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作者名单 我不相信佛教,但佛陀保佑我。
虽然我不相信佛教,但我喜欢参观寺庙,只要有寺庙,我就会去参观。 有时我也会点香祈福,这是一种礼仪。
我们家离大观音寺不远,步行不到2公里。 我经常去那里,有时甚至去经文室,我觉得有点虔诚。 新年的第一天和第十五天,寺庙里挤满了人,尤其是年轻人。 如果你经常去,你会发现其中90%以上是年轻人。
如果你问这些年轻人是否相信佛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的!
也许,他们真的相信,或者他们不完全相信。 换句话说,他们信仰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某种信仰,而是为了获得某种东西。
佛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陌生的文化,但它在这里扎根并蓬勃发展了很长时间。 南朝时期,庙宇林立,楼宇在烟雨中,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即使是现在,仍然有许多寺庙和香火。 即使是那些预算紧张的人,也应该省钱,留下一点香钱在寺庙里做礼拜。
真正的佛教徒没有欲望,也没有欲望,这一点需要强调。 “无”是关键。 然而,许多人去寺庙敬拜并不是出于真诚的信仰。 因为他们的供养经常被寻求,所以他们向佛陀祈祷他们的后代健康长寿、事业成功、财富和繁荣。 他们会许诺,如果佛陀满足他们的愿望,他们会以丰厚的回报回报佛陀的恩赐。
甚至僧侣也倾向于追求功利主义。 想想看,僧侣不就是佛陀的仆人吗?
有一次我们去了浙江的普陀山。 在寺庙里,我遇到了一位伟大的和尚。 我称他为大和尚,因为他穿着方丈的长袍时看起来丰满而平静。
我走上前去,双手合十,礼貌地向大和尚请教。 然而,大和尚不耐烦地回答:我很忙! 说完,他就匆匆离开了。
后来,听说有人花了60万元来做这项工作。 这件事让大和尚手忙脚乱,就像《三字两拍》里的和尚一样。
两年前,我参观了开封的相国寺,印象非常深刻。 整个寺院的僧侣都有一定的口音,虽然我不方便具体指出是**。 而且,寺院里有大量的金龙鱼桶油,看到前面有人捐钱买香油,修士们立刻就拿走了,又兜了一圈就回来了。
对于信佛的人来说,大多数人的动机无非是发愿和报答。 这感觉不像是一笔生意吗? 许多人来到寺院,把佛教看作是可以换取利益的讨价还价。
既然如此,那么他们就只对付那些有交换利益的可能佛神。 如果某位佛神是佛,却不能给人带来好处,那么谁来拜他呢?
所以,佛神虽然很多,但是我们寺庙里的佛神却不多。 那些不能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佛神,拜他们不会有帮助。 比如古代的燃灯佛,虽然他是佛陀的主人,但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任何供奉他的寺院。
相反,只要你能得到某种利益,即使你不是佛神,你也能获得高贵的地位。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不是佛,而只是菩萨(为什么我用“他”而不是“她”? 因为菩萨是男性形象,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了让她成佛,她需要继续修行九千九百九十九年。 但是,在我们寺院里,她的地位非常高,仅次于释迦牟尼佛。 在一些地方,甚至专门为她建造了寺庙,使她成为主要的崇拜对象。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观音菩萨关注世间的苦难,了解世间的苦难和幸福。 她能帮你事业成功,祝福你的家庭幸福,她显然比那些只会传教的佛神更贴近人心。 如果你不崇拜她,你会崇拜谁?
人们经常在遇到困难时求助于佛神,在需要时崇拜佛陀。 这种务实的态度贯穿了汉宗的历史。 然而,许多人的祈祷没有实现,因为佛陀不是超凡脱俗的。
就像我总是带着食物和酒,拜访朋友,或者空手而归,只是为了和老朋友聊天喝茶。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当我真正需要帮助时,我的朋友会尽最大努力提供帮助,因为我们已经像家人一样亲密。 诸佛菩萨也是如此,他们就像你的朋友一样。 如果你不经常拜访他们,只在你需要的时候才求助于他们,那是不合适的。 因此,我经常去寺庙看佛、观音,虽然我不求什么,但他们总是默默地加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