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宠臣互相说了实话,江不相信,反而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蒋介石自视甚高,但他也从自己在共产党面前的多次失败中看出,他周围可能潜伏着共产党人。 然而,当他的心腹站出来指责对方是“间谍”时,蒋介石自信地认为这只是嫉妒和两人之间的争吵。
然而,当真相大白,那些隐藏的工作人员陆续浮出水面,站在新中国的阳光下,蒋介石才意识到自己当初是多么的荒谬。
他最信任的两位前辈,居然互相指责对方是共产党的间谍,但蒋介石却不相信。 本期节目将带大家揭开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内部的离奇搞笑故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或长按点赞,表达您的支持。
淮海战役期间,国民党在前线屡战屡败,军事计划被解放军轻易破译,导致败退。 国民党高层虽然怀疑内部有共产党间谍,但无法确定。
* 800,000 人部署在淮海战场上,配备美式装备和机械化部队,黄百涛、邱庆泉和李密的军团都在战场上。
在一次关于国防行动部署的高级别会议上,蒋介石的心腹迅速锁定了嫌疑人:国防作战第一厅厅长刘飞。 刘飞出生于桂部,大革命战败后,他去了日本陆军大学学习,一回国就担任国民党第五军高级参谋。
刘飞担任参谋长11年,主要负责蒋介石所有军事作战计划的初步制定,赢得了蒋介石的信任和依赖。
刘飞还有一个绰号叫“霸气副局长”,这也显示了他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由于蒋介石对他的高度信任,所有前来抱怨的人都被他成功劝退。
风口浪尖的刘飞自己也有很多危机感,为了继续隐藏自己潜伏者的身份,他决定找个替罪羊。郭如贵很快就成了他“诽谤”的对象,因为他的生活方式节俭廉洁,与国民党官员格格不入。
在此之前,杜玉明还向蒋介石汇报,郭如贵明显多疑,因为他的生活太单纯,不喝酒不赌博,每天饮食清淡,爱好平凡,与共产党的作风习惯太相似了。
1937年入伍的国民党将领郭如贵,曾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挽救了国民党军队士兵的士气,率领第42旅8000人苦战了7天7夜,最后只剩下2000人, 但他坚守了自己的位置并扬名立万。
随后,郭如贵受到敌军原总司令陈诚的青睐,被任命为第54军参谋长。 在军事指挥方面,他一再展示出独特的计划,这让蒋介石觉得自己找到了宝藏。
解放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成立国防部,任命自己最信任的下属为陆军部部长,刘飞和郭如贵分别担任第一、第三战争部主任。
当刘飞因为杜玉明的理由举报郭如贵时,蒋介石并没有理会,只是轻轻摆了摆手,表示自己已经知道了,根本没有把刘飞的投诉当回事。
很快,郭如贵得知了刘飞的抱怨,一直意见不合的两人开始对立起来。 郭如贵以为自己在某处暴露了自己的破绽,被刘飞揪住了辫子,决定反击,还去找蒋介石控告刘飞涉嫌反蒋共。
刘飞虽然在公开场合发表过一些反蒋的言论,但他的私生活却极度贪图享乐。 在郭如贵看来,刘飞是名副其实的国民党军官,他的反蒋言论只是为了出风头、引人注意,而他本人却显得很油腻。
白崇禧也表示,刘飞讲话偏左,生活享受偏右,他不满现状,但生活并不严谨。 这个评价与郭如贵的观点是一致的,事实上,在国民党内部,刘飞是共产党员几乎是毫无疑问的。
白崇禧的相互曝光和举报,让蒋介石心慌意乱。 虽然都是他信任的能干的下属,但他并没有怀疑他们的忠诚,只是觉得他们只是因为嫉妒而互相做点小报案,毕竟这种现象在百姓中并不少见。
为了安抚他们的情绪,蒋介石很少用柔和的语气劝说他们:“你们说的有道理,我错了,但内讧容易导致士气不稳,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再提这件事。 ”
这让两个争吵不休的下属安静了下来。 刘飞和郭如贵对对方的指控和证据都是虚假的,但巧合的是,他们验证了一个共同的事实:他们都是真正的地下党员,真正的“共产党员”。
只不过刘飞是华业敌工部的,郭如贵的上级是我党元老董必武。
由于董老地下工作的保密性,刘和郭只与联络员保持一对一的联系,彼此并不知道对方的身份,导致了误会。
幸运的是,蒋介石没有信任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而是保护了他们的真实身份。 这种盲目的自信也让蒋介石付出了代价。
然而,刘飞和郭如贵之间的矛盾已经形成,两人都不习惯见面,经常在军事行动中为对方设置障碍。 刘飞多次在郭如贵手里吃亏,这也引起了党组织对他们之间公开秘密斗争的认识。
在信件中,郭如贵的联络人任连如告诫他不要掉以轻心,要先查清情况。 几天后,任连儒再次联系郭如贵,要求他与刘飞建立良好的关系,不要被有意之人利用。
郭如桂和任连如说话含糊其辞,郭如桂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深意。 他回想起刘飞的一些事件,开始怀疑这些看似巧合的失败是否真的只是偶然。
例如,刘飞“缺乏战斗经验”,导致他的军队在高级参谋的军事行动会议上擅自修改作战计划,导致我军在绥岐战役中歼灭了欧寿年兵团和重组后的第75、72师。
淮海战役前,蒋介石原来首选的总司令人选是白崇禧、杜玉明,但白崇禧在郭如贵的建议下拒绝任命,杜玉明被调往东北指挥作战。
因此,蒋介石看重五虎将。
1、徐州总司令刘志有机会成为总司令。 然而,绰号“长腿将军”的刘志,在日军攻占平汉铁路时狂奔,还被中原人民解放军六万余人打败,是国民党军官中的草包。
刘志能够成为淮海战役的总司令,除了自身实力之外,刘飞的晋升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这个事实让郭如贵意识到刘飞可能和他站在同一边,后来发生的事情也证实了他的猜测。
淮海战役后,蒋介石的失败在所难免,就连一向支持他的美国也通过美联社发表评论,说共产党想攻什么城就攻什么城,再也没有任何阻拦。
蒋介石的心情很不好,每天在办公室里只能无能、生气,怀疑越来越严重。 郭如贵感觉到蒋介石对自己的信任危机,向任连如提议返回延安。
不过,任连儒建议他留在国民党内,因为这样可以给解放军更大的帮助,并建议他去西南地区指挥一两个军,等待机会对解放军的行动作出反应。
郭如贵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国防参谋顾祝桐,然后被分配到第七十二军担任司令员。 他率领从淮海战役中撤出的伤兵和战败的将领驻扎在四川。
临走前,顾祝桐告诉他,刘飞当着蒋介石的面诽谤他,说他要他在下面带兵,是为了让他有长久的经验和经验,以免以后为难他。
郭如贵虽然表面上皱着眉头,但心里暗暗高兴,因为刘飞的“诽谤”让蒋介石放心地把军权交给他。 郭如贵通过这件事证实了刘飞是自己的人。
当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湘西进入四川时,郭如贵已经在四川部署了两个师的兵力。 按照与任连儒商定的计划,宣布率部造反,摧毁蒋介石守住西南后方的最后一道防线,让远在台湾的蒋介石骂“娘喜皮”。
郭如贵在军校读书时就加入了共产党,后来因大革命失败而赴日留学。 回国后,他与组织失去了联系,直到1946年才成为国防部战争司司长,才再次见到任。
通过组织测试,成为潜伏在敌营的地下工作者,任的表弟任连如负责联系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郭如贵只被当作起义将领对待,但在回忆录中,却详细披露了他作为卧铺为组织传递消息的那些事迹。
直到八十年代初的努力,他早期的功绩才逐渐为人所知,他又回到了党组织。 与此同时,刘飞在李宗仁成为代理**后留在南京,拒绝了李宗仁的任命,主动要求与共产党谈判。
他和黄少红一起去北平,向***汇报。 虽然国民党和中共经过15天的谈判才达成初步共识,但李宗仁拒绝签字,刘飞和代表团成员的努力也白费了。
李宗仁因为怒留在北平,刘飞和代表们留在他身边,没有回南京**。 南京解放后,刘飞偷偷到广州劝说李宗仁和白崇禧不要投靠蒋介石,李宗仁最终同意了。
随后,刘飞前往香港策划湖南和平起义,并在筹备开国大典期间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除了郭如贵和刘飞之外,蒋介石并不知道,他特别认可的心腹韩连成和速记员沈安娜都是我们党的忠实党员,沈安娜甚至被称为“把握蒋介石脉搏的人”。
但是,在南京市政府和国防部的电信局中,只有两名工作人员不是我们党员。
在动荡的历史进程中,有些人的贡献可能被遗忘,但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行动向我们证明了一个真理:赢得民心的人赢得了世界。
就像那些潜入敌后的地下党员一样,他们的努力和牺牲给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而蒋介石则始终站在人民的对立面,最后落得孤身一人,不得不远赴台湾。
现在回想起郭如贵和刘飞当面互相指责的那段时间,虽然这看似是曲折的经历,但实际上却是蒋介石无视人民意志力量的明显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