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被紧急调到军委担任新任军委副秘书长。
新任中央军委秘书长洪学之,不仅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后勤的奠基人。 当他得知自己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的消息时,他感到非常惊讶“感谢组织的厚爱,但我真的老了,很难承担起沉重的责任。 ”
洪学志)那么,你为什么要让年过七旬的洪学之担任新任军委秘书长呢?为什么洪学志如此受信任?
今天,本集告诉你:开国将军——洪学志。
1987年,**同志已经73岁了。 由于他年事已高,先后辞去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顾问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但保留了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位。
然而,繁忙的工作和不断变化的国防形势,让这位老人感到有些不知所措,他需要一个能干的帮手,和他一起肩负起建设国家的重担。
这时,他把目光投向了民国的开国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后勤的奠基人洪学之。
从1984年到1987年,在两山回合战争的白热化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面临着来自南方邻国的一再挑衅的严峻考验。军队正在征伐劳务,后勤建设是确保保卫祖国保卫国家战斗胜利的重中之重。而屡次在朝鲜战场上立军的洪学志,无疑是这方面的专家。
1950年10月,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卫家园、保卫国家”运动拉开帷幕,**亲自指挥,率领数万名中国志愿军踏上了陌生的土地。 这场战争与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战争,如抗日解放战争完全不同中国人和人民士兵不仅面对着当时被誉为世界第一的强大对手,还面临着现代战争军队的普遍困境:后勤。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初,美军就发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现代后勤的短板,提出所谓“拜攻”规律,派空军部队肆意、不分青红皂白地轰炸我军的重型后勤。 在衣物缺药的恶劣环境中,虽然志愿军打得非常顽强、英勇,但还是有一些士兵一直沉睡在这片白山黑水的土地上。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面对前线日益严峻的后勤形势,**多次返回北京,号召后方士兵赶紧想办法。 就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1951年5月,洪学之肩负起志愿军后勤保障工作的重任。 他亲自到达后勤现场,探究美军轰炸的规律,采用昼夜的后勤运输计划,轮流值班,为志愿军打造了一条“不可突破、不能急”的后勤补给线。
此外,洪学志还发现了西北面条“炒面”的特点,即易于运输和保存,不需要在火上煮熟。 在他的大力推广下,当地美食炒面成为当时志愿军士兵携带的主要干粮。 1953年7月,志愿军士兵们彻底击败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对手,不情愿地走到板门店这个从未尝过失败滋味的国家的停战谈判桌前。
板门店停战谈判)。
洪学之回国后,1954年,他被正式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副主任,三年后晋升为部长。 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在朝鲜战争后期积累的宝贵经验,在洪学志的推动下传遍了全军,人民军队的现代后勤体系得以形成。
洪学之以自己的实践和智慧,为人民军队的后勤工作奠定了历史上的第一块基石,也是为朝鲜战争圆满结束做出贡献的关键将领。 对此,**曾评论道:“朝鲜战争的胜利不应该归功于我一个人,我们的一枚勋章将授予高麻子,另一枚将授予洪麻子。 ”洪麻子在这里指的是洪学志。
对我国现代后勤的突出贡献和丰富的对外作战经验,是洪学智于1987年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的原因之一。 鲜为人知的是,洪雪志已经七十多岁了在他还被重用之前,他依旧过着埋藏在雪地里20年的坎坷人生。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洪学志为他的老上司发声。 然而,他本人也卷入其中,不仅被解雇他曾担任物流部门负责人,还被委派到当地政府担任机械和农业部主任,至今已有近20年。
面对人生的突如其来的变化,洪雪之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把这当成是自己的一次经历。 在10多年的地方工作生涯中,洪学志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信念从未动摇过。
而且付出总有回报,历史终将给大家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1973年,**突然问身边***:“你知道吗,原后勤部部长洪学志后来去了**? ”
**跟***
经过一番走访和调查,**终于知道了洪学志的下落:原来他在吉林省的一个农场工作。 在***的悉心呵护下,1974年,洪学之被提拔为当地石化局局长,生活比过去有了明显改善。
经过漫长的等待和磨砺,1977年8月,洪学志被任命为军委委员,9月任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主持共和国工业和国防建设工作。 时隔多年,洪学之终于回到了组织的怀抱,继续为祖国和他所爱的人做出贡献。
洪学之、小华、苏宇、陈庚等人合影留念。
1987年,当***决定任命洪学志为新任军委副秘书长时,或许既有权利对洪学之才华的欣赏,也蕴含着***想要晚年再用洪学之的遗愿。
如果我们更多地了解洪学之在革命战争中的各种贡献,就会发现洪学之不愧是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的职位。
洪学之出生于1913年,早在15岁时就参加了我们党领导的农民武装运动。 1929年5月,他成为中国共产党光荣党员,成为红一军指挥下的优秀战士。
1932年,被提拔为营政委的洪学志跟随红四方面军西进,开辟了历史上仅次于**苏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 扎根于川陕革命根据地期间,他率部击退了他们** “三方围城”和“六方围攻”等围剿,在宜南、营渠、玄达等地实现了罕见的军事奇迹。
后排左边是洪学志)。
1935年5月,洪学志领导长征。 红。
1.在红四方面军会议之际洪学之将四批粮牛羊送给了一路跋涉山水,又饿又苦的红线军,让红军的士兵们对洪学志感激不尽。在后来的旅途中,洪学之四次穿越草原,数次接红六军等兄弟军顺利北上,为长征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了解决部队的后勤问题,洪学志做了仔细的计算他养了28万斤粮食、牛羊、鞋子和帐篷,第一次在军队中展现了他惊人的后勤天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康大学读书的洪学志跟随康大学的师生们来到了抗日前线。 1941年4月,洪学志等康达干部从太行山脉跋涉到遥远的苏北盐城,开辟了新的革命根据地,为新四军培养了大批干部。 1943年,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彭雄战死,全军士气低落,洪学之奉命整顿第三师士气,扩大苏北抗日根据地并打赢了阜宁、淮安等一系列战役,为苏北在未来解放战争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洪学志等人合影留念。
解放战争期间,洪学志率领苏北新四军东进,先后担任辽宁西部军区司令员、黑龙江军区司令员,积极参加地方剿匪工作,进一步促进了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壮大。 在后来的东北战争中,洪学之被任命为第六纵队司令员,指挥这支纵队,被称为“东北野战军主力”。在东北夏秋攻势等重大战役中,洪学之和他指挥的第六纵队创造了奇迹般的壮举,直到1948年底解放了整个东北。
1949年1月,洪学之随第四野战军入关,参加了全国各地的解放战争。 他积极配合解放军其他兄弟部队完成对北平城的围剿,使我军不战而降,被誉为“华北精锐”的傅作义只能投降,而拥有千年历史的北平古城, 就这样被保存了下来。1949年4月,洪学之参加了渡江战役,率兵从黄冈、黄石、齐春渡长江,亲自敲响了江王朝的丧钟。
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正是由于洪学之在红军、抗日、解放、朝鲜战争四个时期积累的杰出军事功绩,洪学之才于1955年9月在第一次获得解放军时被授予上将军衔。 19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恢复军衔制度后,洪学志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乃至世界军队中唯一一位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将军,因此被后人誉为“六星上将”。
洪学之虽然一路走来经历了风风雨雨,但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都无法抹去他在历史上取得的各种成就。 1987年,***多次表示希望洪学之能孜孜不倦地工作,担任军委副秘书长洪学智忽然百感交集,毅然决然地肩负起了继续为国防事业服务的重任。
在他任职期间,洪学智不仅继续致力于国家的现代国防事业,还经常从事外交等各种工作和活动。 洪学志的名字连美国**世界都知道。 20世纪80年代,洪学之应邀访问美国空军,洪学之即兴对旁边的美国**军官说:“说起来,我也是你在美国教过的学生。 当美**官很好奇地问,洪学之毕业于哪所美**学校时,洪学之笑着说:“当然是在朝鲜战场上! ”
2000年后,洪学志先后辞职,过着退休生活。 然而,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保持着看书看报纸的习惯,向周围的人询问国家大事。 如果这位老将再年轻20岁,也许他还会渴望上前线,守住祖国的边界。
洪学志和美国**官员)。
2006年11月20日,洪学之病逝,享年94岁这位“六星上将”为中国人民军队后勤事业作出的贡献,将永远由人民士兵继承。 而他为国家付出的辛勤劳动,注定不会被人民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