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北京怀仁堂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军颁奖仪式。
为此,国家调动了五年的人力物力筹备,终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周年前夕,公布了评审结果。 虽然总政治部在做考核工作时力求达到同等军衔、同职、同资历,但仍存在一些争议,以下四项最具争议。
1. 大元帅空缺。
从1949年到今天,我国只考核了10位元帅,被称为建国十元帅。 经过总务部考核小组成员的一致综合评价,大家都觉得这位大元帅候选人不是别人,正是***。
毋庸置疑,无论是在军事经验上,还是在革命贡献上,**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元帅,但当总政治部将最终评估方案送***审批时,他的名字却从名单上划掉了。 军衔考核组负责人问***为什么很疑惑,**笑着点燃一支烟,吸了一口说:“军衔是给现役军人的,我现在不是现役军人,所以我不应该领奖。 ”
但就业绩、资历、贡献而言,没有人比你更有资格担任这个大元帅! *试图说服。
**听了这话,他摆了摆手,说:“可别这么说,有多少人在革命的道路上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又有多少人没有骨头? 革命军人的贡献不小,我认为,在**和地方工作的领导干部不应该参加授予头衔,让军衔放弃,留给现役军人。 ”
**一再坚持不接受大元帅军衔,众人见不了劝不动,只能腾出大元帅军衔。
2.授予**副总理的头衔。
因为“**和地方领导干部不参加颁奖”这句话,很多原本在颁奖名单中的领导干部自动要求退出颁奖,但**副总理**还在颁奖名单中,军衔是元帅。 很多人对此感到困惑,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因为规定而无法参加授职,甚至情绪激动。
事实上,在***自愿退出颁奖后,**也写信要求删除他的名字,但被***拒绝了,因为**当时,除了是***副总理外,他还担任过***和军委委员的职务,虽然他的工作重点不在军队,但是,**当时还有军职, 所以他参加颁奖是很自然的。在***的要求和坚持下,**接受了军衔。
3.“战神”的等级被评为低。
在新中国的战斗史上,有两个“战神”人物,一个是林先生,一个是苏羽。 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授予封号时,林先生被授予元帅称号,而“善于打仙战”的苏羽只被授予将军军衔。 两位战神的功绩相同,但军衔不同。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以苏羽的功绩和能力,靠一个元帅也不为过。 也有人认为,苏羽的能力虽然不错,但是他和林先生还是有区别的,所以军衔低一级是正常的。
其实在军衔考核初期,苏羽也在元帅名单上,而苏羽自己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写信辞去了元帅军衔,他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缺点,能力和资历也有所欠缺, 而且他不适合当元帅,所以他要求降职。**看完报告后,他称赞了苏羽的品格,经过综合考虑,还是同意了苏羽的申请,将他从元帅名单中除名,把他放在了将军军衔的第一位。
4.获得三枚一等勋章的上校。
195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为表彰为革命战争作出贡献的革命战士,制定了关于勋章和勋章的专门规定,包括八一勋章和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勋章、解放勋章,其中一等勋章最高, 而当时的55位开国将领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获得了一等勋章,然而,原江汉军区副司令员罗厚福却不同。
1955年颁授勋章时,罗厚甫接连获得三枚一等勋章,实在是让人羡慕不已,这是组织对他多年来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他为革命而流血的致敬,只可惜在全军授衔时才被授予上校军衔。
罗厚福20岁参军,一路荆棘丛生,在战场上血战多年,成绩斐然,抗日战争结束时,任第一军区司令员、第三军区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期间还多次担任军区副司令员。因此,直到 1955 年才被降级。
事后,有人为罗厚福心烦意乱,向军委报案,军委在了解了整个事情后,为他平反,摘下了“走资派”的帽子,并于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