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技巧。
全国多所高校相继宣布对外开放,引起了城市农民工的广泛关注。 《工人**》记者发现,“带孩子去校园”成为寒假期间农民工在城市的热门活动,各种有趣的校园活动和教育资源也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爷爷,我和姐姐上了大学! 2月20日,纪然带着女儿去老家向长辈们拜年,孩子兴奋地讲述了寒假期间的经历。 离开北京四年后,纪然回到河南商丘市民泉县照顾双胞胎女儿,心里一直有一个念头:“我想再带着孩子,来北京的大学看看。 ”
就在2023年寒假前夕,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语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陆续对外开放。 《工人**》记者发现,这受到了城市农民工的广泛关注:无论是分阶段进城打工,还是已经在城市站稳脚跟,这些农民工都期待着带着孩子来到大学校园。
参观高校已成为寒假期间的热门活动。
1月27日是星期六,早上人山人海,尤其是父母和孩子。 季然清楚地记得,在她带孩子去北大的那天,校门外排起了长队参观学校,季然一家也在校门口拍了一张合影。
纪然小时候是个留守孩子,父母常年在城里高楼大厦的脚手架上忙着为孩子们辛勤劳作。 初中毕业后的十年里,纪然先后在昆山、深圳、北京等地工作。 当孩子们达到识字学校年级时,智然选择回到家乡陪伴他们学习成长。
今年年初,当她得知丈夫要在春节期间留在北京打工时,带着孩子去北京过春节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当时,很多名牌大学都宣布要向公众开放校园,正好是带孩子去参观的好时机,感受大学的教育氛围和资源,让他们大开眼界。 在动身去北京之前,纪然很早就研究了大学访问策略,并在孩子期末考试后立即离开。
我预约了参观复旦大学,很近! 在上海生活了近20年的李鹏,在孩子们的寒假计划中也包括了参观大学。 这些年来,他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什么特别的目标和要求,但他越来越意识到开阔视野的重要性,而参观大学校园是他最直观的方式。
大学必须向公众开放,特别是对农民工及其子女开放。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郑林怡表示,开放的大学校园让“进校”不再停留在农民工及其子女在城市的“梦想”和“思想”中。
校园活动很受流动儿童的欢迎。
未明湖和博雅楼是智然带孩子们参观的第一站。 “有很多人在湖上滑冰。 纪然回忆说,她给两个女儿租了一辆冰车,后来又和其他游客拉上了一辆“火车”:“冰车连在一起滑行,就像火车一样,还有人喊着'121'的口号。 ”
看着女儿们的笑脸,智然觉得有些恍惚,古色古香的博雅楼和白雪皑皑的未明湖相得益彰,少年身影在茫茫冰面上自由嬉戏,这是她上学时期待已久的一天,如今在孩子们心中成为现实, “太好了! 她叹了口气。
你是来参观的,对吧? 当纪然带着女儿离开溜冰场时,一位走在拐角处的老人拦住了他们,并推荐了一个“好地方”——生物标本室,“里面有很多动植物标本。 ”
孔雀、蝴蝶、丹顶鹤......孩子们被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标本弄得眼花缭乱,“他们躺在展示柜的玻璃前,不停地问我,'这是什么?'” 纪然笑着说,其实他回答不上来,好在陈列柜底部有文字介绍,***妮妮还把标本和家乡的鸡鸭鹅比了比较,在地上跳舞,却很开心。 ”
学校的勺子池、明德楼等,都成了热门的打卡点。 中国大学新闻学院的一名学生告诉记者,今年1月以来,他和同学们明显感觉到校园里的游客多了。
记者注意到,“开放”成为近来越来越多高校的关键词。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许多高校也开始对旅游路线和内容进行调整。 比如,清华大学推出了免费的官方游学团,规划了多条游学和解说路线,为来访者讲讲校园风光和历史故事; 浙江大学早在去年3月15日就宣布,将向全社会开放校园; 中国中文大学免费开放校内博物馆,参观者预约后可直接参观校园。
探索校园开放的公共价值。
知道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对外开放,在郑州工作了10年的亚斌在寒假期间带着孩子参观了清华大学。 在他看来,这次访问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们借此机会,探索自己想学的专业,想做什么,长大后想成为的人。
对此,郑临怡还表示,一方面可以激发农民工投入子女教育的积极性和力量,帮助子女成长为人才,实现代际流动和跳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树立勤奋学习、追求新知识的信念, 以及“实现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人生理想”。
高校对外开放,发出了积极向好的信号。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褚朝晖认为,大学应该向公众开放,社会也应该对此持开放态度。 他建议,高校可以根据农民工子女的实际情况,多安排一些符合他们需求的活动,实现校园有序开放。
大学开放的基本底线应该是有限、包容的开放,其基本底线是不干扰教师和学生的正常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核心本质是大学与社会的双向发展和共同成长。 郑还提到,大学具有公共属性,开放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离开校园前,纪然从北京大学给孩子们买了明信片和徽章,“女儿们要带纪念品回老家,希望有一天能带着徽章回到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