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主线十分明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股领涨A股。
很多人都在嘲笑A股是伪科技、伪创新,我觉得没必要自以为是。 看看美国智库写的半导体文章,人们比我们更有信心。 国内算力存在差距,但华为仍然勉强能够使用,而且还在不断提高被NVIDIA视为最强的竞争对手; 在大型模型方面,国外有SORA和OpenAI,但国内没有那么大的差距。 阿里的图生**模型emo也很强,直接**产生说话和唱歌**,很生动。 Kimi Chat 在月亮的黑暗面,我用来提取会议记录,有一个相当不错的体验。 以中国移动为首的联辉科技,说实话并不弱。 格局开放,更具包容性,投资科技股首先要始终保持乐观。
回到正题,我们今天要说的AI公司是中控技术。 投资回报这只是个人日常投资研究分析,不构成任何建议。
23 年的估计收入为 796-92.8亿,同比增长20%-40%; 净利润为10-115亿,同比增长25%-44%。,扣除非净利润84-9.7亿,同比增长23%-42%。
根据该公司的最新研究,2023 年的收入指引约为 30%,2023 年的收入为 862亿,同比增长30%。净利润为1075亿,同比增长35%,非净利润9亿,同比增长33%。
后续业绩报告出来了,基本略好于预期。
乍一看,公司各方面的表现都还不错,但股价已经麻木了,原因有两个:
一是2020年底上市时估值过高,高达市盈率的100倍以上。
我一般不看3年以下的A股IPO,因为要么是业绩调整,要么是估值过高,没有投资价值。
中光科技近三年业绩增速依旧很不错,营收从31亿飙升至86亿,复合增长率超过30%,净利润从3亿增长到10亿,所以过去三年纯粹是在消化过高的估值。
为什么A股投资回报这么差?
因为挂牌价格太高,三五年业绩往往透支,这还是在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的背景下; 如果业绩洗个大澡,股价下跌就更可怕了。
一是二季度表现如雷贯耳。
从营收来看,中控技术仍在高速增长。
行业从传统的石化业务拓展到其他行业(新能源等);
产品还扩展到各种企业信息化和PLC;
业务从国内替代转向全球化,积极布局中东、东南亚业务;
公司的天花板还是很高的。
然而,23年第二季度高达2亿元的汇兑收益,扣除这一影响后,业绩大幅下滑,叠加恶劣的市场环境+高估值,股价进一步**。
扣除全年非净利润1亿元后,实际业绩为8亿,同比增长18%,营收和利润基本复利于预期,相当于2023年估值40倍左右。
今年10亿的表现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动态估值是市盈率的33倍,估值比较合理。
风险点:传统石化行业占业务的50%以上近两年宏观经济不景气,行业本身循环,产能扩张速度下降,市场担心会影响公司基本面。
2、上市公司股票禁令于11月23日开始解除。
机会点: 1、基础盘:DCS业务国内替代率为50%,中控技术占367%,未来市场占有率目标为50%,每年有1%-3%的提升空间。
海外业务:目前有200人,未来将扩大到1000人,这是最大的增长点之一。
23年订单10亿,增长率翻了一番,24年的目标是15-20亿
根据公司9月至12月的交付周期,订单是公司业绩的前瞻性指标。
3、新方向:电池、冶金、食品、医药等行业占比不断提高,目前占比约20%。
4、PLC:2023年小型PLC订单7-8亿,同比增长40%-50%,大中型PLC也积极布局,增长空间很大。
总之,在一月份,整理一下,公司的海外业务是一大增长点工业软件赛道依旧是长坡厚雪,公司基本面也很好,唯一担心的是估值高,没有大的安全边际。
一个好的公司需要是好的,否则往往是一个悲惨的投资。 好的**就是出来,等它出来,再煮出来。
好在1月份,市场满是泥沙,公司市值一度暴跌至280亿左右市值,静态估值不到市盈率30倍,安全边际高。
这种股价走势完全偏离业绩趋势的机会通常发生在熊市的底部。
正如我之前所说,只要有业绩,股价超跌是好事,复苏迅速。
2月份,中科科技股价接近40%的底部,目前市值已达381亿,下周将开始达到400亿。
特别提醒:以上内容仅为个人投资研究反思与记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越来越好了,希望大家能积极点赞支持叶秋,如果点赞超过200个,我会加一家周末股价还在垫底的AI公司。 走过,竖起大拇指我看着叶秋。你的存在是我分享和创作的源泉,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