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法西斯德国在欧洲取得胜利。 1940年9月,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缔结了军事同盟。 1941年,为了摆脱困境,日本开始推行南扩战略,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利益,对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禁运措施。 为了彻底解决石油、橡胶、钢铁等战略物资运输受限的问题,日本决定摧毁美国在太平洋的海上力量,扫清其南扩的障碍。
珍珠港位于夏威夷群岛瓦胡岛的南端,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要基地。 1941年初,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策划了对珍珠港的袭击,并在战前精心安排欺骗和瘫痪美国。 1941年12月7日凌晨,350多架日军飞机对珍珠港海军基地进行了疯狂的攻击。 美军手无寸铁,在**声中匆匆自卫。 这一天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悲惨的战争灾难日,被指定为“国家耻辱日”。 整个攻击在90分钟内结束,日本以损失29架飞机和5艘特种潜艇的小代价击沉并损坏了停泊在港口的8艘美军战列舰、10多艘其他大型舰艇和20多艘中小型军舰,摧毁了约180架美军飞机,死伤了3500多名美军, 并摧毁和损坏了港口和岛上的大部分设施。“珍珠港事件”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美国彻底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带来了法西斯轴心国的崩溃、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美国在国际政治中的主导地位等一系列后续结果。
1941年12月8日,罗斯福在国会发表了著名的“国屈辱”演说,愤怒地谴责了日本侵略者,随后签署了正式对日宣战的声明。 1942年初,日本在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猖獗,美军在日军的进攻下接连败下阵来,使美国人民的士气跌至最低点。 为了唤起民众的信心,罗斯福**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对日本东京进行空袭。 为此,美方精心策划了绝密的“空中特种一号计划”,即利用海军最新、最大的航空母舰“大黄蜂”号,搭载陆军最新、中型改装的B-25轰炸机,并护送一支特遣队,秘密航行到靠近日本但不在日本陆基轰炸机作战半径和巡逻舰势力范围之内的地方, 从“大黄蜂”起飞轰炸日本,然后飞往中国机场降落,而不是返回“大黄蜂”。“大黄蜂”及其车队在轰炸机起飞后迅速撤离,以避免日本的袭击。 在中国降落的飞机可以并入在中缅印战区作战的“第十航空队”,以支持中国的抗战。 “空军特种一号工程”的完成需要陆军和海军的密切合作,邓肯上校负责海军,吉米·杜利特尔任命吉米·杜利特尔改装飞机,训练飞行员,并执行行动。
1942年4月2日,美国海军“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带着16架改装的B-25轰炸机离开旧金山,在包括重巡洋舰文森斯号在内的6艘军舰的护航下,告别了雄伟的金门大桥,消失在太平洋无边无际的雨雾中。 第二天,海军还故意发布虚假消息称:“为了防止日军登陆,这些飞机正在运往夏威夷。 4月5日,另一支由哈尔西海军中将率领的舰队,以企业号航空母舰为核心,也悄然从珍珠港出发,向北航行。 五天后,舰队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米切尔上尉率领的舰队在北太平洋指定水域会合,成为哈尔西指挥的第16特遣队。 此次行动,美国海军第16特遣队,包括“大黄蜂”号和“企业”号两艘航空母舰,四艘巡洋舰,八艘护航驱逐舰,两艘潜艇和两艘油轮,共出动约10,000名官兵。
根据最初的作战计划,轰炸机计划在距离东京500海里的地方起飞,起飞时间定于4月18日下午。 4月18日凌晨,哈尔西和杜利特尔原定的计划被日本渔船巡逻的发现和船上的日军电报偷听打乱。 早上8点,“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距离东京700海里,提前200海里释放轰炸机意味着飞行员幸存的机会大大降低。 此外,早期的行动也意味着轰炸机将不得不在白天轰炸日本本土,这无疑降低了飞行员的生存机会。 为了防止泄密,确保突袭成功,8点钟,哈尔西给大黄蜂发了一封电报:“飞机出击! 祝杜利特尔中校和他勇敢的中队好运。 上帝保佑你们所有人。 8点25分,杜利特尔的飞机升空。 此时,他们距离东京 668 海里。 在最后一架B-25轰炸机起飞后,哈尔西命令第16特遣队掉头再折返。 12时30分,杜利特尔率领飞机前往目标,向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地投下复仇炸弹。
美军在东京上空的30秒空袭,打破了日本本土“绝对安全”的神话。 这次空袭是2600年来第一次外国对日本的直接袭击,引起了日本人民的极大恐慌。 这是一次秘密的、冒险的、一次性的、甚至是悲剧性的复仇行动,经过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创造了太平洋战争史上的军事传奇。 这次行动被称为“杜利特尔空袭”。 杜利特尔一夜之间成为美国英雄,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从中校晋升为中将和三个编号的空军司令,这在美国空军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在美国战争史上,这是陆军航空队的轰炸机唯一一次从海军航空母舰上起飞执行战斗任务。 这次轰炸任务证明,日本本土无法有效抵御盟军的空袭,也洗刷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耻辱。
“孔特1号计划”还有一个重要部分,那就是B-25轰炸机在完成轰炸任务后不返回大黄蜂,而是飞往中国沿海机场降落加油。 为了保密起见,美方通知蒋介石,要求在1942年4月底前在浙江、广西、云南建造四到五条能够降落B-25轰炸机的跑道,但没有提及具体计划。 从最终结果来看,美军计划降落在衢州机场,而这个机场的建设是最重要的。
1941年12月,蒋介石将这项任务交给了何英琴和顾祝同。 顾祝通是当时的第三战区司令员,他以大型轰炸机起降的标准扩建了衢州机场。 江山市档案馆有大量关于当时征用木材、竹子、竹筏、砖石、木工、椽子、农民工的记录,这些档案真实详尽地记录了江山人民参与衢州机场建设的过程。 目前,江山市档案馆最早的有关衢州机场(当时称为曲县机场)建设的档案是,1941年12月22日,江山县**接到浙江省第五区行政巡视室、保卫本部陆忠秀的电报,命令在12月底前征用用于建设曲县机场的木材,不得在12月底前征用。延迟。据档案资料显示,为建设曲县机场,江山县共购置各种规格的原木、木板、竹子76903件,其中直径40厘米的巨型材料743件。 在验收时,由于中径较小,有些。
第二块和第三块木头只算一块,所以实际数量应该远远超过76,903块。 在冰天雪地中,全国人民从山上一一砍下了76903块木头和竹子,要一一扛到火车站和码头,一路上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
为了防止衢州机场扩建,日军频频对工地进行轰炸和扫射。 敌机来袭时,百姓躲在沟渠里或树下,白天建不起来,晚上赶紧连夜修缮,冻得风雨无阻。 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机场跑道扩大到1600米,宽度增加到60米,起降宽度增加到150米,巨石厚度达到60厘米,使用了直径超过20厘米的树木360万棵,竹子90万棵。机场扩建后,可容纳50架B-25轰炸机。 据时任浙江省主席黄少红的《五十回忆》记载,30年冬天,晋、曲、堰、部共14个县派出50万农民工,怀着抗日热情,没有机械,没有任何工程设备,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衢州机场就靠人力建成了, 这太不可思议了。
杜利特尔机组人员在完成轰炸日本的任务后,返回衢州机场并按原计划降落。 然而,由于起飞时间过早,通讯不畅导致燃料不足,飞行员无法及时与衢州机场对接,计划的地面制导不到位,因此飞行员在飞往中国海岸线附近时不得不放弃飞机和降落伞。
除了 16 架轰炸机中的一架(第 8 架)在飞往苏联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途中丢失外,其余 15 架轰炸机的机组人员被迫放弃飞机和降落伞,并分布在约 500 平方公里的区域(中日战线交织的区域, 海、陆、山共存),15架飞机全部坠毁。其中,飞机坠毁在浙江东部沿海,飞机坠毁在浙西部山区,飞机坠毁在江西东部; 11号飞机在皖南坠毁。 80名船员的命运各不相同:5人被苏联拘留,1人死亡,2人坠海失踪,8人落入日本人手中(3人被杀,1人在狱中病死,4人被监禁直到战争结束时获释),64人被中国人救出(其中6人被江山人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