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金苏山藏经》开始,我就渐渐了解了金苏寺的历史,也一直在感叹金苏寺在佛教史上的地位。 去年,我有幸学习了佛教文献的整理,这让我接触到了佛教发展史和有关中国佛教的书籍。 因为对《嘉兴藏》的兴趣,他借用了陈元先生的佛教史书籍,发现了明末清初佛教史上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此之前,我们必须梳理明末清初佛教导师的历史。 密云元武(1566-1642),禅宗大师,属于禅宗临济宗。 自天启四年(1624年)密云元武禅师驻扎习以来,金苏光会寺一直是密云宗的核心道场近40年。 密云元武主持金苏寺3年,1631年又主持天通寺10年。 汉月法藏(1573-1635),密云元武**之一,创立了三峰派。 因为开坛需要得到教师的认可,所以他在1624年拜见密云元武为师,他的**之一就是跟随洪楚,然后在苏州灵岩山传佛法。 继洪楚后有**,名叫熊开元,字号鱼山。 密云禅师还有一位**,名叫沐辰,又称道辰。 密云禅师也有一位**,名叫飞寅同荣。 费尹同荣有一位**,名叫古云禅师。 因为寒月法藏的观念与密云元武不一致,明末清初,禅宗内部曾有过一段“密寒之争”。 密云元武主持天通寺,我们称之为天通派。
陈元先生在《清初僧记》第二卷第二部分讲到了天统派的内部纷争,其中有一章叫《密云壬匾》,主要是密云壬武**之间的纷争。 故事是这样的。
海盐金苏寺有一座石碑亭,亭上有一块牌匾,题目是“密云壬部”,这块牌匾是崇祯年间费银桐住在金苏寺时蔡子玉题写的。 后来,这座石碑亭被飞寅的**古云拆毁,牌匾被放置在方丈室(方丈官邸)楼前。 顺治末年,汉月法藏第一人跟着洪楚修祠堂,卸下牌匾,写下“听室”三个字,印上胡陀宗三峰印,装在旧牌匾上,挂在仆人対上,相当于换了牌匾。 争议出现了。
密云是天通元武的编号,金素是密云的旧道场,但是这牌匾不是密云自己写的,字也不是密云题写的,只是蔡子珍偶尔写的,和密云无关。 寂寞的云被除去是正常的,在洪楚之后重新粘贴牌匾也是合理的。 但这件事,反而对于沐辰道尘和姬洪初之间的争执来说,却是一件极好的事。 沐辰道仙写了一些文章批评姬琪宏初,认为三丰派与密云不同,姬琪抹黑“密云壬部”的做法不尊重他的祖先,顺便批评他的奢侈作风和骄傲的态度。
首先是《金粟》的序言。 沐辰道仙认为,在金苏寺追随洪楚,已经背离了密云元武的初衷,即所谓名不对,三丰派显然成了背叛祖先的“乱臣贼”,亟待整顿。
二是《杜反说》。 在这篇文章中,沐辰道仙从他的角度阐述了“密云壳”牌匾之争的起起落落,认为追随洪楚的行为非常叛逆。
第三位是《涪陵岩侄禅师》。 在这篇文章中,沐辰道仙表达了对“密云壬匾”被抹黑的不满,并抨击了姬琦洪初这个人格。
之后,洪楚没有回应,只有他的属下周全居士斡旋,为沐辰道仙的写作辩护。 在《傅景祥周巨石(附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丰派的第一次防守和沐辰道仙的反击。 周全希望沐辰道焘不要公开刻上对吉琪洪楚的批评,认为这部法律太过分了,他希望把重点放在私下缓刑上。 沐辰道仙还觉得,自己不忍心跟着洪楚在牌匾事件中欺瞒老祖宗,需要维持一下,围住压制这种行为。
在这件事上,接替洪楚的熊玉山想要为他辩护,却被沐辰道仙打了一巴掌。 在《找回京香周巨石(附书)》中,周全提到了这件事,希望能再次得到沐辰道仙的理解,不要在世间刻上“反正记录”和“杜反说”。 沐辰道仙虽然放过了雄玉山,但还是把姬琪洪楚当成了大敌。 当他出版并刻版《布水台集》时,他还是把《反正录》和《杜反说》放进去。 通过这本选集,我们也看到了围绕“密云壬”牌匾事件的口头和书面批评。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这一事件是清初佛教“秘汉之争”的缩影之一,也与当时反对清朝和清朝的政治斗争密不可分。 由于清军的进入,江南地区大批学者、医生纷纷逃往佛教,这种逃避禅宗的现象,加上清朝对清朝的统治活动,不可避免地没有引起清朝统治者的注意。 姬祁洪楚属于明朝残派,是一股反对清朝统治的势力。 而慕辰道焘后来响应号召,代表清廷为清朝人民服务。 密云天通宗与汉月法藏三丰宗之间的纷争,与清初的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金肃寺牌匾之争,恰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记录了江南地区明清时期的社会风貌。
看史料,没想到在《金苏山大藏经》及其藏文经纸之后,明末清初的金苏寺,会成为一代高僧密云元武的诞生地。 原来,海盐金苏寺和宁波天通寺有着如此深厚的关系。 密云法师在海盐金苏寺时,有七百名书生之多,在他主持海盐天通寺后,“其**聚集,是金苏的三倍”。 由此可见,密云法师在当时江南佛教的发展中占有崇高的地位。
我去过天童寺,庙的规模很大,环境很安静,超乎我的想象。 在天通寺的图书馆里,发现了金苏寺的踪迹,当时我还在纳闷,为什么在宁波的三座寺庙中留下了海燕寺这个名字。 如今,我完全明白,金苏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不仅限于宋代,而且在明末清初的江南地区历史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百年后,天童寺因为宁波这个名字而为世人所熟知。 百年后,金苏寺在清末民国初期的战争中被毁,直到最近,由于心地善良的人们积极重建,才逐渐显示出昔日的规模。 只不过金苏寺隐藏在海燕的乡村深处,我们只能在历史的古纸上寻找它昔日的辉煌。
引用:
1.《清初僧记》,陈元著,《明姬云南与贵州佛考(全两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2。
2.《布水太藏》,清世道著,cbeta电子佛经。
3.《宁波通史》第三卷:元明两卷,傅玄聪主编; 钱茂伟,毛洋阳,宁波:宁波出版社,200908。
4.《苗峰山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大瑶县委主编,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810。
5.《石联大山与澳门禅宗史:清初岭南禅学史初步研究》,江伯琴著,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