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逻辑是:李建成无能,却有长子的身份,而李世民恰恰相反,形成了冲突,进而导致了玄武门变革的爆发。
真的是这样吗? 我个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如果两者的身份颠倒过来,还是无法避免自相残杀,但结果却难以预测。
我们把这个问题分成三部分,回答这个问题会比较容易,第一,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综合能力谁更强? 第二,为什么会有兄弟之争? 第三,主导兄弟之争的最重要力量是什么?
一般认为,李建成的政治能力与李世民不相上下,军事才能与李世民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但我想给人泼一盆冷水:李建成在这两方面都比李世民高。
估计会有人拿出“铁证”来喷我:李世民创造的“镇官治”史上,有多少人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你能保证李建成能做到吗?
我不能让历史重演,但我可以类比告诉你,“镇官治”确实很伟大,但一点也不稀奇,换人让他在李世民的历史环境中,只要他不犯大错,他就能做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所有大统朝都会有一个大治史时期,西汉的“文景治”,东汉的“明章治”,隋朝的“开皇治”,宋朝的“仁宗治”, 明朝的“仁宣统治”,清朝的“康熙盛世”等等。
这些统治的时间将根据其特殊性而有所不同,但其中大多数发生在 20 到 50 年之间。 为什么会有这些历史巧合? 这其实是中华文化驱动力的结果。
战后,只要采取休养生息的“无所作为”政策,只要人民能在短短三年内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再给它一二十年的自由发展,就能创造一个繁荣的社会。
所以,一个英明的统治者,只有靠“无所事事”的伎俩,才能成为明朝君主,如果能多出一些善政,恢复的速度会更快,这也是建国之初容易产生明朝君主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唐朝真正的大统治不是“镇关”,而是高宗李志和玄宗李隆基时期。
由于李建成在史书中被抹杀,我们看不到太多关于他的细节,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能看到李建成的政治才华。
首先,他有能力获得石氏家族的支持。 这在贵族阶级掌权的环境中非常重要,隋炀帝在这个问题上被打败了。 李建成与李世民竞争的基本计划是关龙石集团,后来赢得了河北集团的支持。
他唯一的缺点就是在河南,李世民在那里奋斗了很久,成了李世民的铁板。
其次,李建成处理政务的能力很强,长期协助李渊,没有出现任何失误。 更难的是,李建成除了杨文安事件之外,一直对李渊持怀疑态度,而且父子关系十分融洽,可见李建成有着相当出众的平衡能力。
当时的李世民是纯粹的军事将领,没有文官治理的水平。 我这么说并不是要贬低他,史书上记载,李世民从小就不擅长读书,喜欢混在社会上,所以被李渊带走了,大概是怕他出事了。
李世民在平定天下之后,尤其是当了皇帝之后才开始读书,看来读书还是很有天赋的,所以李世民的政务能力其实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慢慢积累起来的。
谈军事天赋,后人夸大了李世民,却忽略了李建成。
我研究过李世民的军旅生涯,只根据篇幅得出结论:第一,李世民不是天生的军事战略家,而是一步步经过训练的,他也经历过失败。 其次,李世民算得上是二流军事战略家,绝不是战神,与世界名将李靖相比,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 要说唐朝是被李世民打倒的,更是一味的鼓吹。
李建成的军事天赋其实被严重低估了,我举几个例子:
太原军第一战“攻西河县”的统帅是李建成,李世民扶了大哥一把。 这是一场完美的战斗,在短短的九天时间里,他不仅赢得了战争,而且以严肃的军事纪律赢得了人们的心。
李世民平息刘黑民叛乱后,由于政策不当,引发了第二次叛乱,李渊在第二次远征刘黑民时,利用了很少上战场的李建成。 李建成比李世民轻松得多,完全胜利,同时也赢得了河北石集团的支持。
如果李建成在河北之战中得到满分,李世民最多可以拿到70分。
李建成的缺点是没有机会上战场,与李世民相比,他缺乏功绩的支持。 但也不能怪他,因为这是李渊的精心安排。
父子俩,这句话在李渊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太原军队从开始,一切权力就掌握在李渊、李建成、李世民、李元济和他的儿子手中。 李渊的一厢情愿是坐镇,培养李建成的执政能力,在军事上依靠李世民和李元基。
倒不是李渊自私,而是被历史环境逼迫,因为那是门主一族猖獗的时代,他知道权力不能交给别人,否则就算得到富豪集团的支持,赢得国家,迟早也会被他们轰击。
李渊养军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肯定打不了多久,所以他的重点就放在了平衡闸阀群,培养李建成上。 李世民也如愿以偿,进步很大,但李元济却有些好胜心,永远不能靠自己,后来只好靠侄子李小公坐镇江南。
李元吉的连锁掉落,让李世民成为一个独特的群体,从而形成了一个以李世民为核心的军功集团。 麻烦接踵而至,军功集团肯定会为了个人利益,推动李世民争夺皇冠的野心。
如果李元吉足够强大,李世民和李元吉并列二,李建成左右,军功组容易分。 李渊心疼,谁让萧四不生气?
李渊也试图改变这种局面,从武德七年开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经常同时出去和突厥人作战,而李世民那段时间的表现其实并不突出。 情况似乎发生了逆转。
武德九年,也就是玄武门叛乱爆发之前,李渊干脆让李元机独自带兵,搁置了李世民。 显然,这是一个危险信号。
据史书记载,李世民担心老人会被李元济招杀,情况十分危急,于是匆匆发动了玄武门叛乱。
我想应该还有另一种解释:如果李元基赢了,他可以慢慢取代李世民的位置。 士兵立功需要奖励,这张支票已经转移到了李元吉的手里,为什么还有人跟着你李世民? 不出所料,一大批军功团会从李世民这边散去。
李建成和李元吉会关心李世民的结拜朋友魏迟公和程咬进吗? 在乎,但与整个军功组相比,它们太微不足道了。
这就是魏迟公等人着急的原因,情况变了,如果我们还忠于你,要么就没有前途,要么就死定,为了我们,你得上去,你得上去,不然老子也要换工作!
这就牵涉到第三个问题,这场兄弟之争远非李建成和李世民个人掌控之中,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
总有人说,军功集团不缺荣贵,那他们又何必争权取利,求死呢? 用酒玩仙女不是很香吗?
你认为这只是人类的贪婪吗? 不,这其实关乎一个庞大群体的长远利益,里面的每个人都被卷入其中,没有出路。
注意中国古代的基本社会形态之一,即血族社会,家庭是每个人的根源。 古人善于问“本源”,什么是出生? 出生是家族血统,代表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其实,这就是军功集团所争取的,他们不能在乎自己的官职和权力,而是要为家族的未来找到一条光明的道路,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百年后在家谱中永垂不朽。
隋唐王朝是豪门家族的世界,豪门家族不一样,但改变的机会并不多,而换朝是最大的机会,谁不想一举翻龙凤凰,改变背景?
李建成的基本板块是关龙门阀门集团,这个家族集团自西魏以来就控制了帝国的所有政治资源。 李世民则不同,他的基本板块在关东地区,自从北齐王朝灭亡后,他们就成了非主流,有的家族甚至堕落为蜀氏。
所以,他们不顾一切都要扶李世民登上皇位,这是一场豪赌,一场赌家族百年豪门的大豪战。
你可能会说,一家人能不能兴旺,就看子孙后代是不是物质了? 真的不是你想的那样,那个时候的家族不是“民间认可”,而是“官方认证”,后代能享受到什么待遇,完全取决于家族出身的认证。
这也是后来李世民编纂《姓氏实录》和李志编纂《宗族志》的原因,引起了轩然。 家庭的地位取决于孩子上哪所学校,将来可以嫁给谁,可以免费获得多少餐券,甚至他们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穿什么等级的衣服。
如果有机会,你愿意为子孙后代赌一把吗?
所以结论是,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的争执,与能力、资历、年轻无关,如果身份互换,就会有冲突。 至于结果,就有点复杂了,要看各方的意愿,背后势力的兴衰,以及意外事件的影响。
但历史规律不会因为李世民是皇帝或李建成是皇帝而改变的,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