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国家发改委公告称,近日,党组书记、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沙杰调研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并与致远研究院、第四范式、百川智能、志浦华章等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沟通。 鼓励大家主动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加强技术研发,拓展行业赋能应用,加快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晓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正呈现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正逐渐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大热点。 人工智能可以利用算法和数据处理能力,实现智能决策和自动化执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用户体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5080亿元,同比增长18%; 据初步统计,2023年规模将达到5784亿元,增速为139%。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华德邦创始人宋湘清告诉记者,国内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政策扶持、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等多重因素。 目前,AI赋能在智能生产、医疗健康、金融科技、新消费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AI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渗透率仍在不断提高。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各行各业能够更好地销售和需求,企业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和服务,以扩大商业价值。
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司的运营中发挥着核心和关键的作用。 我们利用AI技术对公司提供的虚拟数字人或数字员工进行“武装”,让这些虚拟数字人掌握客户所在行业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企业提质增效。 北京红棉小冰科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AI技术正在不断进入生产力环节,赋能越来越多的企业。
尽管如此,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仍面临一些不足。 多位受访专家告诉记者,目前,算力不足是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计算能力,即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张晓蓉表示,AI时代不仅是算法和应用的竞争,更是计算基础设施和算力水平的竞争。 在数字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数据量不断增长,对算力的需求也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目前,我国算力提升速度远远跟不上数据增长速度,算力不足明显。
针对这一现象,国家出台了配套政策。 例如,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计算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坚持走多元化发展路线,调动各市场主体积极性,构建通用、智能、超算力协同发展的供给体系, 持续优化算力资源地理布局,加强集约化建设,加强算力网络储用协同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算力设施融合应用,引导算力运行智能化升级。
政策引导将加深人们对算力的认识,帮助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参与算力建设。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告诉记者,从现实情况看,算力建设和算力布局仍有政策支持空间。 同时,企业也要在国家顶层设计框架下,积极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规划,合理投资建设高性能计算中心、数据中心等计算基础设施,为我国算力水平的整体提升贡献力量。
谈及企业布局和巩固竞争力的切入点,信息通信专家陈志刚告诉记者,未来算力企业有三大关键任务:一是扩大智能计算和超算算力供给,特别是针对智能计算场景丰富的地区和行业,增加算力供给; 二是加快算力产品创新,围绕生成式AI对算力、数据、行业知识的综合性、集成性需求,创新算力+数据、算力+算法、算力+安全、算力+场景等产品和服务; 三是加快建设新型计算人才队伍,打造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