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亲历者,尤其是核心参与者的书面记忆或口述历史,作为第一手资料,自然具有重要价值。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一点:证人身份或地位的差异将导致他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恢复或差异或不同的重视。
这就要求我们从多个方面参考和比较每个目击者的记忆,以尽可能还原事件的原始方式。
以1932年的淞湖抗战为例,我们先来看看参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们对“庙胜”这一重要战役的言辞。
淞湖抗战主要由广东军第十九路军(下辖第60师、第61师、第78师)和**军第5军进行,江光乃将军、蔡廷凯将军、张志忠将军是这两支部队的最高统帅。
江光乃、蔡廷凯、戴姬(淞湖卫戍司令员)合著《十九路军淞沪抗战回忆》一文,对参加参战的**军第五军(包括第87师、第88师、**教学团等)的描述不多,只谈了2月22日以来, 日军集中炮火和飞机猛攻苗航阵地,防御军第88师的两个旅逐渐疲惫不堪,但好在第19路军第61师团和**军第87师团分别从左右两翼增援,“苗航阵地终于转危为安”。 敌人在这场战斗中损失惨重。 ”
在随后的几天里,接手妙兴防御的87师团和61师团先是顶住了日军的多次猛烈进攻,然后迎敌而上,终于收复了阵地。
在江蔡、代三族的记忆中,苗航之战是由**军和十九路军打的,但前者的作用却不多说。
第五军司令员张志忠在《第五军的淞湖抗日经验》一文中写道,在第88师防守的苗杭阵地岌岌可危后,除了亲自率领**教学兵团增援旅外,还命令第87师的孙元良旅和宋溪连旅率兵参战, “我路军第19军第61师副师长张衍也率两个团对敌发起进攻”,“敌人被我们三面攻击,仓促撤退,剩下的顽固敌人彻底解决。
张志忠认为:“淼杭镇战役的激烈程度是淞沪战争开始以来前所未有的,中外报纸一致认为,这是我军在上海战争中取得的最高峰。 ”
他还提到,南京总统蒋介石下达了特别表彰令,说我军在国际上的声誉提高了十倍,而日军的声誉却一落千丈。
另一位苗杭战役的目击者、时任第87师师长的宋希莲后来写了《128年上海抗日战争纪实》一文。
宋希莲对苗杭之战的描述与他的统帅张志忠大致相同,但细节更多,尤其是重点放在他率领的旅上:宋旅主动换被动增援,从侧翼攻击攻打苗杭的日军,效果不错。
关于十九路军第六十一师,宋溪莲只提了一件事,“进攻苗航的日军在前线遭到了虞济世的第八十八师团和第八十七师团孙元良旅的顽强抵抗,同时其左右两翼遭到了第六十一师团的进攻部队和第八十七师团宋溪连旅的猛烈攻击。 ”
所以你看,当涉及到同一历史事件的叙述时,不同目击者的内容和重点可能会大不相同,这就是为什么我一开始说你不应该相信一个家庭的话。
多读书、多比较、多参考、多关联,可能是对口述历史或目击者记忆的科学态度,也鼓励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