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0月19日晚,上甘岭的炮火仍未停止。
为了抢占这一制高点,以美国陆军为首的美国在仅志愿军两个连防守的高地上投入了6万多兵力,倾泻了190多万发炮弹和5000多枚航空炸弹。
经过四天四夜的激战,黄继光的阵地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的5979高度,在被美军集团军群的火力点挡在零位置后。 志愿军先后派出几支爆破队半途而废。
在这个紧要关头,黄继光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担负起了爆破任务,牺牲了自己,挡住了敌人的枪口。
就在黄继光逝世的第二年,主人公的母亲邓方志给志愿者们写了一封信:
“我是黄继光的母亲。 继光是我心爱的三儿子。 去年(1952年)12月26日,我去市场,知道广儿死在了朝鲜前线。 ”对于一个母亲来说,世界上最悲伤的事情就是失去儿子......暮年
黄继光出身贫寒,小时候过得很艰难。
1931年1月8日,黄继光出生在四川中江县的一个小山村。
黄继光的两个哥哥年纪轻弱多病,这也让这个还能养活他们的小家庭更加雪上加霜,再加上黄继光和弟弟的背景,家里养不起这么多人,父亲黄德忠还要为地主家打工。
但地主的剥削越来越严,就算黄德忠常年辛苦劳作,也拿不到家里的口粮。
更严重的是,黄德忠后来向房东李继成借了一担油一担面条,本来打算炒年糕谋生,但房东却贪得无厌,让黄德忠借一担还四担。
结果第二年生意就搞砸了,黄家负债不起,地主趁机抢走了黄家几亩地。
家庭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母亲邓芳志身上。
黄继光当时只有12岁,因为营养不良,没有炉子那么高,但他已经开始帮母亲干活了,为了维持家里的开支,黄继光年纪轻轻就要去房东家做长期工作。
对于那一年的艰难日子,邓方志后来在儿子去世后的1953年1月给***的一封信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1949年2月,家里没饭吃的时候,继光去沟里捞虾,碰到一条伪甲长的毛狗,在沟里被打死。 伪铠甲首领不分青红皂白地坚持要吉光杀了他,让他背着死狗在街上游行,还让家人给狗买一口棺材,做一个道场。 那时候,我们这些穷人根本就没有办法活下去了! ”随着全国解放,黄继光家族翻身,当了家主。
村里组织农民协会后,黄继光成为第一批农民协会会员,积极参加家乡反霸权斗争。
黄继光曾率民兵活捉逃亡的地主,还搜查了伪保安长官家的私人收藏,被评为民兵模范。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全国人民都积极参加抗美援朝运动。
1951年3月,四川省中江县为志愿军招募新兵,黄继光是村里第一个报名的。
体检时,黄继光因为身材矮小差点被拒之门外,黄继光气得和征兵办的干部医生吵了起来
“我个子不高,但我行军打仗,我不能比谁差! ”黄继光得以顺利入伍入伍,当初被安排当通讯员,虽然身材矮小,但行动灵活,被授予三等功,黄继光第一时间给母亲写信。 不过,黄继光当兵只是为了打仗,黄继光当然不知道,只要上了战场,就有可能牺牲,但他还是渴望杀敌报国。
1952年4月29日,黄继光给家里写了一封回信:
男子在阳历十月二十六日收到一封信,知道他家里每个人都很好。 虽然目前困难不大,但请不要担心。 我希望我们在前封建地主的压迫下过着牛马奴役的生活。 虽然现在困难不大,但可以克服。 要知道,在我们英明的共产党和伟大领袖的正确领导下,幸福的日子还在后头! 现在为了祖国人民,我们要站在光荣战斗的最前线,为了祖国全家的幸福日子,男人们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没有立功就不上战场! 最后,请照顾好你的母亲和全家,请你回信,告诉我当地的情况,土地改革是否已经进行,哥哥和嫂子的出生是否比以前好。 (摘录)。不立功就不上战场,这是黄继光的庄严宣誓,也是他短暂一生的真实写照。 1952年8月,电影摄制组赴基层公司演出,**苏联电影《普通士兵》。
故事讲述了二战期间苏联红军一名普通士兵的成长故事,在电影的最后,红军士兵马特洛索夫用身体挡住了敌人碉堡射出的子弹,为部队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黄继光非常激动,在回去的路上对战友们说:
“一个人可以救这么多人,打赢这场仗,如果你放过我,我也会这样做! ”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爆发。
黄继光在战斗中牺牲自己堵住了枪口,为全连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上甘岭之战后,黄继光的尸体被抬出战场,当时正值隆冬,朝鲜气候寒冷,黄继光的尸体被送下山时,全身冻僵僵硬,仿佛被抬出了冷库。
几位整理过黄继光遗体的卫生员后来回忆说:
黄继光当时高高举起双手,依旧保持着趴在碉堡上挡住吸睛的姿势。 他左肩挎着一个黄色的书包,右肩上挎着一个满是子弹的水壶和手电筒,胸腔已经被子弹打碎了,弹孔看起来像蜂窝。 肌肉也被子弹打翻,形成一个血淋淋的大洞,背部和脊椎、大腿都被打断了。为了给黄继光换上干净的军装,几名男兵准备了几个汽油桶,烧了不少热水,才脱下黄继光血淋淋的衣服,然后用热毛巾慢慢给黄继光的身上暖和一下,然后又给他穿上了新的志愿军服。
1953年3月,黄继光的遗体被送回中国,安葬在沈阳烈士陵园。
3月3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追授黄继光为“模范党员”,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当初,黄继光被授予二等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经战友万富来(曾目睹黄继光牺牲)的反馈,黄继光被追授特殊功勋,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英雄荣誉称号。
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委员会授予黄继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以及“金星勋章”和“一等国旗勋章”。
黄继光的事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
黄继光去世的消息,让母亲邓方志非常难过。
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没有什么比中年失去孩子更悲惨的了。
“我是黄继光的母亲。 继光是我心爱的三儿子。 去年(1952年)12月26日,我去市场,知道广儿死在了朝鲜前线。 ”黄继光的牺牲也让邓方之受到了全国的关注,全国各地的来信如雪花般,邓方之也感受到了祖国对他的关心。
“现在我在那里,人们称我为'英雄妈妈','光荣的妈妈','亲爱的妈妈'。 “1953年1月22日,邓方志给***写了一封信。我失去了一个儿子,现在我有成千上万的儿子。 ”
邓方志在信中详细叙述了解放前的悲惨经历,同时提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家乡的实际变化。
谈到儿子黄继光的牺牲,邓方志郑重地说:
“……前线的志愿军士兵愿意承认我是他们的母亲。 我感到非常荣幸,无法用言语形容。 这时,我想起了你,心里知道,今天的荣耀是你赐给我的。 ”1953年4月,邓方志作为代表参加了全国妇女大会。 会后,邓方志应邀到中南海做客。 “既然是黄继光的英雄母亲,那就请黄母来家里做客吧。 ”我必须鼓励他们继续勇敢杀敌,为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而努力奋斗,早日打败美国鬼子,为吉光报仇。 同时,我也想好好教育我的孩子吉舒,教他效仿哥哥的榜样,努力成为国家的英雄和榜样。 ”
为了表示尊重,**那天在门口等候,看到邓方志到来后,主动伸出手与邓方志紧紧握手:
“你失去了一个儿子,我也失去了一个儿子,他们牺牲的荣耀,我们都是殉道者。 ”
邓方之知道**的儿子毛安英也死在了朝鲜战场上,为了不激起***的悲情,邓方之忍住眼泪,笑着说:
“是的,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
**在中南海举办了一场宴请邓方志,这让邓方志非常感动。
吃饭的时候,**感慨地对邓方志说
“黄母受过良好的教育,为国家和人民培养了如此优秀的人才。 ”
邓方志摇了摇头,说道
“我什么都不懂,但其实是主席和军队训练得很好。 ”
** 立即纠正并说:
“这是你老人家生的好孩子,一个好孩子可以教。 ”
事后,**仔细询问了邓方志的生活情况,并说如果有什么需要,虽然可以提出来。
邓方志没有要求什么,只是平静地说
“大家都很照顾我,我身体很好,什么都不缺。 ”即便如此,在送走邓方志之后,**还吩咐工作人员多照顾主人公的母亲。
后来,在1955年和1960年,**先后两次邀请邓方志到中南海。
说来也奇怪,每次邓方志和***提到自己的儿子,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看不出任何悲伤的表情,难道说邓芳志在儿子死后一点也不难过吗?
事实并非如此。
邓芳之对儿子的牺牲很伤心,但每次看到***,都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
“我怎么能哭着看到***? 我们都是烈士,我害怕让***想起悲伤的过去......”邓方之一直以自己的力量面对,这种精神不禁让人感动。
黄继光牺牲后,因为没有留下一个**,就为黄继光建造了当地的铜像和雕像,他的弟弟黄继树被做了“模范”。
家里有两兄弟,一个老。
第三,第四个孩子,长得很像,黄继书穿上军装的时候,和哥哥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这也让邓方志有些触动。
1954年11月,在母亲的鼓励下,黄继树也参加了县城的征兵,光荣地当上了志愿军。
“你不能让你的兄弟难堪,你必须为你的兄弟增添荣耀。 ”黄继树到达朝鲜后,战争基本结束,于是他的任务变成了“建造防御工事,武装护卫,清理战场,帮助朝鲜人民战后重建”。
秉承艰苦朴实的家庭作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黄继树始终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有一次,黄继树帮助一位朝鲜村民清理鱼塘。
鱼塘里到处都是杂七杂八的树木和草,人很难站在岸上清理,黄继书见状,直接跳进了鱼塘,由于寒冷和冰冻,黄继书冻住了左肾,直到他回到中国,切断了手术。
1958年,黄继树作为最后一批志愿者回国,临走前,母亲邓方志让儿子去哥哥死的地方,带回一把黄土。
邓方志把这把土放在自家后院,种了一棵树。
虽然儿子已经去世多年,但邓方志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留给儿子。
邓方之忍着悲痛,一方面坚持自己干活,另一方面又要去当地和军队宣传儿子的事迹。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邓方志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随后邓方志连续四届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7年,邓方志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5年,邓方志被选为中国驻朝代表团代表,亲自到儿子去世的地方。
这一次邓芳之没有退缩,作为母亲,她第一次在公共场合留下了眼泪,她把所有对儿子的心思都挥霍殆尽。
“我的儿子,我将永远为他感到骄傲,为他感到骄傲。 ”不知道邓方志什么时候给家里定了家规:
“黄家的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年满18岁都要参军参军。 ”
黄继光在朝鲜战场上阵亡后,四子黄继树于1954年11月参军,1975年,邓方志去世,享年84岁,但这个家规却在家族中传承了下来。
全家人都受到黄继光精神的影响,纷纷参军。 黄继树的儿子黄永军也于1989年加入北京武警总队。
“三爷(指黄继光)参军一年多就战死在战场上,没有留下孩子,作为他的侄子,我觉得他应该把自己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精神传承下去。 ”如果算上黄继光,黄家已经有15人陆续参军。
即使退伍后,黄家依旧坚守门风,坚持自力更生。
三年后黄永军退伍,2001年,黄永军放弃了在德阳市电力局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中江县黄继光纪念馆担任评论员。
其实,让黄继光和邓方之在天灵上更加欣喜的,是黄继光在军队中的精神传承。
当时,黄继光的老战友万福来、李吉德不遗余力地宣传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1962年,黄继光的班级被命名为“黄继光班”。
黄继光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是传承下来的,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