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玉丽.
页眉 |视觉中国。
海南岛上的椰子树被风吹得几乎贴近地面,才得以生存。 天涯也像海南岛上的椰子树一样,顽强顽强。 ”
七年前,创始人邢明在反思天涯社区的孤独时,对自己说了这句话。 今天,天涯社区的“椰子树”恐怕即将面临最后的命运。
3月1日晚11时,天涯社区在官网发布《关于重启天涯社区业务、恢复网络平台接入进展及新天涯方案的公告》。
公告显示,经过近一年的坚持和永不放弃的努力,3月1日已成为天涯业务恢复正常运营的开始日期,未来两个月,以恢复接入天涯社区为核心目标的业务自助活动将全面展开。
公告还指出,天涯将推出一项新业务——打造全球旅游和时尚消费社交平台。
几年来,天涯社区持续面临银行贷款失败、转型受挫、巨额投资亏损等难题,公司多次被法院列为执行标的,累计执行标的超过亿元。 创始人邢明不仅冻结了天涯的股权,还下达了限消费令,公司进入了真正的黑暗时刻。
随着这次重启公告的发布,邢明在接受**采访时也为天涯定下了基调:“如果不成功,可能是最后一次了。 ”
作为中国互联网上的一鸣惊人,天涯社群的失败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在某种程度上宣告了一种“自发的、人为统治的”理想主义的失败。
对乌托邦的幻灭。
过去,天涯社区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顶级社区”,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内容创作和知识分享平台,也是众多中国网民的启蒙之地。
早在1999年天涯社区成立之初,全中国人口高达12亿,但网民人数却不到2000万,因为电脑太贵,网费也不便宜,能上网的人往往不是普通人。
在当时的网络环境中,不仅网友平均素质高,内容创作环境也相当开放几乎可以在网上讨论任何问题,而这一切都成为了天涯社区崛起的根本条件。
随着一批古代知识分子(主要是**人、作家、学者)在中国互联网上的注册,以及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天涯社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观天茶馆》《舞文墨》《闲书》《料酒与历史》《莲花鹏鬼故事》等知名版块相继成立, 而《明朝那些事》的作者明月、中国盗墓文学之祖天下巴星、芙蓉姐等第一代网红等知名作家也纷纷走红。
与同时代的BBS不同,比如西慈胡同、Maopu.com 等,天涯社群讨论的内容更严肃、更宏大,主流帖子涵盖政治、历史四大类讨论问题的方式也更倾向于辩论和探究。
以“关天茶馆”为例,它始建于1999年11月,名字中的“关天”来源于陈银珂的诗《关天一学侄子》,意为“我们学到的一切,都与上帝的旨意有关”,而创立这块盘子的人叫老冷,现实中的身份就是罗欣, 北京大学历史学家。
对于创办观田茶馆的初衷,老冷说:“当初的天涯太小资产阶级,风太大......于是我提出了一个想法,如果我们能谈一点学术,谈的是超越学术的意识形态问题,不是某个特定的专业学术,而是出于这些学者的关心,更多的考虑的是国家还是世界。 这是天涯社区理想主义的最好写照。 据这位年轻学者、“观田茶馆”前主持人介绍,“观田茶馆”回忆说:“'观田茶馆'主要是思想输出、思想交流的地方,各种论证酒吧丰富。 当时,辩论的话题几乎被遗忘了,我只记得热闹的气氛。 所有话题都可以讨论,人们似乎发现它们真的很有价值。 后来,社区开辟了“天涯杂项”版块,因为**基因在社区里流淌,“天涯杂项”成为天涯社区宣传社会议题的渠道,***事件、朱玲事件等典型新闻事件从线上传播到线下,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舆论讨论。
回首历史,天涯社区之所以成为不可复制的华人社区,不仅仅是它每个版块的优质内容,更重要的是这个热点帖子的社会影响力——天涯社区的KOL们,作为议程设置的主要推动者,持续推动着华人对社会议题的关注, 对不公平的社会事件进行投诉,有时甚至对推动相关部门的自我整顿有很大的影响。
当时,天涯社区,随着网友大量线索的曝光,成为记者们探讨话题的重要话题。 慢慢地,天涯社区也形成了用户爆料、用户自发调研、*跟进、央媒跟进的新闻报道链,其社区用户的粘性和活力令人惊叹。
现在回想起这些事迹,不得不承认,天涯社区确实把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带到了当时的PC互联网。
随着中国庞大“机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摩擦和脱落成为必然。 天涯,国内互联网的首创地,像亚当和夏娃一样,不经意间尝到了“苹果”的味道。它对中国的现代化和合法化进程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除了内容之外,天涯社区之所以能够沿着自己的特色走得这么远这也离不开社区初始管理中的“不作为和治理”。
押沙龙“曾经在他的***中写过一篇文章,回忆世界治理的终结:”在很大程度上,它是自组织的。 版主只是裁判,维持着基本秩序,没有太多的权力介入话题。 这很大程度上与当时天涯社区缺乏正式员工有关,而曾经担任过天涯管理员的“砍柴十年”,在与自己的**人潘超交谈时,又补充了更多细节:“一开始只有几个部分,但在不断动员群众(资深用户)的过程中, 各种新部分不断涌现。“用户的权利非常大,如果任何版主不喜欢用户,被赶出去是很常见的。 自发的成长环境无疑激发了更多人的创作欲望。 巅峰时期,天涯社区共有482个子论坛,平均每天有980万个独立IP,每天超过100万条帖子,每月超过1亿人,被称为“全球最大的华人社区”。
但好景不长,随着新浪博客的崛起和标志性人物“年度明月”的离去,天涯社区走下坡路。
根据CNNIC的数据,2009年是BBS社区由繁荣转衰的一年,其使用率首次下降(307%,而2009年为30个5%)。2012年之后,搜狐、新浪、网易相继叫停了论坛项目,那些做砖谈的江湖高手纷纷离去,再也没有回头。
随后,天涯社区向移动互联网的转型失败了,社区在喧嚣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慢慢消失。 随着身体因持续失血而发出的几声“哀嚎”,天涯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错过了一个时代。
无论是创始人邢明,还是“押沙龙”这样的前版主,在反思天涯战败时,都会提到一个原因——钱。
这里的“钱”分为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是融资的钱。 多年来,天涯始终保持着低投入、低产出的运营状态,优势在于逃脱了全球“技术泡沫”,但正因为如此错失了与资本嫁接的动力和机遇。
当时天涯很有名,却没有大规模募集资金,这是一个重大错误。 我们花了一年时间才开始用自有资金引进外部资本,很多互联网公司成立第一天就有了外资,“邢明说。 后来,天涯虽然筹集了一些资金,但过早地将VIE结构改为国内结构,导致外资无法投资,而当年国内人民币**对投资中国互联网公司相当谨慎,结果是失去了成为移动互联网初期的入口机会。 且不说天涯凭借自身巨大的流量向其他方向扩张的可能,光是以微博和知乎的移动时间直接竞争为基准,就足以看出天涯对大势的迟钝反应:微博于2009年8月14日上线移动端,知乎于8月10日上线, 2010年。
回看2013年,微博已经打赢了与腾讯微博的较量,拥有近3亿用户,并于次年在美国独立上市。 知乎今年也开放注册,注册用户数量从40万增加到400万,用户数量开始快速增长。
没想到,2014年,天涯再次遭遇了“滑铁卢”。 据南方***报道,其总部基地的土地被告知是公共绿地,已经规划好了,一半的土地被拿走了,投资的10000平方米的建筑一天都没有使用。 落户成都晋江时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也存在问题,不仅几千万的补贴没有兑现,5000万元的配套投资依旧是“名股实债”。 2019年,天涯社区被起诉,所有账户资产被冻结。
这很不公平,关键是我觉得后四年的急剧下滑是造成这次事件的直接原因,“邢明在接受南方***采访时指出,这次事件造成的直接损失是数亿,但间接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一旦移动端整个转型失败, 它将错过一个时代。 ”“钱”的另一个方面是天涯社区的商业化程度低,既不能给创作者带来利益,也不能实现自身商业化范式的良性循环。
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天涯社区既不能帮他们积累粉丝,也不能帮他们打造个人品牌,个人的商业价值无法判断,所以失去了广告变现的可能。
押沙龙认为,人们有一种追求利润的本能:“当别无选择时,他们会理想化自己,继续输出,以喋喋不休的方式写作和写作。 但一旦有了其他选择,他们当然受不了了,逐渐抛弃了世界末日。 “从社区的角度来看,天涯社区从未发现良性造血机制这样一来,小广告只能被允许在整个社区传播,其后果是用户体验一落千丈。
最后一组愿意“为爱发电”的作者受不了跑路,没有好的内容就吸引不了更多的读者,不注意就没有流量,“曾经的天涯用户”卡夫卡很忙“在自己的***中写道:”天涯就像你那不靠谱的老板,天,天天, 嚣张跋扈的比较,甚至懒得玩蛋糕。 “需要指出的是,天涯社区的商业化能力较差是事实,但星明确实面临管理困难天涯的基因非常致命的是,它对业务不敏感,甚至有些排斥,这是最初核心用户群体定下的基调。
那时候,我写东西是为了结识更多的人,让找工作更容易,通过传统的**实现,我不想通过天涯赚钱,“说”十年砍柴”。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03年《新京报》创刊时,包括评论部、文化部在内的几个部门,几乎都算得上是天涯网友的聚会,“那时候,如果你在天涯混得好,你只需要报你的天涯ID,看看你过去的帖子, 而且可以直接上班,这几乎可以算是'免检'了。 杜子健在与潘岚的对话中,还补充了时代背景:“那些作家都是'天地广阔,成就大'的那群人出来的,他们确实写内容有内在的自律,当时的道德感比现在高很多。 此外,客观条件(即PC时代的互联网变现逻辑)并不支持天涯做更多的商业探索,虽然后来尝试制作天涯币,想通过读者的奖励来养活作者,但据不少天涯网友称,“提出现有条件比较困难”。
从根本上说,天涯商业化的失败,在于高层管理团队没有认识到“人”本身的价值。
邢明曾透露,天涯上的用户过去已经积累了8000多本书,出版社和影视公司都在天涯上寻找题材,但天涯却没有从中拿过一分钱。 现在回过头来看,就算天涯在出版和影视行业没有很好的变现模式,但经过一番尝试,很有可能能够找到以作者核心内容为核心的造血机制,难度不大。
而且,对于孔二狗、熊盾、明月等众多超级IP的意见领袖的离开,或许是因为自身资源有限,天涯并没有采取实质性措施来留住他们,这导致了微博势力的不断扩张。
因此,错失移动端的机遇导致更多变现模式的流失,除了与微博竞争外,在与垂直社区的竞争中核心竞争力不足,进而导致用户不断流失。
正如邢明所说,“如果当时多筹钱,以后再考虑盈利问题”,天涯确实有成为大型内容平台的可能,但时间不能倒流。
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吗?
天涯社区的这种“重启”,已经拉了将近一年了。
去年年中,天涯论坛原执行主编宋峥在抖音直播间发起了一场名为《七天七夜,重启天涯》的慈善义卖,希望通过邀请天涯网友和前员工直播并带货筹集300万元,用于支付电信房的费用, “让天涯在升起后重启”。
6月1日晚,“天涯未来怎么走”成为网友们最关心的话题。 邢明连线投资人潘海东、自带人物潘岚、原天涯论坛执行主编宋铮,号召网友为天涯未来发展建言献策,直播间里还有四五百人,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
但到了销售过程,漏洞开始频频出现:嘈杂的麦克风、混乱的画面、听不见的主播、货架上不完整的产品等混乱交替上演,暴露出处的匆忙准备和团队的不专业。
宋峥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有MCN经纪公司告诉我,一开始他们关注这件事情,觉得我们的活动有'剧本',这个'剧本'太好了,但当他们看到后面,发现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做, 我们非常业余,甚至完全违背了交通密码。 最终,300万的目标募资只完成了不到20万,而且大力开展,最终以观众大写的尴尬收场。 再一次证明,旧物终将被时代淘汰,感情可以卖一会儿,但卖不了一辈子。
或许,我们更值得问的是:重启天涯还有必要吗?
回过头来看那个天涯,它创立于互联网诞生之初,在中国知识分子接触互联网之后成长起来,最后随着PC互联网的发展而爆发。
这背后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的客观条件。“天师”是互联网的爆发,“位置”是当时网络监管的滞后,“他”指的是意见领袖和粉丝之间相当纯粹的共生关系。
但时至今日,这个“时间、地点、人物”还存在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用押沙龙的话来说:“如果天涯社区真的成功转型了,那又如何呢? 这只是我不认识的东西,BBS仍然会消失。 他认为BBS是一个反信息茧,一个完全没有中心的自组织**,依赖于参与者之间的某种共识。 一旦这种共识不复存在,它就会崩溃。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整个互联网的历史其实就是一个人们不断被“驯化”的过程,从主动搜索到被动的信息流,人们越来越懒惰,越来越喜欢呆在信息茧房里“娱乐至死”。
微妙的是,就连广告的门槛也在不断提升,从补丁到信息流再到直播,消费本身已经扎根于人的骨子里。
还记得,在《重启天涯》的直播间里,面对潘超关于“用户为什么去微博,没有选择留在天涯”的问题,邢明总是把“初衷”二字挂在嘴边:他回忆起当年的天涯简洁清新; 他回忆说,当时天涯给用户平等,而不是仰望大V; 他回忆说,天涯给了作者一个轻松的创作环境,而不是急于改变。 他坚称,输给微博是因为移动端做得不好,而不是因为天涯社区本身的模式有问题。 邢明是发自肺腑的,但和另外三位参与者却不在同一条线上,就像是“鸡鸭在说话”。
他和一小群坚定的铁杆粉丝在一起似乎还活在百家争斗的末日,用理想主义寻找内心的平静即使属于世界末日的时代早已结束。
伤心欲绝的人在“世界的尽头”。
我是手机编辑陈玉丽,关注互联网与商业相关,行业人士交流加微信:ylhpend,新闻线索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chenyuli@huxiucom
正在改变并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Tiger Sniff app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