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金融支持力度强有力,“白名单”项目融资加速

小夏 财经 更新 2024-03-08

房地产金融支持力度强有力,“白名单”项目融资加速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当前经济金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3月5日,李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介绍今年优化房地产政策的工作任务,一视同仁地支持不同所有制下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措施不断出台,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步步伐加快。 一方面,多地“白名单”项目上线迅速,落地速度快,项目覆盖面大;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加大力度,以实际行动推动项目对接落地,加快资金投入。 总体来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自成立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项目资金的逐步到位,项目建设将加快步伐,整体对市场的积极影响有望进一步显现,后续相关配套政策也有望进一步完善。 商业银行有序推进实施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审慎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地满足不同所有制的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今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城镇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明确建立了城镇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随后,两个部门陆续召开会议,进一步部署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相关工作。 2月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召开专项会议,要求“各商业银行要主动对接协调机制,及时审核房地产项目清单,加快信贷审批,实现合理融资需求'充分满意'”。 2月20日、2月29日,召开了两次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调度会议,推动加快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截至2月28日,全国31个省份276个城市建立了城市融资协调机制,累计拟建房地产项目约6000个,商业银行审批贷款超过2000亿元。 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全国29个省份的214个城市建立了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共涉及5349个项目。 相比之下,在8天内,增加了62个城市和600多个项目。 工作良好开端的背后,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联合调度,以及各地和相关金融机构建立机制、提交清单、抓落实的快速行动。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城市融资协调机制建立后,多家银行积极响应,通过成立“专项工作组”、现场调研、开通绿色通道、制定个性化措施等一系列措施,推动项目贷款交付既“快”又“稳”。 从最直观的数据呈现来看,截至2月22日,工商银行已对接项目约3800个,完成审批项目近100个,审批约400亿元,为广州、北京、苏州、郑州等25个城市的近40个项目募集资金约80亿元。 截至目前,农行已对接项目4000余个,累计授信近500亿元,民营企业等非国有实体占贷款主体的80%以上。 中国银行已批准或正在审批100多个项目,金额超过300亿元,近2500个项目正在评估中。 建行已对接项目近3000个,审批项目近百个,审批金额超过500亿元。 民生银行已收到融资协调机制项目867个。 从数据背后的实践来看,每家银行的具体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 例如,在重庆,工商银行成立了“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组”,成立了房地产融资业务专属评审小组,为“白名单”项目开辟了信用审批绿色通道,实现重庆“白名单”项目的全覆盖。 在安徽,中国农业银行聚焦保障购房者权益,落实“优先受理、优先调查、优先审评、优先审批”的“四个优先”工作机制,率先审批首批地方协调机制项目金额168亿元。 为保障金融服务的落实,中国银行董事长葛海娇于2月27日至2月28日在四川成都市和湖南省长沙市开展了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专项调研,成立了总行和分行两级职工班。 并部署专业骨干力量,高效组织项目评审,推动“白名单”项目融资新进展。中国建设银行和民生银行也成立了专项工作组,积极对接榜单上的房地产项目,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办理效率。 “从数据来看,融资协调机制成效显著,'白名单'项目审批和资金发放进度明显加快,有助于缓解房企资金压力,促进房企加快建设和交付; 同时,也有利于提振市场对房地产业复苏的信心。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记者。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告诉记者,在政策的推动下,商业银行积极对接“白名单”项目,有的开展了贷款融资和贷款展期,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迅速落地。 随着商业银行的有序实施,预计未来“白名单”项目的实施可能会加快。 一视同仁,按类落实政策在银行实施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过程中,反复提到“不加区别地满足不同所有制下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这也是政策要求的内容之一。 对于银行而言,如何实现平等待遇、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是有效促进金融和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的关键。 对于上榜项目,中国银行选择实行分类政策,逐一筛选,即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对项目进行评估。 对于开发建设正常、抵押物充足、资产负债合理、还款有保障的项目,银行建立了授信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积极满足合理融资需求。 对于在开发建设中遇到暂时性困难但基本能平衡资金的项目,我们不会盲目提取贷款、切断贷款或加压贷款,而是通过延长现有贷款、调整还款安排、增加新贷款等方式予以支持。 如果将中国银行归类为横向维度,那么工商银行的指标则在纵向维度进行分层。 具体而言,工商银行通过“快”与“稳”的结合,区分集团和项目本身的风险,更精准地支持房地产企业优质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防范项目交付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指数研究院企业研究主任刘水告诉记者,对于协调机制推动的“白名单”项目,商业银行需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对协调机制推动的白名单进行评估。 在工作机制方面,商业银行要建立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完善审批制度、细化尽职调查和免责条款的专项工作机制。 娄飞鹏认为,商业银行在提供房地产领域金融服务时,应重点研究判断其项目状况和融资主体现金流,注意风险缓释措施,满足其对符合银行准入条件的项目或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 前期对协调机制项目的审批一视同仁,后期也要严格审查资金使用情况。 监管机构要求“确保所有资金都用于项目开发和建设,并防止资金被挪用用于土地购买、债务偿还或其他投资”。 中国农业银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行严格按照项目进度发放贷款,按照清单中的项目。 同时,加强对贷款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控,在严格执行有关部门对预售资金的监管规定的前提下,按照规定对资金支出逐一进行审查,确保全部资金用于项目开发建设。 娄飞鹏认为,银行在准入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关注房地产企业和项目的现金流,科学合理地计算贷款资金规模,防止过度授信融资。 在贷款发放和支付过程中,做好委托支付工作,注意支付周期,根据项目资金流向及时提供贷款。 在刘水看来,要加强贷款“发放-使用-还款”的闭环管理,防止贷款被挪用,保障信贷资金安全。 58安居科研究院院长张波告诉记者,一方面要着力资金的分配和管理,重点抓好专户的监管。 例如,根据项目进度,分配相应的资金,控制好流程,以渗透的方式管理资金流向。 另一方面,落实地方监管主体责任,不仅对银行进行查核,而是通过层层查的方式,最大程度保证资金安全。 金融机构需加快业务流程优化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为解决当前房地产企业融资困境的有力起点,是维护购房者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也是完善房地产项目管理的重大创新,对推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于2月29日联合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第一次调度会议,强调按照协调机制“尽量建设”的原则,3月15日前,地级以上城市应建立融资协调机制, 不仅要高质量地完成“白名单”推送,还要高效协调解决项目的难点问题。要严格按照标准做好项目筛选工作,经金融机构确认后形成第一批合格项目。 金融机构应加快审查。 记者了解到,各大国有银行纷纷表示,将始终坚持大银行责任,统筹全行进一步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实,一视同仁地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 同时,继续做好金融服务保障性住房、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普通和应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三大工程”,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后,政策效应逐渐显现,有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 娄飞鹏认为,在进一步稳住房地产市场方面,扶供稳需仍有政策空间。 周茂华还表示,此前出台的稳楼市一揽子政策措施仍有空间,重点是各地区要根据当地市场供需情况,用好政策工具,稳定预期,持续释放政策红利。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筹资协调机制的有效性,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减少信息不对称。 同时,金融机构应加快业务流程优化,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在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的背景下。 楼市政策仍需长期短期结合,共同促进市场持续稳定。 张波表示,从短期政策来看,一方面注重民生,落实“保障房贷”“减存房贷”等政策,旨在提高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另一方面,加大供需拉动力度,着力落实一线城市融资平等、放宽限购限政策,解决开发商贷款难、购房者门槛高的问题。 从长远政策来看,在提升生活品质、扩大保障覆盖面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科技金融助推科技创新,做强实体经济“骨”

经济是身体,金融是血液,两者是共生共荣的。 去年首届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抓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金融、数字金融”。 今年3月5日,李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优化融资增信、风险共担、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科技金融是今年全国表成员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当前,科技型企业贷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科技相关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精准有力,金融“血脉”不断畅通科技创新,做强实体经济“骨”。 对于如何更好地“水”科技企业下一步的金融“活水”,全国一流表成员纷纷建言献策。 金融支持科技企业“加速运行”。3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生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做好科技金融等“五大条”工作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强与科技、环保等行业管理部门的协调合作,进一步提升资金支持力度、可持续性和专业性。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金融学院院长、河北省农工委副主席杨伟坤围绕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问题提出,要加快科技金融发展,培育科技创新金融生态圈。 杨伟坤告诉记者,要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分行,实施科技企业“首贷户”培育工程,支持商业银行开展授信融资、股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行科技创新票据、科技创新企业债券等。 稳步扩大通过债券市场融资规模。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对无抵押资产、无现金流、无订单的创业企业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高收益债券。 金融监管机构对这种担忧做出了积极回应。 近年来,证监会坚持“两个坚定不移”,不断扩大各项政策的覆盖面和包容性,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所有制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帮助“专新”中小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茁壮成长。 科技部还把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转化为促进科技创新的切实措施。 科技部研究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措施,支持科技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科技任务,推动科技龙头企业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目前,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科技型企业融资便利性不断提高。 我国科技创新金融体系和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金融监管部门强化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科技创新金融支持政策框架,优化市场机制,丰富金融支撑工具,初步构建了包括银行信贷、债券市场、**市场、风险投资、保险和融资担保在内的综合性、多层次的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体系。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5%,“专专、专、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为186% 和 219%。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1%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达到34%,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一凡告诉记者:“从银行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继续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 探索优化网点布局,推进科技金融特色网点建设,实现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精准供应。 二是完善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推动相关产品供给由单一信贷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变。 三是继续深化银政合作。 全力支持加速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涌现,助力推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四是优化风控体系。 ”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畅通无阻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型企业,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精准、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也体现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上。 当前,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畅通无阻,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的功能明显增强。 监管部门纷纷推出科技创新票据、科技企业债券等债券产品,拓宽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科技创新板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将深化改革,引导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持续健康发展。 截至2023年6月底,科创票据余额和科技公司债券余额约4500亿元,1000多家“专专新”中小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管理规模近14万亿元。 “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要突出重点,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探索金融与科技融合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在科技金融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理财公司也可以充分发挥牌照多元化、机制灵活等优势,通过发行主题理财产品,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投入。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苗告诉**记者。 此外,不少受访者还提到了风险防控问题。 李一凡说:“金融机构做好科技金融工作,关键是要建立有效应对相关风险的适当机制,促进银行风险偏好与科技创新活动风险特征的匹配,形成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与科技企业金融需求的相互匹配。 “科技创新是一项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工作。 机构在协调科技创新资金支持时,需要防范金融风险。 在兴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红艳看来,与传统产业金融相比,科技金融的难点在于科技企业不确定性高,缺乏传统的增信方式。 对于银行来说,在发力发展科技创新金融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行业的跟踪和研究。 在业务发展的步伐上,要先深化具体领域,再逐步拓展,避免急于求成。

实体经济金融服务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

苏向高 2024年全国人大两会期间,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成为不少代表委员的热点话题。 事实上,近年来,全国人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两会的议员和委员们经常提到和讨论这个话题,是一个经常被讨论和更新的话题。 从发展角度看,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社会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 在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有不同的要求。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转型正在加速,新的发展阶段需要金融资源的高质量投入,也要求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投资者等主体更加关注实体经济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监管部门在为实体经济引导和评估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新动能”领域的金融资源投入。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中,监管机构在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新司机”领域的服务方面是有效的。 据央行介绍,2018年以来,我国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贷款增速持续高于所有贷款增速。 目前,我国各类再贷款工具已基本实现“五大条”覆盖。 未来,监管部门可以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合理融资需求。 二是金融机构需要不断提升服务新经济的理念、能力和质量。 一方面,近年来,金融机构在实体经济的融资结构中较偏向传统行业,在传统行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服务经验。 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走出舒适区,不断加大新兴领域的信贷和债务投资,要求保险公司、公司和公募企业进一步加大新兴领域的股权和债权投资,以满足新兴领域的融资需求。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在服务新兴产业的同时,应努力平衡盈利能力和安全性,提高对各种风险的定价能力,努力实现业务的可持续性。 第三,各类投资者也要更加关注金融服务主体的质量和效率。 长期以来,社会融资规模等综合指标一直是众多投资者判断经济发展热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是,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只关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整体变化,而不关注质量和结构变化,就不能很好地把握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新阶段的规律和特点,不利于取得良好的投资成果。 也不能为有关部门实施精准的货币政策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央行在发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实施情况报告》中指出,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还要看金融支持。 要多看利率下降的影响,社会融资成本稳步下降,说明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得到合理满足; 要多看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财政支持,更好地反映财政资源对实体经济有效需求的满足程度。 总之,要不断提升实体经济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仅需要监管部门继续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更需要各类金融机构不断自我创新,也需要资本市场和投资者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融资结构的变化。

* |站酷海螺制作 |周文瑞

相似文章

    迈钢房地产融资“白名单”密集实施,融资需求突破3500亿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的钢铁 月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地方级以上城市建立城镇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及时研究判断当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和房地产融资需求,协调解决房地产融资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据Mysteel不完全统计,截至月日,首批房企项目已有个推送给金融机构,涉...

    房地产融资“白名单”扩大

    原标题 扩大房地产融资 白名单 北京 新闻 记者陆洋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正在加速落地。月日,山东省青岛市 湖南省长沙市 株洲市 衡阳市等城市宣布,已形成首批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项目,即融资 白名单 月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地方级以上城市建立城镇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月日...

    首批3218个房企“白名单”出炉,谁上榜?

    月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截至月底,已有个省份的个城市建立了城镇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提出首批房地产项目 白名单 并推送至商业银行,共涉及,个房地产项目。回首来看,从月日满足优质项目合理融资需求,到日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议 以下简称 部署会议 再到首批 白名单 项目发布...

    首批“白名单”出炉! 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企稳吗?

    春节前夕,楼市迎来 重量级 利好 全国首批房产项目 白名单 出炉!事实上,目前全国楼市利好政策仍在释放中,楼市有望逐步企稳. 房地产项目 白名单 出炉!近日,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信息披露,截至月底,个省份个城市建立了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提出首批房地产项目 白名单 并推送给商业银...

    精准灌溉! 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密集落实,业内纷纷来研究判断

    记者 冯瑶.月日,房地产项目 白名单 首笔贷款落地广西南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月日,南宁 重庆 成都 云南等个地方已向金融机构推送首批房企项目 白名单 融资需求总额超过亿元。与预期不同的是,这份传闻已久的 白名单 从房企名称到项目名称,都是准确的。对于房地产项目的精准 输血 多家接受记者采访的房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