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年(1860年)4月,曾国藩终于等到了期待已久的好消息——由于前两江都督何贵庆的逃跑,苏州、常州两大军事要塞落入太平军之手,朝廷决定罢免何贵卿,追究其责任, 同时任命曾国藩接任两江省长。
这是朝廷对曾国藩的认可。 自从咸丰四年率湖南军参加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曾国藩屡屡施奇绩,收复了武昌、安庆、九江、泸州等战略要地,成为朝廷中唯一能与太平军抗衡的大将。
对于这样的将军,朝廷似乎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赏赐他两江都督。
曾国藩是清朝九大封建官员之一,曾任两江都督,掌管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政务。 晚清时期,两江地区是最繁华、最繁华的地方,也是清廷的经济命脉。
清廷宁愿放弃首都,也不愿失去两江地区。 两江总督除了管理两江地区外,还掌管两淮盐业管理局,掌握盐税权,兼任南洋商务部部长,掌握外交权,其权力几乎等于整个军、政、财税、外交事务。
然而,曾国藩的立场并不是清廷愿意给他的,而是应对危机的权宜之计。 当太平天国被灭,对清廷的威胁消失后,他们开始想办法从曾国藩手中夺回两江的都督之位。
曾国藩攻占天京,湘军实力达到顶峰,清廷要想夺回两江都督之位,就需要谨慎行事,以免激怒曾国藩,引发“曾三桂”事件。
清廷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巧妙地处理它。 时间很快就到了。 天京被攻陷的同年9月,太平天国王陈德才和天将马荣和在湖北淇水围攻清军,清军将领石清基阵亡,程大吉被围困在湖北齐北。
清廷命令曾国藩率兵援湖北,两江巡抚一职暂由江苏巡抚李鸿章担任。
李鸿章成功地利用了清廷的伎俩,但曾国藩并不赞成这种做法。 他认为清廷的命令有更深的含义,大概是为了获得两江都督的职位。
曾国藩决定不亲自率兵,而是派另一位湖南将领刘连杰率兵入湖北。 他的理由是,他不擅长即时指挥。 曾国藩的回答密不透风,清廷无法反驳。
最终,清廷做出了让步,同意让曾国藩继续担任两江都督。 清廷虽然第一次没有达到目的,但他们并没有轻易放弃。 一年后,他们再次尝试。
曾国藩接到森灵琴的命令,辞去两江巡抚的职务,前往山东率领捻风军。 同时,李鸿章被任命为两江临时看护省长,负责部队调动、加薪等后勤事务。
曾国藩北上后,清廷决定将李鸿章调往河南,负责剿刨行动,把守陕西、山西城门,防止麻痧军的机动作战。 在这个过程中,曹云巡抚武当将担任两江巡抚。
曾国藩的下下李宗熙、丁日昌被任命为曹云省长、江苏省省长,曾国藩对此表示担忧。 他认为,这些关键职位的变动,可能会影响湘军、淮军的薪俸,使其处处受到限制。
曾国藩虽然不能直接拒绝清廷的意志,但还是找了几个助手商量对策。 最后,他向朝廷提交了一份报告,对李鸿章被调往陕西、山西、河南等地表示担忧,并质疑李宗熙和丁日昌的资历和能力。
这样,他的目的就是为了阻止李鸿章和李宗熙的任命。
曾国藩在朗诵中巧妙地避开了“两江巡抚”一词,但实际上他们讨论的是与两江巡抚有关的事情。 清廷最终明白,必须给予充分条件,才能从曾国藩手中夺回两江都督之位。
虽然曾国藩和李鸿章最终都离开了两江地区,但清廷无法长期担任这个职位,因为继任者大多是湖南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