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大规模生产运动中,涌现出许多来自各行各业的先进代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寨村。 大寨村的“铁娘子”郭凤莲在当时家喻户晓,她的故事广为流传。
如今,60年过去了,郭凤莲过着怎样的人生? 让我们一起探索她的故事。
郭凤莲1946年出生于山西省西阳县吴家坪的一个普通家庭,当时中国大地战乱频发,民生苦恼。 在这样的环境下,郭凤莲的母亲在她三岁时就因过度劳累去世了。
小时候,她不得不跟着奶奶住在大寨村。
解放前,大寨村是典型的贫山村,地势险恶,耕地稀少,地势破碎,亩粮产量只有140斤左右。
当地村民普遍生活在赤贫之中,是西阳县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1947年,大寨党支部的成立,标志着大寨梯田美好时代的开始。 **书记带领村民成立互助小组,填沟垦地,开垦地,在崎岖的山坡上开垦400多亩梯田,增加了每户的粮食产量。
大寨村200多户家庭逐步摆脱了极端贫困。 即使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大寨村也能够将剩余的粮食交给国家。 大寨村因业绩突出,获得国家表彰,成为“农业大寨”口号的代表。
1963年6月的一场大洪水,使***和郭凤莲领导的大寨村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山洪不仅冲走了他们新开垦的土地和大部分房屋,还摧毁了村民多年的辛勤工作和积蓄。
然而,作为村委书记,***在这样的灾难面前并没有被击倒。
郭凤莲带领村民开会,提出不依靠国家援助自行重建家园的提案,得到了包括16岁的郭凤莲在内的所有人的积极响应。
由于灾区面积大,仅靠村里的人进行救援救灾是不够的。 好在大寨村成立了“铁娘子队”,让村里的妇女们也能参与到救援救灾中来。
郭凤莲虽然只有小学学历,但她却展现了吃苦耐劳、吃苦耐劳的品质,处处争先行,面对困难时头脑灵活,指挥得当。 于是,她赢得了大寨村农民的信任,17岁的她就成为了“铁娘子队”的队长。
铁女“郭凤莲,她常年在烈日下辛勤劳作,黝黑的**见证了她对大寨村的奉献。 在她的带领下,一群顽强的少女们齐心协力,不怕困难。
经过一年的努力,受损的梯田不仅重获新生,还在洪水的洗礼中重建了房屋。 他们还在山坡上建造了防洪设施,将易受洪水侵袭的山坡改造成“海绵田”。
同时,他们修建了灌溉渠,解决了许多田地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1964年,大寨村亩粮产量达到700斤,这是他们辛勤耕耘的证明。
**陪同外国客人参观大寨,这一可喜的成绩不仅在山西省传播开来,而且迅速传播开来**。 因此,特别赞扬了大寨村,向全国发出号召,要求农业向全国学习大寨精神。
从此,全国各地的名流和绅士纷纷前来参观大寨村,欣赏其新风貌。
被上级调走后,郭凤莲成为了大寨村的新村长。 她以勤奋、聪明才智、品德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钦佩,当选为新一届村长。
郭凤莲不负众望,展现了出色的领导能力。 她立即着手改善村里的农业排水和灌溉系统,并在偏远的山区植树,防止风沙固定。
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该村的粮食产量,为该村的未来带来了光明的前景。
随着1980年改革开放的到来,大寨村已经不能再用以前统一的购销方式来保证农产品的销售,全国广受赞誉的干部郭凤莲和她的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尽管如此,大寨村还是在可喜成绩的背景下被评为先进模范,郭凤莲的领导能力也得到了全国的认可。
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大寨村村民感到不知所措。 作为大寨村的村长,郭凤莲也因为被调出村子打工而无法及时回来。
接下来的十年里,郭凤莲全身心地投入到果树种植和道路建设中,远离了大寨村。 然而,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曾经是全国知名先进典范的大寨村,在发展上逐渐被周边村落超越。
如今,大寨村的人均收入只有700多元,无法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寨村的村民们意识到自己的落后,心急如焚,于是把希望寄托在大寨的原书记郭凤莲身上。 在上级领导的指派下,郭凤莲回到了家乡,走访农民,与老农交流。
她发现,村民们还没有从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方式中走出来,面对市场的变化,他们感到困惑和无助。
郭凤莲看着围坐在一旁的村民们,心中萌发了为大寨开辟新路的决心。 她对外面的世界有了解,希望在大寨设厂发展业务。
然而,面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刚从计划经济中走出来的村民和郭凤莲显得有些稚嫩。 由于管理不善,收支不平衡,工厂在短时间内关闭。
这次失败几乎击碎了大寨村民的信心,许多人对郭凤莲产生了怀疑。
以前是农业大村,现在要主动向全国学习,发展出符合自身国情的企业。 ”
郭凤莲勉励大寨村民用实际行动拓宽视野,组织130多名村民到当时经济发展繁荣的华溪村学习先进经验。
看到与外地的差距后,村民们更加正直,他们虚心借鉴外地经验,希望能将所学应用到家乡的经济建设中。
1992年,郭凤莲担任大寨整理开发公司负责人,开始在当地投资建设毛衫厂、水泥厂等乡镇工业。 虽然大寨在转型初期遇到了诸多困难,但在郭凤莲的带领下,大寨逐步解决了资金引进和企业落地的问题,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
大寨不仅还清了因管理不善而欠下的债务,还有余力在村里盖新房,为老人提供养老补贴,逐步免除子女的学杂费,重拾昔日的辉煌,成为全国先进典范。
郭凤莲敏锐地意识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她提前做好了布局,利用大寨企业的盈余来调整产业结构。
过去,水泥、煤炭等高污染相关企业被郭凤莲关停,为大寨旅游业未来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她还保留了原有的农田,用于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同时,她还借鉴了华西村的经验,在村里的空地上建起了大寨博物馆。
郭凤莲的山洞曾经破败不堪,但在她的建议下,村民们将其改造成一座独特的农舍。 此外,她还将以前的集体建筑改造成纪念商店,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购物选择。
1996年,背靠大寨的虎头山被列为森林公园,为郭凤莲提供了充分利用优质自然风光资源的绝佳机会。 如今,大寨已成为集农业旅游、文旅、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郭凤炼成功地将大寨从一个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小城镇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小镇。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辅助产业结构。
如今,全村60%的人口从事旅游业,这种健康的产业结构为大寨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仅2008年一年,大寨的总收入就达到了26亿元,税收1791万元,人均收入近万元。
郭凤莲带领大寨村成功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前列,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跑者。 她的出色表现为她赢得了2009年“中国时代杰出女性”的称号。
不过,郭凤莲从未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即使出名,她仍然带领富豪大寨村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积极帮助边远贫困山村脱贫致富,彰显了大寨村和郭凤莲的责任感和担当。
作为革命的摇篮和将军的故乡,安徽晋寨县地处山区,地势崎岖,经济发展困难,仍是安徽省的贫困县。
2016年,响应国家号召的郭凤莲主动提出,大寨村与一批经济发展良好的新村合作,共同帮助金寨县脱贫致富。
郭凤莲的提议很快得到批准,大寨村作为带头人,组织了多个村子支援金寨县,其中金岗台村是其重点援助对象。
为了更好地为当地发展贡献力量,郭凤莲孜孜不倦,多次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考察,与当地群众深入交流,了解真实情况。 随后,她制定了一项详细的计划,旨在解决当地交通不便和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
在郭凤莲的财政支持下,当地人民不仅修建了新的山路,还为村民们建造了新家。 更重要的是,她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帮助村民种植各种高价值农作物。
在郭凤莲的大力支持下,金岗台村通过自己的努力迅速成功脱贫,成为当地首批完成脱贫攻坚的单位之一,村民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74岁高龄的郭凤莲依旧在一线闪耀,担任党支部书记、经济发展公司董事长。 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她作为干部领导、全国人大代表,积极响应山西省线上平台直播,向广大群众介绍大寨村各级企业产品,成功缓解库存积压问题。
郭凤莲,从开垦梯田,到引进投资开厂发展经济,再到农村扶贫,她的精神始终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她团结人民,顺应时代,始终走在最前沿,让大寨村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能取得辉煌的成绩。
郭凤莲的精神就像一盏盏明亮的“大寨精神”灯,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告诉我们只要下定决心,就能克服困难,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