种新型步枪的优越性,于是**立即购买了他的专利,并支持他秘密开发这种**。 1841年,德赖赛发明了这种针射式后膛枪,立即被普鲁士军队采用,由于其发明年代久远,这把枪也被命名为M1841。 普鲁士第10集团军迅速赢得了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
随着火枪的每一次改进,它的便利性、射击精度和杀伤力都增加了,尤其是从后膛到后膛枪的最后改进。 后者比前者更致命。 世界上第一场长期大规模采用后膛炮的战争是 1861 年至 1865 年的美国内战(南北战争),双方投入了 300 万军队,多达 600,000 人阵亡——这个数字超过了美国在所有其他战争中的伤亡人数总和。 然而,与后来的机枪相比,单发步枪的杀伤力要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