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方到莫言,警惕舆论场的恶意围攻

小夏 文化 更新 2024-03-05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 最近,网络上的**风波真的是一波又一波,先是方方差点从公众**场消失,然后开始如火如荼地批评莫言。

我一看是真的吓坏了,心里不禁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莫言这次也被这群人批评了,下一个会是谁?

我觉得这个人一定够有名气的,有时候说话不太好,一定是那种比较好欺负的人。

好吧,说到这里,我猜,这只是个人猜测,我觉得下一个最有可能的是作家严连科。

几年前,阎连科说过一句很有分量的话:“要感谢方芳,是她捡起了倒在地上的作家和文学的脸。 因为这句话,阎连科成为众矢的诟病对象。

他也拿过国外奖项,2014年还拿了卡夫卡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这个奖项的中国作家吧?

但你看,得奖后,阎连科也被一些人揍了一顿,说他跪舔西方,是“被敌人追捧的畸形作家”。

我们再说莫言,他也在美国获得了纽曼中国文学奖,但是获奖之后,他也遭到了一些人的攻击。 这些人,真是没完没了,扣帽子,恶意陷害,各种花样都用了。

再这样下去,严连科极有可能成为继方芳和莫言之后的围攻焦点。

至于是帽子扣还是更阴险的举动,就要看巨魔们怎么玩了。

在阎连科之后,下一个会是谁?

那些获得过西方文学奖的作家、**人、法律人、作家,都可能成为攻击的目标。

哦,对了,还有作家薛仁,他也是诺贝尔奖的热门候选人。 不过,她的文笔比较难懂,所以骂她的人还是少了。

但若是她真的拿到诺贝尔奖,就不好说了,喷子们肯定会找各种诡异的角度来攻击她。

嘿嘿,说起来,我真的觉得现在的**环境越来越差了。

从批评方方到批评莫言,再从批评莫言到批评燕连科,这些人真的是越来越极端了。 他们批评的不仅是文学作品,还有影视剧,像李友斌版《亮剑》这样的经典作品也是他们的目标。

这些人真的是没完没了,总是找茬。

我觉得批评文学作品当然是可以的,但现在围攻莫言的闹剧已经不正常了。 这与其说是普通的批评,不如说是一种诬陷。

这场闹剧荒谬到连胡锡进都受不了,他提醒我们“警惕民粹主义日益增长的危险”。

胡锡进说得对,如果我们不警惕,不反省,那么到头来,谁可能都逃不过这场**风波。

所以,我认为我们不能再保持沉默了。

我们必须大声疾呼,我们必须表达我们的观点和意见。

我们不能让那些极端的声音占据整个**领域,我们不能让那些好人被围困,我们不能让那些优秀的作品被埋葬。

我们必须相信理性、正义和真理,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更美好。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是方芳、莫言还是颜连科,都是优秀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值得我们阅读和欣赏。

我们需要以包容的心态看待不同的声音和观点,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一些极端的声音而否认他们的贡献和价值。

相似文章

    莫言:圆的东西不是堆高的,必须是方形的才能堆得高

    莫言 圆的东西不是堆高的,必须是方形的才能堆得高事实上,作为一个人也是如此。莫言莫莫倪。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作品充满地方气息和人文关怀。他曾经说过 圆的东西不是堆得很高,但必须是方形的才能堆得高。这句话不仅是对人生的深刻洞察,更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一 方正的形状,基础的稳定。在莫言的这句话中,方...

    对莫言的起诉是时代的悲剧,警惕民粹主义的兴起

    全文字,预计为纪要 原文第页品 不知当渣滓猖獗,民粹主义盛行,他们自以为掌握了真相,通过恶意抹黑 造谣 挑起事端,煽动舆论情绪,达到自己政治主张的胜利。民粹主义一旦兴起,将是社会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在价值观极度撕裂和对立的时代,如果有良知的学者 知识分子 舆论领袖不能站出来呐喊,任由一些狂妄自大...

    从《甄嬛传》莫言师泰到《父母之爱》中的田小娟,她都以替身的身份活了下来

    我不想永远做巩俐的替身。多年前,王立涵在剧组休息的时候,毫不避讳说出这样一句话。不愿意演特技演员的演员现在过得怎么样?几十年过去了。这一雄心壮志是否实现了?巩俐专属的 光影替身 小姐,请过来帮我们拿几杯 王丽涵被叫去拍摄她人生中的第一部剧,虽然不是很有名,但却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当时,她刚刚高中...

    消失的“巨星”吴莫愁从1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她一夜之间成了中国最丑的女人,因为她 吓唬哭闹的孩子 年,一个孩子和妈妈一起坐地铁,突然看到墙上吴莫愁的 吓得哭着告诉妈妈 她长得像个女鬼。因为 怪异 的打扮和普通的外表,吴某妍一直被诟病,但她却瞬间成为热搜第一名,很多人对她的长相诟病不少,甚至夹杂着不少谩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问,吴莫愁怎么突然变得...

    中国社会的自我反思,可以从莫言被告的案件中看出

    争议总是存在的,它们就像社会的温度计,衡量公众舆论是否温和。最近,我注意到了一件引人注目的事件 著名作家莫言被一个普通市民起诉。这一事件成为讨论的焦点,围绕这一事件,社会的多方位力量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我不禁好奇,为什么当一个文学巨匠突然受到司法审查时,会有如此强烈的社会反应。其中,我们称之为 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