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一起饲养动物危害人害典型案例,呼吁文明养犬、按规定养狗,强化养犬、养犬责任意识,形成严法守法的养犬氛围和环境。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典型案例,明确了一系列处理此类案件的具体原则,包括:禁止大型犬伤人的,无论受害人是否有过错,犬主人均应承担全部责任; 孕妇被狗咬伤终止妊娠的,饲养人应承担相关费用; 如果狗追逐路人,导致他受到惊吓和受伤,“非接触伤害”饲养人也要负责; 等一会。
面对这一消息,网络**普遍表示支持。 在网友眼中,这些规则不仅能保护养动物造成损害的潜在受害者,又能督促和引导动物主人依法文明养宠物,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养宠物引发的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 从本质上讲,无论您是否有宠物,喜欢动物,还是害怕动物,每个人都可以从更规范和有序的宠物秩序中受益。 从这个角度来看,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相关典型案例可谓是各方双赢。
近年来,“恶狗伤人”事件时有发生,其中不少人伤势严重,惨案令人心痛。 尤其糟糕的是,有些狗主人在宠物伤害他人后不仅不悔改,还试图逃避赔偿责任,甚至摆出挑衅的态度,以为自己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类似的事件屡屡被报道,让不少网友对“怎么会有恶狗伤人”感到无奈。 舆论出现后,有关部门可能会具体处理一些热点案件。 然而,这种“一做一做”的补救措施往往不足以形成有效的威慑力,以至于总有人侥幸,把当地的养犬规定当成不了什么,留下了难以解决的安全隐患。
此前,基层执法单位在处理此类案件时,没有明确统一的判断标准,缺乏上级指导,容易使案件陷入“扯皮”,难以分辨是非。 违反法律法规饲养大型犬,或忽视监管犬只的狗主人,可能会想出各种防御措施,试图减轻甚至抹杀自己的责任。 具体来说,单方面强调受害者的过错,不承认狗的行为与受害者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都是常见的“推卸责任的套路”。 一不小心,执法者就会被这种言辞吓到,就算觉得心里有问题,也未必能从一开始就从法律法规中找到反驳的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准确有效地破解了这些“套路”,既为基层执法单位提供了便利,又为纠纷双方划清了明确的责任界限,消除了不必要的歧义。
乍一看,这些原则在最高人民法院是明确的,一些狗主人可能会感到委屈。 违规饲养大型犬的人,未必能理解:对方也有过错,我为什么要承担全部责任? 遛狗不拴绳的人可能还会问:我的狗狗没碰他,对方吓得摔倒了,为什么要要求赔偿? 但实际上,这些规定并没有让“老实人”处于不利地位,而只是给那些不遵守规则、不负责任的人留下了教训。 违规饲养大型犬本身就是对自己和他人安全的威胁,因此应该对出现的所有问题负责; 遛狗不拴绳也是宠物素质欠缺的典型表现,别人害怕了,很自然地要补偿。
正如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的那样,社会各界希望狗主人在携带宠物旅行时,能够遵守规则,记住安全,肩负责任,履行自己和他人的幸福、快乐、平安的义务。 养犬者观念正确,严格守法,才是文明养犬的正确含义。 从长远来看,这也将减少宠物主人和邻居之间的冲突,有助于形成更加“宠物友好”的社会氛围。
*:中国青年报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