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8月5日,陈立夫离开台湾的第二天,全国改革委员会正式接管原**党部的职能和权力,开始工作。 这是自 1926 年以来第一次有国家 *** 机构在没有陈氏兄弟参与的情况下运作。 陈国富被剥夺了在台湾的所有重要职位,只保留了三个名誉职位:理事会成员、交通银行董事和银行董事。 然而,这些对于身患重病的陈国富来说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他不仅身体状况日益恶化,而且经济也陷入了困境。
陈国富患有肺结核、胸膜炎、喉结等疾病,晚年并发,费用高昂,有些药物甚至需要从国外购买。 以前,他强大到可以轻易解决这些问题,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他开始感受到生活的艰辛。
起初,陈国富出于自尊心,不愿意向别人求助。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不得不放下货架。 他给交通银行总经理赵迪华写了一封信,详细描述了他的困境,并要求支付兼职董事的差旅费。 赵迪华得知陈国富的情况后,立即送去马车和马匹费用,并请台湾国会秘书长洪兰友转达给蒋介石。 得知陈国富的病情后,蒋介石感到愧疚,批准了5000银元的医疗费和紧急需要的特别费用。
1950年10月29日,在陈国富59岁生日之际,蒋介石和王储蒋经国亲自到陈国家过生日,亲切地询问了他的情况和情况。 虽然陈国富说他主要依靠中医,但蒋介石劝说他“西医还是靠谱的”,对他表示关心。 不过,即便如此,陈国富心中的郁闷还是难以化解。
政治上的挫折和肉体上的折磨使陈国富饱受折磨,1950年成为他最艰难的一年。 为了打发时间,他计划写一本回忆录,讲述他过去40年的经历和主张。 然而,他每况愈下的病情使他的计划变得越来越困难。 朋友张靖江去世后,陈国富情绪激动,不舍地起身写了一篇短文《悼念靖江先生》,提交《**》发表。 更多的老朋友相继离世,这让他的心更加沉重。
尽管身患疾病,陈国富仍然对内地和海外的局势感到担忧。 1950年12月,他非常高兴地获悉大陆召开了一次中医药会议。 面对两岸严重对峙,陈国富的客观态度尤为可贵。
1950年底,陈国富完成了回忆录的第一部分《苏征的回忆》,这让他松了一口气。 然而,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挣扎着起床,写了一篇名为《劝诫随笔》的意见,表达了他对国民党、**社会和生活的看法,并派人呈献给蒋介石。
1951年8月25日上午,陈国富病情迅速恶化,经急诊会诊,医生认为不可逆转,于当日下午4时52分去世,享年60岁。 陈国富去世时,心中充满了沉重的忧虑,被迫装作乐观。
陈国富在世时,为国家和人民做了一些好事,如参加辛亥革命、倡导抗日、治理淮河等。 然而,他把自己紧紧地绑在蒋介石的战车上,顽固地反对共产党和人民,最终成为悲剧的一部分。 陈国富逝世当天,国改委成立了殡葬委员会,多位重要人士纷纷表示哀悼。
1950年代台北的政治气候给陈水扁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虽然他搬到台北后身体状况有所改善,但游客人数却增加了,加剧了他的疲劳。 在台北,陈国富需要对自己的言论更加谨慎,这与他在台中的自由心态形成鲜明对比。 1951 年 1 月 22 日,他的病情在台北闷热的天气中恶化,最终搬到了台北市青田街的一栋公寓楼。
1951年11月4日,陈国富的灵柩安葬在观音山公墓,结束了他坎坷的一生。 虽然葬于台北,但他心中始终怀念家乡吴兴,对家乡的山水和人文充满了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