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迎来了30年的好,日经225指数突破4万点,收于40109点,创历史新高,这对日本来说意义重大,日本**在1990年一路创下历史新高后一路走来**,已经下跌了13年,直到2003年触底反弹,但在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打断了日本***的进程, 导致日本**在2008年创下新低,跌破7000点,2012年**金藏上台后,他再次扬帆起航,这上升是12年,而现在**虽然他走了,但日本**却创下了新高,可以说日本**一举收复了失去的30年。
另一方面,自2007年以来,A股创下6124点的历史新高,上证综指一直在3000点徘徊,从第一次到3000点仅用了17年,过去的17年,中日宏观经济可谓是头两天,中国经济一飞冲天, GDP从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已经14年了,中国经济增长了好几倍,现在是日本的四五倍,而日本的GDP一直停滞不前,如果**是经济的晴雨表,那么它在中国和日本就没有表现出来。
宏观层面的对比分析中日经济近几十年来的优劣已经汗流浃背,有各种观点,其中没有一篇是我的文章能解释清楚的,笔者只想**理论**,对现在的中日**做一个比较, 从中发现一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根据我们投资的最基本原则,找到一些更直观的差异。
在对比中国和日本之前,我们得选择一个合适的样本,日本**我们选择日经225指数作为比较指数,它是以日本**225**为样本的指数,虽然该数字只占东京交易所一等**的20%,但它是交易最活跃的, 流动性最强的225**,占交易量的60%,市值的50%,是日本资本市场在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指数。
上海证券交易所指数是A股最知名的指数,也是国内投资者最常用、观察最多的指数,但上海证券交易所包含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全部2168**,按照日经225指数的选股标准,将这样的指数与日经225指数进行比较显然是不合适的, 沪深300指数显然更适合比较,沪深300指数包含300**,成份股是A股中最大、流动性最强的**,占沪深股市市值的58%。
从成份股所属行业来看,比较沪深300指数和日经225指数也更为合适,沪深300指数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是信息科技、工业、金融、材料和医疗健康,分别为63、51、50、35和22,共计221个它占该指数所有成分股的74%。日经255指数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是工业、非必需消费品、信息技术、材料和金融,与沪深300指数完全相同,但具体数字不同,日经225指数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62、33、32、29和21,共计177个它占指数成分股总数的79%
因此,以沪深300指数和日经225指数作为中日对比是完全恰当和公平的,而这两个指数的异同,也更多地体现在中日异同的本质上。
看一个国家的**,估值要考虑,估值之外的比较是流氓,沪深300的滚动市盈率是11.5 次,日经225指数的滚动市盈率为:23 次日经225指数的市值正好是沪深300指数的两倍
日经225指数创下历史新高的背后是否有泡沫?还是沪深300指数是价值的萧条?这种巨大的估值差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国际资本一般是自由流动的,如果真的有这么大的差异,沃伦·巴菲特的国际资本投资日本真的只是因为政治因素吗?真的要放钱不赚钱吗?
资本是理性的,显然其背后的原因不会像两者之间的2倍估值差距那么简单,我们还要继续分析,两者估值差异的背后一定有更深层次的东西。
日本是一个工业国家,日经225指数成份股中最大的是工业领域,有62家公司28%。,而沪深300指数在工业板块**数字仅有21%。,相差7个百分点。 但沪深300指数中的金融公司数量占比为17%,日经225指数中的金融公司数量占比为9%,相差8个百分点。
日本对工业企业的依赖,而中国对金融企业的依赖,在市值方面更为突出,在沪深300指数中,金融企业占总市值的30%,远高于工业112%,而日经225指数中金融公司的市值仅占117%,工业用电量明显低于20%,可选消费用量为22%3%,也低于信息技术的178%。
中国的**过于依赖金融,或者说金融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比重太大,而这又是金融估值偏低的结果,沪深300指数之所以只有11如此低价5倍背后的核心原因,其实是整个金融板块估值偏低造成的,四大银行的估值在五六倍的范围内,指数收录的几十家银行的估值在4-6倍之间。 正是因为金融股占了市值的30%,而其估值极低,只有5倍左右,这大大降低了整个指数的估值。 这也导致投资者对沪深300指数估值偏低,甚至对A股整体估值偏低产生错觉。
金融股的低估值是A股独有的吗??答案是真的,日经225指数中市值最高的是丰田,占85%,而市值排在第二位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市值9339亿人民币(我们的工商银行市值为19万亿元),占28%,而工商银行的市值占38%。
但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的滚动市盈率是17 次,工商银行是52倍,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的估值是我们工商银行3 倍以上。即使与美国相比,我们银行的估值也太低了,美国排名前三的银行分别是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和富国银行,市盈率是滚动的11.2 次,109 倍和 11 倍。日本的三井住友金融(Sumitomo Mitsui Financial)在美国股市也受到重视11.2 次
中国银行的估值只有美国和日本的一半或三分之一,这说明我们的银行被低估了,资本市场没有给它们一个合理的估值,但这个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呢?工商银行的前两大股东是**汇金和财政部,合计持股比例为66%,占据绝对控股地位,是非常强大的控股股东,但这些大股东长期忽视市值管理,忽视二级市场的股价,这是绝大多数国有企业负责人的心态, 只关注收入和利润的评估,而关注股价和市值是不够的因此,在本次纾困中,建议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的考核范围
今天,中国的GDP是日本的四五倍,我们的人口是他们的10多倍,互联网上充斥着我们工业超过日本的意见,说中国的工业是美国、日本、德国的总和,但我们应该更清楚,我们的制造业不够大,也不够强大
所谓制造业,按收入来说,大到足以成为世界前几大企业,在中国经济中产生几家前三名企业也不算过分吧? 所谓实力足够强,就是拥有足够的利润,只有你的收入足够大,利润足够大,才能说足够大,足够强,按照这个标准中国的工业和制造业不够大,也不够强大
日经 225 指数中市值最大的公司是丰田,市值为 60 万亿日元,相当于 29万亿元,中国沪深300指数中市值最大的是中国移动,市值为22万亿,第二名是茅台,市值21万亿元。 然而,制造业企业市值最大的是宁德时代,市值仅为7238亿,其次是比亚迪,市值为5594亿。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分别是汽车零部件和整车,可以和丰田相比,宁德时代的市值只有丰田的24%,比亚迪的市值只有丰田的19%。 市值巨大差异的背后是营收和利润的巨大差异,从营收来看,丰田2023年的营收约为21万亿元,宁德时代约4000亿,比亚迪约6000亿,分别只有丰田的19%和29%。 从净利润来看,丰田2023年的净利润约为2600亿人民币(前三季度已实现1900亿元)。 宁德时代约420亿,比亚迪约300亿。
也许有人会说丰田是个特例,但让我们来看看东京电子,它是日经225指数中市值第三高的公司,目前市值为185万亿日元,大概8863亿元,这个市值水平在沪深300中可以排在第九位,和中国人寿不相上下。 东京电子是一家半导体设备公司,2023年营收1050亿元,净利润224亿元,沪深300可以与中国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中芯国际相提并论,2023年营收452亿,净利润48亿,市值3855亿, 滚动市盈率为60倍,东京电子为51倍。
另外,想象一下,索尼的营收是五六千亿,净利润是五六十亿,目前制造企业的A股都没能达到五六十亿元的净利润,日本创下历史新高的背后是行业的强劲复苏和增长。
很多人可能认为日本有泡沫,因为估值是沪深300的两倍,但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前面已经说过一个原因,那就是沪深300过于依赖金融,金融的低估值降低了整体估值, 不仅降低了沪深300指数的估值,也降低了整个上证综指的估值,给我们一种A股便宜的错觉。丰田是日经 225 指数中市值最大的它的估值一直只有十几倍
日经225指数过去几年的估值只有十几倍,为了避免季度业绩公布导致的估值波动,我们选择同一时间点的估值作为对比,比如2018年3月的估值只有16倍, 而现在估值是23倍,估值是44%,但当时日经225指数只有2万点,现在指数翻了一番,除了估值上涨了44%此外,指数翻倍的另一个原因是业绩的增长,这意味着自2018年以来, 日经225指数一直是成份股净利润增长40%。
日本的GDP是以日元计算的,从2018年到2023年,它只会增长8%,但其核心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却增长了40%,这也说明日本的产业实际上正在复苏,而且恢复得很好。中国的制造业也要做大做强,汽车领域必须诞生至少2万亿营收的企业,净利润至少500亿,其他制造业领域也要诞生5000亿以上的制造企业,净利润必须超过500亿,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诞生,A股的可持续发展才有业绩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