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新闻202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 今年是“九五”全国人大二届,广东省机械技师大专技能大赛暨师资培训杨**老师,这位1997年出生的青年代表,早已是技教领域的“老手”。 作为数控铣削技术领域的“天花板”,2017年,杨**代表中国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年仅20岁的他获得了数控铣削项目金牌,并获得了全国最佳球员奖。 这一年,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依然是杨**业绩的关键词。
关注点:企业缺乏技术技能和复合型人才
建议:打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通道
虽然是履职的第二年,但与前一年相比,“小杨老师”更加成熟,研究也更加充分。 “出差已经司空见惯了,从珠三角到吉林、浙江、湖南、四川,看到企业的需求,看到行业的发展趋势,了解大家在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经过长期的观察,我也有了更多的亲身体验。 杨**说,在一次次实地考察中,他看到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提高技术教育质量和效率的困境。
对数字工匠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行业一线急需数字化人才助力企业智能产业升级,技术教育人才培养仍有空缺,需要更加细化,比如公司问我是否有铣刀专业的学生, 而且在全国各技校培养这种特殊精密刀具人才,也是没有先例的。”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机械技师大专工大专技能竞赛暨教师培训杨**。
杨**认为,技校培养的人才更倾向于技能应用操作人才,技术类较少,行业在向中高端迈进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 “只有了解技术、了解设计和制造,我们才能创新。 ”
他在调研中发现,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具有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正面临着非常稀缺的局面,企业难以自主培养,很多企业在离职率高、人才成本增加的情况下,难以度过转型的阵痛期。
在培养端,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工人依靠正规化、系统化的教育机构的培养,而只依靠传统的“师傅与学徒”模式,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对所从事的职业缺乏系统的认识,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因此,杨认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搭建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平台。
希望打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通道,让优秀的技校学生也能进入优质大学。 从技校稳稳成长起来的杨**对此感慨很多:“技能人才的成长空间小,不容易改变轨道,也容易挫伤年轻人的积极性。 ”
杨**认为,优秀的技校学生缺乏深深理论学习的机会,应该让年轻人在不同的人生轨道之间切换,从而在探索和尝试中确定更适合自己的方向,不再因为“一生一次考验”的思想而限制未来。
跟随:“新八级工人”制度企业不到位
建议:给予减税政策支持,善用职工教育经费
从技能一线,为技能人才代言。 如何进一步提升对技教的认可度,更好地打通技艺人才的成长通道,鼓励更多人选择技教,一直是杨**履行职责的重要方向,今年他也关注了技艺人才在企业成长的困境。
2022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完善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体系的意见(试行)》,将原有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由五级延伸至八级,向上增加专技师和首席技师,向下增加学徒——形成由学徒组成的“新八级职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 初级工人、中级工人、高级工人、技术员、高级技术人员、特殊技术人员和首席技术人员。
这种纵向提升、横向融合的“新八级职工”体系,为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管理等人才的横向衔接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大大拓展了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 “政策打破了技能人才成长的天花板,在过去一年的调研走访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都选拔了一批专精技师和首席技师,但他们受制于成本,待遇不到位,高技能人才没有真正的认同感和收获感。 杨**说。
因此,今年,杨**还建议,对实施新的八级劳动制度、支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企业给予减税政策支持。 “企业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享受较低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或减免部分企业所得税,这样企业就可以更积极地落实高技能人才待遇,打通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好员工教育资金,鼓励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 新产业工人依靠高校培育和企业培育两条腿内,只有从企业的职业成长路径上才有空间,才能真正体现技能人才的获取意识。
作者:南都记者 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