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的数据,预计2024届全国大学毕业生将达到1170万。 近日,“建议大学生不要只关注一线城市”的话题直接出现在微博热搜上,阅读量超过2亿,全国人大代表姚金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发展较好的一线新城市也值得毕业生关注, 比如长沙、重庆、成都等城市还有很多机会。
在今年的两会上,在2024年**工作报告中,“就业”也是一个高频词。 根据工作报告,今年中国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是在城镇地区创造1200多万个新的就业岗位。 **工作报告还提出了一系列“稳就业”措施,包括加大促进就业专项政策力度、加强对就业能力大行业企业的支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
全国人大代表、58.com 创始人姚金波此次提出4项建议,重点关注首投保人缓冲期内社保费减半但视为全额缴费、规范房地产经纪行业垄断行为、数字经济推动“上门经济”品牌发展等议题, 推动我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高质量发展。
姚金波表示,在缓冲期内将首投保人社保费减半,但视为全额缴费,可以鼓励企业招收更多应届毕业生,花时间、精力培养“职场白”,或许能改变一个年轻人的命运。
他还指出,包括打扫卫生、代厨、保姆等在内的“上门经济”可以容纳大量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涌入这个领域,获得了他们的第一桶金。 他主张改变社会就业观念,规范行业,以龙头企业和员工为保障,让社会一视同仁。
今年是他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第七个年头。 在谈到角色和使命时,他表示,自己一直把选举全国人大当成是自己创业的又一次创业,在提出建议的过程中,他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接触了各种小微创业企业,去了搬家公司、家政公司、房地产经纪公司进行深入研究。
因为这群人的信心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就业是好是坏。 ”
鼓励企业招聘更多应届毕业生的关键
《中国新闻周刊》:在您看来,今年就业市场情况如何?
姚金波:今年的**工作报告提到,总就业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 一方面是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另一方面是企业岗位总数的供求关系在收窄,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在寻求降本增效。
但与此同时,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需求的多样化也促进了一些新的业态、新的工作类型、新的就业类别的出现。 通过 58.com 的招聘大数据,我们看到近年来,门到门经济、循环经济、体验消费、人工智能等新岗位在招聘平台上需求量很大,新赛道创造了许多新岗位。
《中国新闻周刊》: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就业的起步阶段总是困难重重的,社会有没有可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姚金波:我今年提出的第一个建议是在缓冲期内将首次参与者的社会保障缴款减半,但将被视为全额缴款。
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1170万,就业压力依然存在; 同时,从企业用人的角度来看,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更可取,那么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找工作就比较困难了。
对投保人入职前两年免除一半社保的提议,可以鼓励企业招收更多应届毕业生,花时间、精力培养“职场白”。 这有可能改变一个年轻人的命运。
例如,如果月薪为10,000元,则个人可以免付每月约520元,企业可以免除每月约1,300元。
刚毕业的年轻人,往往是工资最低的时候,甚至可能连房租都不够。 如果他的社保能在头两年减半,会更有利于他顺利进入社会,个人就有了消费能力。
这个建议仅限于第一个被保险人的前两年,没有年龄限制,即使他已经30岁了,只要他是第一次缴纳社保。 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社保缴费的基数。
我调查过身边很多创业者,他们都说,如果有这样的政策,一定要多招应届毕业生。 因为相当于国家通过减免社保来支付企业培养新人的费用。
《中国新闻周刊》:如果这个政策得以实现,贵公司的招聘计划会不会改变?
姚金波:58.com 现在每年都有固定数量的学校新兵。 我问HR,他说如果有这样的政策,无论我的偏好是什么,招收的学生人数都可以翻倍。
一个被学校录用的人,短期内可能不会给公司带来好处,但从长远来看,他对公司的认同度会更高。 这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积蓄力量。
《中国新闻周刊》:招聘是 58.com 最大的业务板块,近年来有哪些促进就业的新举措?
姚金波:目前,“带岗直播”具有即时性、直观性的特点,逐渐成为企业招聘的“标准”,也为求职者带来了更加透明、可靠的就业机会。
紧扣这一趋势,2023年,58.com 将推出全网络直播招聘,实现全球流量获取,成为业内首款实现数据、图片、多平台同步直播的招聘业务产品。 此外,58.com 还针对大学生等青年才俊推出了一系列直播活动,打造了求职助手等一系列智能招聘工具——小招聘、微聊天、神奇面试室,帮助企业与人才精准匹配。
我们努力发挥良好的平台作用,解决信息鸿沟。 很多人找不到工作,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某个公司在招聘,或者某个行业的薪水其实很高,或者某个城市有合适的工作,我们通过算法对信息进行对称化。
我建议大学生不要只关注一线城市,也要多关注一些新的一线城市,比如长沙、重庆、成都等。
另一点是,求职者和整个社会都需要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 比如保姆其实是个很不错的职业,保姆月薪8000、1万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经常招不到人。 为什么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不能当保姆? 他很有可能是担心家人会看不起他,不承认这是一份好工作。
家政从业者越来越多 90 后和 00 后
《中国新闻周刊》:你觉得改变这种职业偏见很难吗?
姚金波:一方面,这些观念根深蒂固,大家都以为我终于送孩子上大学了,毕业后还不如他做一份有条理的工作,朝九晚五地工作。 回到老家后,听说有大学生毕业后回村备考,可能需要三年时间。 但市场经济不是这些,是产业是分配的,需求是决定的,它有自己的配置方式。
另一方面,“挨家挨户经济”是一个容纳大量工作的行业,包括清洁代厨、保姆护理、房屋维修、清洁和保养等。 我们怎样才能规范这个行业,有龙头企业和员工的保障,让社会不歧视。
《中国新闻周刊》:您提出“门到门经济”的考虑是什么?
姚金波: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上门经济”的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4400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万亿元以上,员工人数已达到4000多万。
虽然整体市场规模有所扩大,但由于经营主体分散、人员众多,“分散、小”的问题更加突出,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此外,员工流动性强、离职率高、部分员工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控制、各种家政品牌的“品种”也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因此,推动门到门经济品牌的发展尤为重要。
首先,加大好品牌和好服务的宣传力度,树立优秀样板; 二是提升行业数字化水平,扶持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应用,提升供需全链条效率; 三是支持企业开展职工培训,提高职工职业技能,从源头上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 四是鼓励协会和龙头企业牵头或参与制定、修订能够得到广泛认可和广泛应用的行业标准。
总之,要有头部企业,要有分级机制,要有行业的白名单和黑名单,要有专业认证等一整套制度。 如今,“上门经济”中员工的收入,不管你工作得有多好,都取决于工作时间的长短。 但是有了这个系统,你做得很好,你会被录用,薪水很高,薪水很高,而且很受尊重。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做家务的年轻人真的越来越多吗?
姚金波:近年来,我们发现,在数字经济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进入“上门经济”领域,借助平台获得了第一桶金。 整个行业都有一种向年轻人倾斜的趋势。 事实上,年轻人更容易接受,不会被传统观念所束缚。
《中国新闻周刊》:在“上门经济”领域的上门维修行业,大家普遍抱怨**太高,容易乱涨价,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姚金波:目前,有500多万人从事上门维修,基本上是男性,他们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市场主体20万余家,多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盈利能力普遍较弱。 与养老、育儿相比,维修服务具有刚性需求、频次低、客户单价低等明显特点,企业毛利仅为10%至15%左右。 因此,也容易造成“一拍即合,上门后随机涨价”的现象。
我建议有关部门也应将上门维修服务纳入社区家庭服务行业税收优惠政策范围,从源头上减轻经营主体的经营压力和经营成本,鼓励经营者在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经营水平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成本。
作者:田纳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