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月28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国企业改革50强论坛主办的2023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暨成果大会在北京举行。 本届峰会以“发展新品质生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主题,与会嘉宾齐聚一堂,碰撞观点、分享实践、激荡智慧、共话发展。 以下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晖的讲话。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晖。
在1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总书记对“新型优质生产力”理念进行了全面阐释,提出创新是主体,摆脱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生产率的发展道路具有高科技性, 高效优质的标志,特别符合新的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符合新的发展理念。 因此,总书记一再强调,发展新的优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要求和重点。
让我解释一下基本含义和核心符号。
基本内涵。 技术革命突破了生产要素的创新配置,产业的深度转型催生了新的优质生产力。 然后以劳动者、劳动材料、劳动对象及其最优组合为根本内涵。 生产的三个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但是,新的质量生产力必须是新型的劳动者、新型的劳动材料、新型的劳动对象,除了“新型”之外,还必须有最优组合。
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以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增长为核心标志。 特点是创新,关键是高质量,本质是新的品质生产力。
新定性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任何系统都可以从其组成、结构和功能三个维度来解释。
现代产业体系要以传统产业为先导,再努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越来越高,包括未来产业。 现代产业结构是新型优质生产力的结构载体。
这种结构需要发挥相应的功能,需要适应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发展新型优质生产力的核心是促进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
发展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优质生产力,我们的生产关系需要与新的优质生产力相协调,我们的科研体制、经济体制、教育体制需要进行相应的深化改革,特别是收入分配体制。
从创新主体来看,高校在未来产业中的作用也在不断增强,所以我们常说高校要向基础研究延伸,才能进行产业化,这样才有长远的竞争力。 因此,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
除了大企业,也要打造一些具有颠覆性创新的中小企业,为能够实现颠覆性创新的中小企业创造一个生态环境,使其得以发展。 公共载体平台很多,即新的科研机构,包括一些未来的产业研究机构,需要不断探索。 这个过程是漫长而危险的,因此需要一系列共性技术研发机构和新的研发机构。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我认为主要有两个问题。
一是研发投入不足。 纵观2021年全球2500家大型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可以看出美国有822家,研发投入强度为7家8、平均每户5人4亿欧元; 中国有678家公司,但研发投入的强度只有美国的一半。 在我看来,国有企业努力成为原创技术的源泉是一项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国有企业应该加大研发投入。
另一个是创新问题。 创新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点:一是企业家精神,要调动国有企业企业家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把握市场机遇; 二是考核机制,要探索长效考核机制; 三是容错机制,它允许创业者创新和承担风险,但也要容错和长远。 当然,容错并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们去国有企业调研时,普遍认为容忍失败的激励作用其实比较小,要真正培育出新的优质生产力,就要进一步深化这方面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