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点再次“复活”,复古新年水果仪式,甜点四点。
最近每年,我总会想起十几岁时去亲戚家的那一幕。 爸爸带着我走在积雪覆盖的路上,吱吱呀呀地往前走,他要带我去舅舅家过年。 在我家乡,舅舅侄子的亲戚尤为重要,农历大二,一定要去舅舅家,季节一定要准确,过时不敬,就算是大年初三,舅舅家也会板着脸不高兴。 我也喜欢跟着爸爸去亲戚家,可以吃到一些在亲戚家吃不到的好吃的。
新年问候是必不可少的。 父亲拎着一个用牛皮纸包着的水果,“水果”是我家乡的名字,一般用蜜三刀、油枣、金果、糖饺等糖果包着,通常有四种,表示四季的甜味和四季的富足。 水果被包装在一个敞开的纸抽屉里,用牛皮纸包裹着,牛皮纸上覆盖着鲜红的果柱,耀眼的红纸,上面印着傅禄素喜的新年画,以及水果的名字,通常被水果渗出的油弄脏, 并具有浅薄的中国画质感。这些水果大多是用果肉制成的绳子绑起来,绑成十字架扣,代表了那个时代独特的仪式感。
说实话,我父亲手里拿着四袋水果走路。 他身穿军大衣,戴着雷锋帽,大步向前走去,秋千不大,四袋水果来回摇曳,在雪原的映衬下,无比耀眼,一大堆黄褐色的牛皮纸上有红色的果柱,晃动的时候有些眼花缭乱。
不过果子实在是香了,爸爸一摇果子,一股甜甜的香味就被旷野的风吹到鼻子里,年糕的甜、肥、芝麻、糯糯的香气几乎跟着传到了十公里外的亲戚家。
到了舅舅家,我通常要向长辈磕头,要一份新年礼物。 仪式结束后,舅舅会拿出年钱塞进裤兜里,然后打开自己家的油炸果,蜜三刀的甜,油枣的酥脆,金黄果的酥脆,糖饺的粘稠,嚼起来。
我见过我妈妈煎水果。
蜂蜜三刀是用面粉做成的,拌匀后,将面条打醒15分钟,揉成条状,用擀面杖压成条状,压在一起,切三条线,煮至金黄色,除去油; 然后用小火将糖煮成糖浆,将炸好的蜂蜜卷在糖浆上后,撒上炸芝麻,就做好了。 整个过程中,炉子里充满了甜蜜的香味。
至于油枣和金果,方法大致相同,应与糯米粉和面粉混合,配以食用油和面条,静置后,揉成花生大小的条状,将油枣直接炒熟,用糖浆包裹,撒上糖粉。 用于大金黄果实的糯米粉较多,炸成拳头大小,再加一点糖浆后,撒上芝麻。 两种食物的味道都非常相似,都酥脆可口,要用手去摸,否则会掉进甜渣。
糖饺是最甜的,揉成蕾丝饺子,煮熟后,浸入糖浆中,等到糖浆快凉了,就拿出来,这样含糖量最高,每次吃一个,都需要用开水来配,否则,会甜到底。
昔日,老百姓的过年问候无非这些,平日里掉落的甜蜜,在春节期间拼命补上。 最有意思的一点是,新年问候一般是可以互换的,你扛到他家,他拎到你家,有一些互换的甜蜜意味,甜蜜叠加在很多层,祝福成倍增加。
时代在发展,很多老点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总有怀旧的人邀请他们出来回忆。 近年来,不少糕点店又“卷土重来”,推出复古的年果礼品,通常是纸箱和老式的水果柱。 今年春节的时候,我拎了几袋水果回家给爸爸看,虽然年纪快大了,已经不爱吃糖果了,但他也让我像个孩子一样打开,吃了一把蜂蜜三刀,很开心地眯起了眼睛——“嗯,还是老味道! 父亲叹了口气:“这么多年了,没想到有人会记得这些果子.......””
春风送来三刀蜜,金黄的果实肿了油枣小,今天提到了新年礼物,糖饺子在旧年就付了。 “这是我父亲的老打油诗,当我读到它时,我也觉得它像新年问候的果实一样甜蜜。 (李丹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