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两会“三乡”热点。
聚焦两会“三乡”会声。
3月5日上午。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 李强总理。
向大会报告大会的工作情况。
报告总结了2023年的工作。
安排和部署今年的“工作”。
其中,很多地方都涉及“三乡”工作。
中国三农发布特别制作。
*邀请工作报告中的“三个农村”关键词。
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
张红宇.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研究所所长、教授。
朱启珍. 做直播间的嘉宾。
我们还进行了实时连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浙江省安吉县玉村村党支部书记。
王玉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4 三位农村人物
山东省临沂县富民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
魏德东. 2023年农村三大人物,
贵州省台江县大班村村委会主任。
岑江龙. 让我们深入分析一下。
今年工作报告中“三乡”的关键词。
全面振兴农村。
张红宇.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伟大构想,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包括这次在内的去年年底召开的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全面振兴农村的要务。 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推进全面乡村振兴,这个名词是符合当前形势和发展的。 农村全面振兴延续了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大振兴,即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
同时,根据过去几年的发展情况,需要更加注重“全面”一词。 “综合”一词不仅包括农业和农村地区,还包括生产、民生和生态要求。 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让农业、农村、农民在2024年取得阶段性成果,让人民群众有实在在的体验。 让农业更发达,让农民更富裕,让农村更美好。
因此,“全面”一词非常重要,涉及行业、团体和地区。 至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认真弄清楚“全面”一词的深刻内涵。 为什么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调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因为近年来确实很多地方发展良好,但有些地方的缺点还是很突出的。
朱启珍.
“全面”一词有两个层次的理解。
首先,从空间上来说,全国有那么多的村落,要全面振兴,不能搞半拉半拉的项目。 农村应该享受发展的成果。
其次,在内容上,无论是经济、社会、文化,都要大力提升。 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五大振兴,要体现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村文明、富裕生活、有效治理等各个方面。 要以生产为支撑,以产业为支撑,使人民群众在附近和当地找到工作,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赚钱。 生活丰富多彩,精神更充实。 要搞好文化建设,传承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文化。 例如,“村巴”、“村晚”等。 建设一个平安的村庄,就是一个和平和谐的村庄。
数以千万计的项目。 张红宇.
今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学习和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改造”工程经验,将切实有效地推动农村全面振兴。 这包括想法和方法。 2003年6月,秘书长提出“千万工程”后,20年为一天,我们从人居住区入手,一步步从行业到集团再到区域,实现了新的跨越,迭代升级。
理念:一是以人为本。 做农村农业工作,要从农民的实际出发,农民需要的和希望的,是工作的抓点和突破口。 只有当人民满意和快乐时,我们的工作才能取得成效。 以人为本是核心本质。
二是创新协调。 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进行创新。 农村工作要运用其规律,但决不能老路一辙。这是一个具体实施创新和协调思想的过程。
三是城乡一体化。 不能孤立地做城乡,城乡二元结构再也不能维持下去了。 那么,如何实现城乡融合呢? 从城乡融合到城乡统筹,再到城乡融合发展,从具体的供水问题、道路建设问题、村庄布局问题,都是一幅蓝图。 城市和农村地区都应考虑在内。
方法:千万项目最大的启示,一是坚持问题导向。 从实际出发,农村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在某些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如何弥补不足? 二是长期工作。 从点到面,从浅到深,从短到长,一幅蓝图画到最后。 三是因地制宜,分类落实政策,有序、循序渐进。20年换来了浙江美好的一天。 那么,根据这个经验,中国的农村明天会更好。
朱启珍. “千万工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思路,也提供了一些操作的方法和路径。 首先是农民需要什么就做什么。 我认为解决农民最迫切的需求非常重要。 因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很多地方都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因为与农民的需求脱节了。 决定是做这个决定,还是从建设者那里来决定,从领导头上来决定,是要看农民最突出和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 二是画到最后的蓝图。 我们一定要有蓝图,但这个蓝图是符合农村规律的蓝图,领导换了就不能改蓝图。 在很多地方,换官就要改变蓝图,所以有很多半拉半挂的项目。 因此,在学习浙江经验时,一定要画出蓝图,做长久之计。
王玉成.
玉村是总书记“清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理念的发源地。 在这一重要理念的指导下,玉村坚定不移地从靠山向抬山富山转变,并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经过20年的发展,“千万工程”也进入了第三阶段。 20年来,整个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改造”工程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0 这条路一直在走下去,从“示范千村、改造千村”到“千村精品、千村美”到“千村未来、千村共同富裕”。
近年来,我们玉村村牢固践行“绿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理念,进一步推进“千万工程”实施,大力发展休闲和乡村旅游产业,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充分统筹裕存内部资源,加快布局新业态,培育新模式,打造裕存大IP品牌矩阵。
生计。 张红宇.
2023年,我国粮食总量将达到13908亿斤,比2022年增加177斤6亿斤,同比增长13%。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土地、工具、人、钱、责任。
一是耕地面积。 我们已获得耕地18亿亩,去年播种面积达到17%8亿英亩。 也就是说,我们通过扩大面积稳定了粮食底盘。 第二,良率水平。 增产率高,平均亩产提高29公斤。 好吧,整个国家一定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单产占粮食总产量增长的60%以上。 三是农民的积极性。 为了增强农民的粮食种植积极性,不仅对小麦和大米实行了最低收购价格政策,而且对大豆和玉米实行了生产补贴。 地方政府抓粮促粮的主动性也得到了增强,不仅在政治上光荣,而且在经济上没有受到损害,而且得到了补偿,利益得到了改善。 第四,资金投入。 为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投入,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包括保险和金融在内的补贴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保险国。 我们有各种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农业保险。 过去是“不完全成本”,现在开始从“成本保险”升级为“收入保险”。 这些都是花钱的,正是这种真金,让老百姓有生产的积极性。 第五,责任。 总书记要求,在粮食安全方面,我们不仅要从经济角度看问题,而且要从政治角度看问题。 粮食安全不仅是主产区的责任,也是主销售区和产销平衡区的责任。
今年的粮食**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要稳面积,提高产量。 也就是说,如何将播种面积保持在177亿英亩。 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大力提高产量水平。 一是肥沃土地,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 二是好种子,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 去年的丰收是由于我们改良品种的玉米、小麦和水稻的利用率达到了95%以上。 三是好时机,不同的地方适合不同的机械作业,农业机械应因地制宜发展。 四是良法,采用间作和间作栽培。 第五,这是一个良好的制度,它引导农民通过使用新的商业实体来增加粮食产量。 例如,社会化服务机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帮助农民解决谁来耕种土地的问题; 要探索建立产销区跨省利益补偿机制,让人民群众有生产热情,让主产地区有抢粮的积极性。
中国不仅是粮食产量最大的国家,而且是肉类和水产品产量最大的国家。 去年,我国肉类总量达到9641万吨,水产品达到7100万吨。 我国水产品占世界的1 3%以上,其中养殖占82%,这在世界上绝对是罕见的。
朱启珍. 要想保证粮食生产,首先要有足够的耕地来保证粮食生产。 这种耕地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特别是对于高标准的农田建设。 二是树立大食观、大食观。 因地制宜,做任何适合自己的事情,不要一刀切。 最后,土地质量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应用。 如种子、肥料、农用薄膜等。
设施农业包括设施育种、设施种植等。 例如,水产养殖业中的高密度鸡、猪和鱼养殖。 同时,设施农业在蔬菜和水果中所占比例较大。 中国人不能只吃粮食,要吃肉、蛋、奶、菜,因地制宜,不能忽视一切,农业要全面发展、现代化、均衡发展。
魏德东.
去年,我社积极响应“吨半粮”打造号召,在玉米种植中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浇灌,将玉米种植密度从传统的每亩4500株提高到5600株。 通过这种“水肥一体化”技术,玉米产量明显提高。 今年,我们计划将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到身边更多新的商业实体,共同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
张红宇. 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是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后提出的明确要求。 在 2021 年、2022 年和 2023 年,我们都做得很好,在两个重要领域都有所作为。 首先,对易陷入贫困的人群进行监测。 脱贫攻坚后,我们实现了对返贫易感家庭和人群的精准触路。 其次,产业发展,如陕西苹果、甘南柑橘、西南茶叶花卉、药材等,在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巩固脱贫攻坚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工业要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加84%。
正是因为从上到下到地方政府的就业、产业、扶贫政策,我们才能做到一四事不脱,不脱责任,甩不帮扶,脱政策,脱不督; 一挑四不挑、不挑责任、不挑政策、不挑帮、不挑监督。 这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加强防退贫监测和救助工作,确保不出现大规模返贫,农业农村部门落实做好巩固、调整、升级等工作。 以前是数量,但现在是提高质量; 以前是生产端,现在除了生产端,还有流通端和销售端。 延伸产业链,完善价值链,保障供应链,完善利益链,连通链条。
农村改革与发展。
张红宇. 农村改革从土地制度开始,土地制度改革从合同期限的确定开始。 ** 在80年代初,合同期为15年。 第一轮承包结束后,将进行第二轮承包,30年内保持不变。 目前,部分地方已陆续到期第二轮合同。 按照**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再延长30年。 **农村工作会议,本年度**1号文件要求,**工作报告具体提出,推动全省试点。 过去,以县为单位,以市为试点。 **政策非常明确,大稳小调整,尊重农民意愿。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要求大稳定,必须有原则,不能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不能小幅改变耕地,不能削弱粮食生产能力,不能侵犯农民的利益。 这是要坚持的底线。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革命。 产权制度改革,就是产权制度的改革,如何振兴和利用荒山、荒坡、林地、牧场等非大农集体所有、不归一户的资源资产。 二是经营性资产,如乡镇企业的厂房。 三是非经营性资产,如文体部门投入巨资的图书馆、体育设施等。 要把这篇大文章做好,在摸清家庭底层的同时,要盘活资源,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
朱启珍. 我国宪法规定,农村实行以农户管理为基础的两级管理制度和集中与分权相结合的两级管理制度。 有人认为农民的经营似乎已经过时了,但实际的农民经营却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发展。 我们从粮食不饱,到丰收之年吃不饱,到今天,一个又一个丰收,其基本组织形式依然是农户。 农民家庭发展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老龄化,许多老人无法工作,年轻人走了。 那该怎么办呢? ** 提出一种新型的经营实体。 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培养两类主体,即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农场应该成为未来村庄或现代农业的基本组织形式。 因为家庭农场继承了家庭农业的所有好处,所以可以部分克服小家庭农业的弊端。 但是,家庭经营的农场仍然是一个以家庭劳动力为主要劳动力的农业单位。 因此,通过土地制度的创新来支持稳定和现代的家庭农场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新型城镇化。
张红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非常快。 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为179%,到2023年城镇化率为6616%,即45年,我们的城市化率将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 正是由于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
下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 那么,新型城市化与过去有什么区别呢? 过去我们讲城镇化,大、中、小企业一起带动,但在实践中发现,大城市发展较多,城市越来越大,中城市勉强发展,但包括县城在内的小城市相对欠发达。 在外部环境变化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吸收丰富的劳动力来解决农业问题?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减少农民数量是增加从业人员收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如何减少农业就业人数? 我们需要对城市化大惊小怪。 因此,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包括《工作报告》在内的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把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 从空间上看,这种新型城镇化早于县域经济发展,即如何把小城市做大做强。
* 提出推进以县域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区等。 首先要做的是如何使已经从附近劳动力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城市化。 66城镇化率为16%,即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 不要像过去那样,城市就是城市,农村就是农村,城乡是两张牌,把城乡两张牌打成一张牌,进而实现共享、共赢、共同富裕。
朱启珍. 新型城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 但有一点特别重要,过去城市化是封闭的,城乡要素不能流动,而新型城镇化必须是城乡要素的流动,城乡发展融合。 过去,人们经常问这样一个问题:年轻人走了,农村怎么才能振兴? 事实上,只有充分的城市化,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一直在谈论新型商业实体,即家庭农场,只有当人们离开土地时,才能为那些留在农村的人创造条件,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 但这种元素的流动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特别是人流可以流向城市,也可以流向农村,农村不会衰败。 我们可能仍然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特别是在一些村庄,他们的资源被抽到城市,而农村则衰败。 因此,农村的衰败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只是我们的许多政策没有到位。 如果我们强调新型城市化,农村衰败问题就有望得到解决。
在两次会议期间。 我们将围绕。
网友关注的“三乡”关键词。
上线。 我们期待您的后续关注。
编辑:王慧萍。
主编丨常瑞敏.
监事丨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