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我是春晚的粉丝。 自首届央视春晚以来,就从未中断过。 除夕那天,我回家吃晚饭很晚,第二天早上我就补好了。
好看吗? 现在如果不是春晚,这样的综艺节目真的很少**。 只有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综艺才有好看。 更何况,春晚,以全国之力,汇聚了全国最“优秀”、最美的演员的节目,为辛苦的编剧和导演们感到抱歉,也为一个接一个的植入或明显的广告感到抱歉。
看节目还是看热闹? 这是个问题! 今年之前,我一直纠结于程序本身,尤其是语言程序。 看春晚,不就是看语文节目吗? 然而,随着老一辈和老一辈语言表演者的退位,近年来新语言节目确实见多识广。
别说相声小品的讽刺了,连喇叭都吹不响,抬轿子都抬不起来。 不知道演员有没有不好意思,反正看的时候觉得真的很尴尬。 确实,节目的质量不如年复一年,而便宜又可爱的萧悦月似乎已经连续两年失去了光环,他只是为了表演而表演。 这不是他的风格,但真的是他站在舞台上。
不过,今年,每个语言节目都跳走了,但我没有选择换频道。 为什么? **舞蹈节目好看。 唱歌的是演员,而不是歌手。 看春晚不是为了欣赏歌曲。 如果你想欣赏这些歌曲,就去剧院。 一顿大餐,你想要的是收视率。 一串串交通明星出现在舞台上,吸引年轻人看电视。 这就是收视率是有保证的。
看编排抢眼,效果精湛,就够了。 只属于数字时代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技。 春晚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八十年代初,电视机刚刚开始流行。 现在在电视机前,还是那一代人中的大多数。
原来的春晚没有特效。 几张桌子上的客人互相唱歌,这是一种新颖的表达方式。 请一位港台歌手,可以一个人跳上舞台,一口气唱三四首歌。 春晚让我们想起了《我的中国心》和张明敏的《故乡云》和飞翔的《故乡情》《难忘今夜》和李古怡......
春晚的巨大明星效应让参与者一夜成名。 随后的春晚成为造星机器和演员的宝库。 只要是参加过春晚的歌手和喜剧演员,不仅头上有光环,而且口碑也很大,唱片带的销量一飞冲天。 “春晚”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其含义不言而喻。 民众对春晚的满意度越来越差。
自从**崛起以来,春晚难过是正常的。 如果你想保持收视率和年轻人,你必须接受年轻人的现状,用一种实时欣赏和抱怨的批判性方式。 一场秀还没结束,自我**的感知就已经释放。 在流量时代,有可能将机会转化为真正的黄金**。 骂人是获得流量的手段之一。
今年,因为不能准时坐在电视机前,打开电视机的时候,我瞥了一眼手机。 对岳云鹏《飞花令》的批评层出不穷。 尤其是粉丝身上的“备忘单”更是骂人。 第二天,我故意看了两遍这个相声。 说实话,不知为何,岳岳这两年的相声确实不如巅峰时期。 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原因,也许是不再是“新生牛犊不怕老虎”的激情。
但他愣在地说,搞“备忘单”的字都记不下来,也不接受。 相声演员背对嘴,才是最基本的经营素质。 他记不住十七朵“花”的短文,你能相信吗? 如果真的是“备忘单”,他怎么敢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目张胆? 孙岳怎么会故意把它翻过来给大家看? 这只是一个故意的负担。
负担的现场效果还可以,但没想到竟然在电视机前翻了个底朝天。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更有趣的延时包袱。
与相声小品相比,歌舞的舞台效果令人惊叹。 对于像我这样不会跳舞、五个音符不完整的人来说,很难想象纯粹欣赏舞台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光光组合,以及服装颜色和身体的精致展示。 当“图案创作秀”的“新年礼物”滑到你面前时,你会怎么想? 苏绣,慧娘? 还是《一弦一柱思华年》的“金色”? 舞台效果的呈现比诗歌更美!
北京舞蹈学院表演的《锦鲤》更是美轮美奂。
我以前看春晚,看到歌舞,尤其是舞蹈节目,基本上都是翻找零食收拾桌子。 相反,今年,每当有语言程序出现时,我都会去上班。 歌曲和舞蹈出现,您可以专心致志地欣赏它们。 如果你不明白自己在害怕什么,就看看图片吧!
反正每年春晚的编舞和导演组都被骂了,每年看春晚的人都骂人。 这不是悖论,而是一道难以调和的菜!
在和平与吉祥中庆祝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