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生**全**记者何伟,通讯员袁江。
醴陵陶瓷工匠、衡东本土菜师、宜丈光电制造工人、凤凰旅行摄影师、鲁松服装人、常德五菱机械焊工、华融芥末工、湖南铸造工匠......这些劳务品牌想必大家都听说过。
近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了27个“省级特色劳动服务品牌”,涉及建筑、文化旅游、种植养殖、家政服务、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行业,其中以上品牌均列举其中。 这些“湖南”牌劳务品牌是如何精炼的? 它有什么作用?
一个行业聚集了一群工人。
隆冬时节,湖南湘曼田食品公司在华融县三丰工业园区,归来的农民周秦和周巧宇正在各自的工地忙碌着。
近年来,花容县把魏晋时期起步、种植了1500多年的“小菜”,变成了富民产业。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中心主任张黎明告诉记者:“平均而言,全县每四个劳动者中就有一个从事芥菜产业,共计15人超过30,000人。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华融芥末工人”。 ”
经过漫长的发展,一个行业逐渐聚集了一批工人,一个劳务品牌诞生了。
在宜丈县光电产业园,有29家相关企业。 普特光电生产部主任李红告诉记者,2002年,该县拥有了当地第一家LED显示屏生产企业。 光谱光电紧随其后,是2006年从深圳回来的企业。
宜丈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光电行业工人的培训带到了生产线上。 记者摄)。
宜章县着力将光电显示建设成为全县六大“百亿产业”之一,并逐步形成产业集群。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邱玲介绍,全县从事光电产业的劳动力有1现有员工9万余人,其中县内5000余人,广东省等沿海城市光电企业就业1.4万人以上。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中心职业培训处佘大明告诉记者,全省围绕“44”现代产业体系需求,推进特色劳务品牌建设,共有183家,总就业规模312万人, 经济效益近5215亿元。
一群人喊着敬礼
胡彩辉是前处理车间的组长,从业11年。 像他这样的工人很多,他们曾经是农民,从零开始成为技术工人。
推进边学边学,边做边学,也帮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免费职业培训。 胡采辉说。 华融县与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培训机构合作,开展了90余场职业培训,4500余人次。 根据他的建议,在生产线上更换了上喷下吹的自动清洗机,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
湖南农业大学与华融建立了芥菜产业产学研战略合作基地。 记者摄)。
佘大明介绍,实现劳务品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对劳务品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工作类型)给予补贴50%,对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新业态、新类型工作进行补贴,有效促进安化红茶艺师等特色劳务品牌的培育, 金石牛肉米粉师傅、湘潭槟榔师傅、湘西绣女。
劳动品牌也是劳动技能和工业技术提高的结果。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加强了对民营企业专业技能人才的识别。 陶瓷、烟花等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获得高级职称,铸钢领域的产业工人被评为特种技术人员,为相关劳务品牌产业工人奋斗提供了样本。
劳务品牌响亮,离不开宣传推广。 我省在多个平台设立专题栏目,引导和推广特色劳务品牌积极参与行业评测、展示和交流活动。 金石荣获“中国牛肉米粉之乡”称号,刘聋哑面馆荣获“湖南老字号”,提升了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劳动品牌影响力。
一个是第一个踏上新航程的人
劳动品牌有什么用? 在省内外设置过高压电线电缆、电力设备的杨志有个体会:说起“湖南电力大军”,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找工作比较容易。 ”
还有湖南铸造工匠、安化红茶茶艺人、郴州建筑工匠、醴陵陶瓷工匠等劳务品牌从业者。 我省把劳务品牌作为市场竞争的“杀手锏”、农民工就业的“介绍信”、人才突破四方的“通行证”,把扶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群等困难群体作为优先服务对象,为乡村振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助力。
让劳动品牌“由小到大”,我省率先在全国出台了《湖南省特色劳动品牌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等文件。 计划从2023年开始,全省按照“一县一品”的要求,培育打造“省、市、县”特色劳务品牌,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和重点产业,推动更多职工在特色劳务品牌建设中实现技能就业。
去年6月至7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成调研组,到苏县、嘉河县、武陵源区、永定区、桑植县等地开展调研走访,形成调研报告,总结各地经验,提出对策建议。
佘大明表示,下一步是大力开展劳务品牌人才培养和认证,加强就业创业扶持、各部门协调配合、品牌推广合作,加强供需对接,不断提升劳务品牌内在价值,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