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写的文章:
继母。
自从母亲去世后,父亲似乎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在母亲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下,他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从来不用担心家务。 然而,在1959年9月2日,我的母亲因哮喘离开了我们,享年53岁。 失去母亲后,父亲的生活变得极其艰难。
直到1960年,我和妻子结婚后,春节回家看望父亲,他又笑了。 我们回家后,他用国家食品券从北京买白面粉和大米,而他自己只能从食堂带回几个小红薯或喵喵头。 我们为他感到难过,让他好好吃饭,但他总是推着,终于在食堂吃完饭回来了。 房子里一团糟,房子里满是灰尘,刀片从未被碰过。 我们为他清理了一下,想为他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1961年,我在北京上大学时,端午节回家看望父亲。 当时食堂已经解散了,他自己做饭吃饭。 只见刀片的切割部分是干净的,其余的都是脏的。 房子仍然一团糟。 中午,阿姨请我去她家吃饭,爸爸吃了几个冷粽子。 我百感交集地看着他。 当时,他的家人和邻居都在为他寻找妻子,希望他能有一个伴侣来照顾他。 最终,有人把他介绍给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康。虽然父亲一开始不同意,但他同意了大家的劝说。
康是一个注重生活品质的人,早年家境富裕,经常去戏园看戏,也懂很多戏曲。 她对穿衣也很讲究,总是买好的化妆品和护肤品。 然而,不断变化的情况使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丈夫去世后,她和侄子们住在一起,但他们相处得并不融洽。 于是,她决定结婚,经过一番交谈,她来到了我父亲的身边。
Kang的到来让这个家焕然一新。 她不仅把房子打理得井井有条,还让我的父亲恢复了活力。 她的厨艺也很好,尤其擅长做面条推窝、揉鱼子、捏槽等传统美食。 她的面窝排列得整齐漂亮,像蜂窝一样,配上蘑菇熬的汤,味道简直太美了。 她也非常友善,总是面带微笑,这让我们感到非常亲切。
1964年春节,我们回家过年,把孩子送回老家让康家帮忙照顾。 当时,孩子还小,晚上睡觉时要扶着门框进屋。 我们走的时候,孩子抱着我们的大腿,没有张开,我们含着眼泪把她塞给康。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依靠他们帮忙照顾孩子,我们非常感激。
1965年8月,大学毕业后,我们回到家乡看望他们。 看到他们三个人过得很好,我们也松了一口气。 我们走的时候,父亲抱着孩子,把我们送出了村子。 孩子哭着想和我们一起去,我们走开了。 后来,父亲给我写信说:“我给她摘了一个梨子,她吃了就不哭了。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和无奈。
1967年5月,我在天津一家农药厂工作,我写信给父亲,问康有为是否愿意来天津等我的第二个孩子。 父亲回信说:“她愿意来。 于是,康带着五岁的春平来到了天津。 当时正值文革期间,工厂里正在斗牛斗鬼蛇斗神,街上游行的场面吓得春平热泪盈眶。 尽管如此,Kang's尽最大努力照顾我和我的孩子,让我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