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 张旭)2024年全国高校开学第一周,土木工程专业热搜。 先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撤销了土木水利硕士研究生学位类,随后清华大学辟谣,停止招收土木工程专业,并入专业。
曾经火爆的土木工程,近年来逐渐成为人们口中的“天坑”专业:过去“高分者考”,如今招生心烦意乱,过去家长眼中的“香饵”,如今变成了“提着水桶跑路”的尴尬。
土木工程专业的巨大反差,也体现了大学专业退学的尴尬。
招生冷,学生毕业后转行?
2023年高招季,一名考生以453分的成绩考入广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网络上引起轩然。 与往年相比,该专业的最低分和最低排名均大幅下降。
土木工程行业一直很冷,近年来已不再是孤立事件。 根据中国教育发布的《2023年高招调查报告》**,全国大部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成绩明显下降,录取成绩(排名)出现不同程度的**。 同济大学在山东有400多名招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总招生人数不变的情况下有近5000名考生,四川大学和湖南大学分别有1069名和2771名。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有其周期。 近两三年来,楼市低迷,让传统土木工程专业陷入了发展固化、认知偏差的难题。 广州大学宣传部工作人员回应称,部分家长和社会人士对土木工程行业需求的专业认知存在误解,导致社会和网络宣传出现诸多信息不对称问题。
从事土木工程自导社区运营的袁峰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就业市场的信息慢慢反馈到高校的自愿申请中。 他表示,近年来,一些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上面临挑战,很多学生不愿意走传统的职业方向,毕业后转行的比例越来越大。
刚从厦门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陈雪琪就是一个例子。 他学了7年的土木工程,专业最相关的工作是建筑设计,但因为兴趣和行业原因,他没有做相关工作。 在一个节目中,著名研究生教师张雪峰曾将这种行为称为“爬坑”。
陈学琪透露,临近毕业的时候,他们做专业工作的同学并不多,要么在房地产公司做非建筑工作,要么去比较稳定的国企和央企,还有公开考试、培训、师资等。
而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大军中,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通过考试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在互联网上,土木工程师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情况——“提着水桶跑”。
数据地图:申请人在活动现场了解雇主的信息。 摄影:Tong Yu。
真的是“天坑”专业人士吗?
似乎各种现象都指向一个事实,即土木工程专业正在成为一个“天坑”专业。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传统土木工程专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一个阶段性现象。
在我毕业60年后,这是第三次土木工程事故,前两次是在20世纪的70年代和80年代。 因此,没有永远流行的专业和行业,变化是最大的不变,我们必须推动传统土木工程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升级,并尽最大努力迎接挑战。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周福林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他认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衣、食、住、行”,土木工程承载着它的一切建筑需求,是人类和社会需要的重要职业,也是历史上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职业。 因此,土木工程不是晨曦,也不是夕阳,而应该是“长阳”和“长阳”。
过去在房地产行业,大家都不回避工程岗位,因为工程的崛起比较快,如果进展顺利,很快就能从普通员工晋升为项目经理和项目经理,这在当时也是很累的,但是收入却很高, 所以它掩盖了很多问题。陈雪琪认为,随着行业红利的消退,很多问题慢慢暴露出来。
在元峰看来,现在可能是土木工程专业面临的调整时间,“以前太火了,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院校太多了,从四面八方招来的人也多了。 据**介绍,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有近600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
元峰毕业于土木工程A+学科的985高校,他说以前也有过这样的案例,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有两名学生,一个研究生成绩优异,一个直接就业,但研究生发现根本跟不上本科生的节奏, 因为后者经历了三年的房地产快速发展。
元丰认为,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建筑行业不再需要那么多学生,这对于结构调整是合理的。 但土木工程专业是否真的变成了一个“天坑”,他认为不可能简单地得出结论。
根据你的期望,如果一个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还能轻松进入一家好的建筑公司和设计院,找工作并不难,但与几年前相比,薪资和发展前景肯定有差距,所以核心是期望的变化。 这个时候,毕业的学生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袁枫说。
数据图:参与的学生正在测试模型的耐久性。 摄影:陆鸣。
专家:高校设置专业需要更加理性,提升专业水平
不仅是土木工程专业,近年来又设立了一批新专业,淘汰了一批不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 近年来,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服装服装设计、产品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被撤销。
中国大学教育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学院教授胡娟认为,冷热专业的转换是很自然的现象,社会分工在不断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变化。 随着劳动力市场趋于饱和,一些职业越来越冷,而一些职业,如人工智能,越来越热。
高校专业设置主要有两种逻辑:一是知识发展的认识论逻辑,二是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逻辑。 两者同时起作用,但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影响,后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胡娟表示,高校在设置专业时也会有“有限理性”,当土木工程专业火爆时,很多学校会扩大招生,原本没有的也会增加,家长和学生更容易受到当前市场的影响。
高等教育满足的是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社会的欲望。 在她看来,教育部门应该从更高层次布局和优化高校的专业结构,高校在专业设置上需要更加理性,不要完全拥抱市场,尽量走在家长和学生的前面。
土木工程专业曾经扩张得太快,但现在已经萎缩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群人刚刚赶上变革的节点,可能面临阵痛。 胡娟认为,学生和家长在报考专业时,不应该被一时的冷热所牵引,坚持自己的兴趣,多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尽量选择更符合未来发展的专业。
同时,胡娟认为,这进一步表明,高等教育不应该给学生太强的专业教育,而应该是一种思想教育。
据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褚朝晖介绍,目前的专业设置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方面,学生在优势和潜力未知的情况下进入某个专业,不符合人类成长发展的程序和规律。 另一方面,社会对工作的需求在变化,入学时的计划往往跟不上毕业时的变化。 此外,专业划分过于细化,导致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覆盖面狭窄,降低了就业的适应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工具化了人。
褚朝晖表示,世界上很多主流高校在招生时不定专业,采用标准化的选课制度和学分制,让学生自己找到感兴趣的方向,其实学习就业的选择权都留给了学生自己,从而大大缩小了专业与就业需求的巨大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也纷纷推进招生改革,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训。 褚朝晖认为,标准化的选课制度和学分制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效率更高,更适合学生,更适合市场开拓。 (部分人名为化名)。
记者 袁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