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老詹在中山大学紫荆花园讲学。
文本 |詹润妍(微信*** 老詹漫谈):不知道当国家需要让一半的年轻人被分流到职业教育的跑道上,而不是鼓励大家去普通大学时,你有什么感觉?
再过半年左右,就要举行高考和高考了,这样的问题,是初中、高中三年级家长和学生必须回答的问题。
而2024届的职校和普通高校毕业生,也将面临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是继续学业,还是出来找工作? 如果你正在找工作,你会找什么样的工作? 这也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
从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其实我们中国缺少的不是普通的大学生,而是缺乏高层次的技术人才。
但为什么现在家长和学生都不愿意上职业学校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客观来看,我国职业学校的教育水平不高,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水平没有及时跟上现实和未来技术发展的需要,因此职业学校可能无法满足这个时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
从主观角度来看,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还没有正视中国制造业正在升级的现实,这需要大量受过职业教育的有经验和熟练的工人。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以技术教育为重点的职业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其实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之所以上了低素质的高中,然后参加高考,勉强在一所很普通的大学里读一个没用的专业,并不是孩子想要的,而是在父母的胁迫和社会的偏见下“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如果给他们选择的自由,很多成绩比较一般或稍差的学生会非常自信地选择学一门手艺,在完成学业后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不是去一所自己不太喜欢、不是很专业的普通大学。
在这方面,德国的教育观念和我们中国的教育观念有些不同。 据了解,德国约有60%的年轻人选择在职业学校学习。
在德国,没有教育不平等的感觉,其主要原因是德国人认为所有职业都是平等的。也就是说,不管他是官员、生意上的大老板、保安、职场的前台、职场的临时清洁工,还是......打扫办公楼的浴室他们都受到平等对待,没有因高低差别而造成的偏见和歧视。
近年来,中国也开始响应一些有识之士的号召,认为中国不仅需要世界一流大学,更需要高等职业教育。 因此,国家对教育制度和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
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 《规划》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学历证书+数职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
2021年3月,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强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落实职业教育专业动态更新要求,促进职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教育部组织对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进行全面修订(制定),形成《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教育专业目录(2021)》(以下简称《目录》)。按照“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和职业教育2035年远景目标,在科学分析产业、职业、岗位、专业关系的基础上,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产业基础升级和产业链现代化, 统一采用专业类别、专业类别和专业分类,整合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大专、高职教育本科不同层次专业的设计,共设19个专业类别,97个专业类别,专业1349个,其中中等职业专业358个,高职院校专业744个, 高职本科专业247个。
2023年7月,为做好职业教育工作,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工匠)和校长培养计划的通知》,拟选拔一批从事高等一线教育教学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和在职骨干教师或技能高手每年对职业院校(包括本科水平和大专水平)进行为期三年的强化培训。
或许,看完以上相关内容,很多家长还是觉得,让自己去普通高等教育,或者让孩子以后从事科技、专业服务、管理相关工作,更“面子”。
先把孩子的手机收起来,我们作为家长,也带头在他学习的时候不看手机。
此外,家长不仅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更要自己学习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 而不是向孩子们抱怨上学的压力,同时让宝贵的时间随意流逝。
相信有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平时因为工作忙而没时间陪孩子,孩子上学遇到麻烦就开始着急,“弥补”来不及了。
在学业上,我们作为父母,至少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让他们在阅读、写作和算术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考虑上大学。
如果你觉得孩子以后不上大学也没关系,孩子的幸福比学历更重要,那么我们上学的时候就不强迫他冲刺学习了,孩子的心理可能承受不了。
我们自己应该充分了解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天赋的一面,也有自己天生笨拙的一面,作为父母,更开放的心态去接受事实,模式更大一点,让孩子发挥天赋的优势,通过教育,变得更加自信,更加优秀。 而不是简单地认为,如果你接受了某种教育,你就必须成为某种类型的人,然后你只能一辈子这样做,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太短视和不成熟了吧?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两个现实”和“两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我们需要结合两个现实:一个是我们孩子自然禀赋的现实,另一个是目前可用的教育资源和环境的现实。
我们必须诚实地面对两个问题:第一,我们给孩子的教育,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和虚荣心,还是基于孩子的实际发展需求? 二是,我们教育孩子只是为了上学和考试,还是终生可持续?
终身种植者詹润。
12月 15,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