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邓和叶帅在久别重逢后终于重逢,相聚北京。
这张照片拍摄于当年11月,是两位老人再次并肩前行,助力改革开放的剪影。
这两位老人,一个年过大,一个年纪大了,不过可以注意他们的站姿,还是那么“精致”。
七八十岁的老人依旧以标准的军人姿态站着,虽然满头白发,但依旧倘强,像寒冬里的两棵健壮的松树,虽然大雪压弯了树枝,但依旧高大有力。
这也是老一辈革命者在战火中淬炼的钢铁意志。
多年的军旅生活造就了他们,士兵们的言行举止深深地融入了他们的血液,烙在了他们的肌肉和骨骼中。
说到两者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概括——叶帅是土壤,而邓是扎根于土壤、绽放的红花。
叶帅非常佩服邓,他曾在公开场合感叹:“中国可以没有我,但一定不能没有我。
他们其实很早就认识了,早在**苏区的时候,他们就认识了,只是当时属于不同的部门,所以彼此并不熟悉。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人的交流越来越密切,随着交流越来越频繁,叶帅惊喜地发现,邓小小的身躯里蕴藏着惊人的天赋。
有一天,**派最信任的小儿子***被接到家里,一天24小时“贴身保护”,他在工作中也毫无保留,并吩咐自己的办公室主任——
文件我看过了,让他看看就行了! ”
在***的劝说下,**终于在1977年7月重返工作岗位,结束了自己的“三起三落”。
在党和国家整顿整顿的紧要关头,他奉命接过“接力棒”。
事实证明,叶帅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对邓的信任是正确的。
1978年以来,邓先后提出“改革开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有见地的思想,一下子把沉沦迷茫了十年的东方巨龙带回了腾飞的轨道。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建筑师”,无疑在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上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不过,作为所谓“红花还是需要绿叶”的,叶帅的大力支持,也是改革开放在全国落实的重要保障。
1980年4月,经济特区成立已满一年。 叶帅作为第一任领导率领的“先遣队”,率先来到“经济特区”视察。
他先后参观了深圳和珠海两大经济特区,在考察的同时,还不忘给经济特区的建设者们打气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他不断肯定特区的建设,鼓励建设者们继续努力,给予他们极大的精神鼓励。
当然,叶帅也不仅仅是一种鼓励。
他深入基层,切实了解特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 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改正,将整个经济特区的情况客观公正地反映给特区,为经济特区的经济腾飞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今天,改革开放政策已经走过了45年,“坚持全面改革开放”无疑是正确的,这一伟大政策经受了实践的考验和历史的考验。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开放不仅被当作一项基本国策,更被看作是激励一代人锐意进取、不断前进的标杆和丰碑。
叶帅和邓在历史转折点上的果断而睿智的判断,使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受到我们的尊重和爱戴。
作为享受改革开放好处的新一代,我们不能停滞不前。
我们青年人应该站在先辈的肩膀上,收获改革开放胜利的果实。 改革开放中蕴含的自我批评、自我批评、自我创新精神将继续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