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海外版。
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数智未来”教育展上,工作人员介绍了“智能制造学习工作坊”系统。
娜奥米(Naomi)是印度尼西亚普拉迪塔大学(University of Pradita)的学生,她对中国名校并不陌生。 在雅加达,她在清华大学注册了一门与数字设计相关的课程,因此她不必来北京就能接触到高质量的教育......这所顶尖大学提供的资源
自数字教育大门打开以来,人与教学资源正以前所未有的形式、广度和深度连接起来。 数字教育让更多优质资源突破时空,连接城乡、跨山跨海,通过教育公平促进社会正义。
1月30日-31日,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上海举行。 会议以“数字教育:应用、共享、创新”为主题,重点关注教师数字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教育的数字化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全球数字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指标评估、人工智能与数字伦理、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机遇、 以及教育治理的数字化和数字教育治理。
“教育无国界”的广阔未来即将到来。
数字是传播知识的桥梁。
宁夏固原草娃小学与福建厦门六中相隔2100多公里,一处山沟深辙,一处蓝天大海。
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将鲁道的曲调唱进了西海谷的红砖房,曹花小学的孩子们学习了无伴奏合唱版的《夜空中最亮的星星》。 曹瓦小学老师郭锐说,希望孩子们能像星星一样看到山川大海,更远的地方。 数字教育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让农村学生享受到更好的教学资源。
早在2022年初,随着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推出,中国的教育数字化战略就进入了快车道。 两年时间,全国智慧教育平台已接入5190,000 所学校,辐射 1880 万名教师,293亿在校学生和社交学习者,访问用户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2023年底,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已突破1亿,浏览量超过367亿,访客超过25亿。 同时,智慧高等教育平台新设“课程创建平台”板块,系统整合和汇聚创新创业要素资源,遴选近500门创新创业课程,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怀金鹏表示,过去一年,中国持续推进数字教育应用,优质数字资源覆盖率显著提升。 着力缩小区域差距,实施“慕课西部旅行计划2”。0“,提供 1980,000个MOOC和定制课程,服务西方高校学生54亿人。 同时,立足于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启动第一阶段数字化教学创新实验,即140,000名农村中小学生被派上了科普、艺术等2500多门课程。
如今,来自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志愿者们,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体验传统文化,感知科技前沿,与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南省彝族自治县的小学生交流。 “淮金鹏说。
技术赋能教学。
在上海市黄浦区卢湾第一中心小学,学生们戴在手腕上的智能设备,是体育老师观察全班强度的好助手。 智能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学生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确保课堂学习和练习的安全。
在上海首所信息化标杆培育学校,一幅数字智能教育新图景正在慢慢展开——在中国课堂上,学生手中的“云笔”记录着自己答题的时间、顺序和修改过程。 每个学生的写作停顿都会被记录在云端,供教师在课后分析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帮助教师捕捉学生错误的原因。 通过个性化数据,教师将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根据自己的能力定制教学。
技术对教育转型的影响体现在职业教育的课堂上
在深圳理工学院,虚拟现实设备将整辆方程式赛车的零件“拆解”,一目了然地“交付”给学生。 同时,该软件以数字方式再现了碳管的变形过程。 对于汽车与交通学院的学生来说,数据与现实的融合非常重要,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体系与行业之间的联系,使他们的职业生涯更加专业。
2023年7月,《关于加快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发布,提出到2025年,国家级示范虚拟实训基地建设约200个,带动建设区域示范虚拟实训基地约1000个,推动职业院校技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创新。 除了建设虚拟实训基地外,各学校还将依托《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规范》建设学校大数据中心,构建一体化的智能教学、管理、服务平台。
技术对教育转型的影响体现在特殊教育的课堂上
在湖南省常德市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智能互动屏幕让学生通过游戏学习; 智能手环可以快速查询学生在校园内的位置。 信息系统记录的数据可以帮助教师形成定量数据,促进家校联动,帮助孩子实现融入社会的目标。
数字技术就像一束光,可以融化儿童生活中的障碍。 常德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龙明忠认为,教育的数字化将使他学校的孩子们拥有辉煌的人生。
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在“教育数字化与学习型社会建设”分会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吴岩介绍了中国将学习型社会作为国家战略推进的历程,并分享了中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计划、经验和行动。
吴岩介绍,中国正在建设学习型城市网络,已有10个城市加入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北京、上海、成都、杭州4个城市获得全球学习型城市奖。 其中,杭州将学习空间建设与未来社区建设、嵌入式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相结合,为居民提供“一站式”学习服务,打造城区“15分钟学习圈”。 上海建立了终身教育信用银行,建立了约493万份公民学习档案,约占上海常住人口的1.5%每年发布《上海学习地图》、《上海老年教育三类学习点图》、《上海市民人文步行地图》,明确标明各类教育资源的分布情况,让市民就近享受终身教育服务。 成都初步建成了“成都终身学习教育资源库”和“成都市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涵盖职业培训、基础教育、学历教育等25个门类,每年服务300多万市民。
不久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提出,依托国立老年大学建设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老年教育资源库和教师数据库。 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拥有234名在线注册用户10,000 人,为 5640 万学习者提供服务。
中国大力发展学习型社区,设立1街道(乡镇)社区学校68万余所,36所4万个社区(村)学习点,线上线下相结合,设置了社区教育微课程、“能人当师”特色课程、线上社会报告厅,办好“家门口的大学”。
例如,在南京,依托社区教育资源组织一批讲师流动授课,讲师群开展免费科教到农村跟踪服务活动,足迹遍布全市涉农街道(镇),开展了八大类80余场培训; 组织农民培训1600余次,开展技术服务600余项,编制分发培训教材1余份70,000 册书籍,培训了超过 140,000 名农民。 (记者孙雅辉正文)。
人物**海外版(2024-02-07,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