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第十届学位评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会议审查同意撤销土木水利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消息一出,一些对土木工程行业未来发展不看好的人,再一次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早在2023年10月,在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校120周年之际,深耕土木工程数十年的周福林院士就谈到了曾经常年火爆的土木工程,如今却被列为最冷门专业, 而且似乎一下子就成了“夕阳”专业。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曾几何时,土木工程一度火爆,是中国申请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 然而,随着中国大型基础设施和大型房地产的发展,蓬勃发展的互联网行业吸引了大量的学生。 “重IT胜土木工程”的现象也在中国年轻人中兴起。
曾经属于土木工程的“**时代”似乎即将结束。
辉煌不再,变成了“天坑”?
土木工程专业的“冷”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在考生心中的“落下坡”。
2023年,北京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四川大学土木工程等名校国家专项均进入云南省志愿者第二轮征集,通过国家特项资格审查后,只要成绩在485分以上即可申请理科。 以广东省广州大学为例,土木工程组的最低分低至453分。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山东大学等985所高校也陆续进入高考大省河南自愿征集招聘不满意,许多考生宁愿不服从调整,也不愿申请考试。
自2020年起,清华大学不再招收土木工程一批学生,只招收早批和贫困批批招生,早批不能换专业。 上海大学等高校减少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人数。 集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院校已取消土木工程本科专业。
突然之间,土木工程专业仿佛进入了寒冬,“毕业后失业”的担忧也让考生在填写志愿者时“看土木工程气馁”。 一个年轻帅气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从事土木工程两个月,变成了一个沧桑的中年大叔; 表哥转学到中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亲戚在网上发文问他是否要回去复读; 这不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参加文学、经济学和科学研究生考试的情况并不常见不少网友将土木工程纳入“新天坑”专业,“劝说”无止境。
新时代,新工程
但是,随着“新工程”。随着建筑业的进步,许多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似乎重生了。
“新工程”建设是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 所谓“新工程”,就是科学、人文、工程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综合型人才,技术与经济、社会、管理的融合,在科技与产业中发挥主导作用。 与原来的工程部门相比,新成立的工程系强调学科的实用性、跨学科性和综合性特别注重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电控、软件设计等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 在注重新兴产业建设的同时,对传统工科专业进行升级。
在新工程的大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也迎来了转型升级!
面对网友对土木工程的“歌颂与衰落”,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一位研究员表示,在大家的传统观念中,土木工程普遍被认为是科研食物链的底端。 然而,“当我们从事科学研究时,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土木工程并不在底层,它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场景。
与传统的土木工程概念相比,是“盖房子”的观念。重庆大学的土木工程与人工智能高度融合。 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周旭红在重庆大学组建了涵盖土木工程、自动化、计算机、数学和统计学相关学科的研究团队,率先在全国发展建筑智能建筑理论与技术研究涵盖智能生产、智能检测、智能控制等多个领域。
智能时代是各行各业都面临的时代。 在“智能+土木工程”。智能建筑应运而生一种实现人工智能与施工需求深度融合的施工方法。 这将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寻求转型升级和新的发展机遇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并跟上新工程学科建设的步伐。
目前,已有多所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加入智能建筑探索行列。 2017年,同济大学率先注册设立智能建筑专业。 依托同济土木工程高平台优势,集建筑学、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管理等学科知识于一体。针对现代社会工业化发展的大趋势,培育了智能化建筑专业人才,复合人才。 截至目前,中国有100多所本科院校提供该专业。
另外虽然一些高校不开设智能建筑专业,但也尝试将智能建筑的概念引入现有的土木工程专业。 例如,2020年初,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与管理学院联合申报并批准了“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双学士学位复合人才培养计划。 考虑到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项目引入了智能建筑的概念,并邀请了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施工机器人团队参与项目的建设。
在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排名全国第一的同济大学也面临着危机。 在这方面,同济大学开始改革王牌专业——土木工程,积极探索该专业的多种可能性,从新工科角度助力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同济大学根据土木工程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兴趣,制定了土木工程“土木工程+N”。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计划可供学生选择。 该计划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并在后期提供七大模块评选内容涵盖建筑工程、地下施工工程、岩土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工程防灾与风险评估等,实现专业内的个性化。
同时与数学科学学院联合设立“数学与科学强化班”,与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联合设立“力学实验班”,与创新创业学院联合设立“创新创业班”。
与法学院联合开课“民事法理学”。在不增加学习年限的前提下,复合人才实验班精心浓缩和深度整合土木法学专业知识和实践学分,为培养跨院校、跨学科的个性化人才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 在此基础上,自2019年起,同济大学推出“主修+微专业、辅修专业、辅修学位”。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全面形成“土木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土木工程+N“(来源: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官网)。
同济大学这种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适适应了新工科背景下跨学科、综合性人才的培养需求。 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职业方向选择和指导,而且有望防止人才脱节,更好地适应未来土木工程项目的需求,包括设计、施工、管理、投资开发、金融保险、法律实务等综合性工作。
土木工程未来仍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周福林院士认为,土木工程有很大的创新空间“一旦新材料、新技术问世,就能立即形成创新。” 这也意味着,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不仅没有走到“路的尽头”,而是通过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获得更大的机遇和可能性,迎来自身发展的新“日出”。
2017年2月,“复旦共识”将“新工程”带入公众视野,随后的“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践新工程建设。
新工科系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包括土木工程在内的高校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新工科将不断更新领域和专业领域的内容,以适应新需求的出现。 同时,新工科将进一步与其他学科融合和交叉,形成新的学科体系和专业领域。 未来,新工程建设将引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工程人才。
“工人们充满活力和蜕变,技艺精湛,争创新。” 相信在对新工程建设的积极响应下,将以新思路、新要求、新途径推动我国工程教育改革,让土木工程等无数专业永远沐浴在旭日东升的光辉中。
2月** 动态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