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的真实中国其实是这样的,1973年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那是半个世纪前的中国,经历过的人现在已经老了。
那个时代的**,虽然还剩下很多,但摆出的**却很多,内容过于激情澎湃,无法反映现实情况。 拍中国的外国人也少,但外国人喜欢展现“阴暗面”......
1973年,买一台9英寸黑白电视机就成了全村的新闻,1973年,中国还没有大型的购物超市,要到国营商店逛街,买东西需要食品券和布票。 当时,汽车很少,每个人都骑着28英寸的自行车旅行。
1973年的中国,人们普遍穿着毛西装和解放服,款式相对简单,不花哨。 那时候,电视机还是黑白的,只有9-14英寸,很少有家庭买得起。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德国摄影师在1973年拍摄的中国。 他的名字叫工人辛茨,来中国拍摄时只有26岁。
1973年的女大学生,那个时代的大学生简直是少之又少。 千军跨过单板桥,考上中学真是太好了! 当时,中国的文盲率还很高。
在1973年的中国,大城市里已经有很多自行车,其中大部分是红旗、飞歌、凤凰、永久品牌。 但在农村地区,直到 80 年代,自行车才变得普遍。
在1973年的中国,大多数孩子没有玩具,只能玩橡皮筋、铁丝圈和捉迷藏。 那时候,没有零食吃,如果还是农村的孩子,可以上山摘野果吃。
1973年,上海火车站的两个年轻人,都戴着军帽,好奇地望着远方。 当时,火车都是简单的绿色火车。
1973年拥有相机的家庭极为罕见,即使在大城市也是如此。 那时候徕卡、佳能、尼康相机都买不到,只能买上海品牌、凤凰牌、海鸥牌、珠江牌......
1973年,这种军绿色的三轮摩托车在街上很常见,但太阳镜直到80年代才流行起来。
1973年,北京颐和园虽然有很多游轮,但都是传统的小木船,而不是今天的娱乐游艇。
1973年,一家国有玩具厂的女工。 当时家里很少有孩子有玩具,而且当时的塑料工业还不发达,玩具大多是用铁皮做的,很好玩。
1973年,一个年轻人在公园里,当每个人都空无一人时,他们穿着毛西装和解放服。 在那个年代,没有大肚子,人们的头发很浓密。 在树旁,一个美丽的女孩天真地对着德国摄影师微笑。
1973年,在一个工厂生产车间里,具有时代气息的搪瓷杯被随意地放在齿轮的顶部。
1973年,中国的文盲率仍然很高,但对知识的渴望非常强烈。 一个年轻人正在阅读报纸,以跟上该国的最新发展。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摄影师 Worker Sintz 拍照的场景。 他是一名专业摄影师,身上有很多专业相机。
上图为德国摄影师沃克·辛茨(Wörker Sintz)于1973年拍摄的中国镜头。 辛茨于2019年去世,他的妻子在整理丈夫生前的照片时,突然发现了一个写着“中国1973”的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