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的低迷期进一步延续到2024年。
就连曾经强悍一线城市的上海,也快撑不住了。
据上海联家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检测报告显示,今年1月,上海累计新建商品房3786套,环比下降44%,同比下降55%; 交易额290亿元,环比下降47%,同比下降58%。
这意味着,今年1月,上海新建商品房成交量和成交额双双下滑,同比降幅超过50%,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
交易量和交易金额都在50%以上,这是什么意思?
这说明,即便是在一线城市上海,楼市的情绪也非常糟糕,甚至可以说是相当负面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观望,而不是选择买房,这对新商品房市场来说是一个打击, 这是可以想象的。
当新房不卖出时,在二手房市场,挂牌数量可能会飙升,因为这无疑强化了市场的悲观预期,让更多的人选择出售。
作为中国顶级城市之一,上海拥有中国最好的位置之一,新房卖不出去,所以我们很难想象全国其他地区的房地产市场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是否真的到了“无人在意”的地步?
我们不知道。 然而,从房地产在中国的特殊地位来看,无论这个市场、这个行业如何演变,最终都会再次削弱居民的消费信心。
拯救市场实际上就是拯救信心。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六大国有银行均已采取行动,准备开始救助市场,进一步满足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需求。
看来新房卖不出去,似乎是消费者端的问题,银行为什么要满足房企的融资需求?
事实上,有一个信仰问题。
很多人都熟悉国内的新房销售模式,可以预售土地,而如今很多房企都陷入了现金流危机,导致很多业主交钱、分期付款、贷款,却根本看不到房子,很多房地产项目都被迫成为未完工的建筑。
因此,银行业满足房企的融资需求,其实就是“保房交房”,而房交房的意义在于恢复整个房企市场的信心。
如果一个家庭付了首付,买不到房子,那么问题不是很严重,但如果有10000个家庭呢? 100,000个家庭呢? 这将产生非常糟糕的预期,而过去的贷款暂停浪潮基本上是针对未完工的建筑。
除了对房地产市场信心造成冲击外,还会诱发金融业的不稳定,因此银行此时拯救市场的目的不仅仅是满足房地产的融资需求,保证楼房的交付,更重要的是, 向市场发出信号。
这个信号是,房地产太大而不能倒闭,也不允许倒闭。
有了这个信号,消费者的预期会更强,买房需求很可能会重新激发。
截至2月12日,官方数据显示,已获批项目110余个,总金额约550亿元; 交通银行已取得并对接清单项目1442项; 邮政银行覆盖10个省份,融资金额57亿元。
当然,银行纾困不是无条件的,甚至不是无偿的纾困,这违背了金融的基本原则和逻辑,那么银行如何纾困市场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批出一些好的、有前途的项目,然后发放贷款,房地产开发商拿到钱,优先交付楼房,交付给业主,从而稳定房地产市场。
这个时候的问题是,一开始这些业主已经付了钱,而房地产开发商面临的问题是,此时此刻,银行的融资已经拿到,项目已经完工,但是业主已经付了钱,那么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可能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
也就是说,在贷款融资后,如何偿还下一笔债务? 这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但银行要救市,因为这关系到金融乃至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所以很多家庭都付了钱却没有买到房,银行只能稳打,帮助房地产开发商解决燃眉之急, 下一步该怎么走,怎么破局,最终还是要靠开发者自己。
因此,银行纾困为开发商提供融资在短期内是有效的,可以让一些房地产开发商解决现金流问题,但从长远来看,房地产开发商的钱来自**,这仍然是一个问题。
最好的情况是什么?
也就是说,通过短期纾困融资,可以大大刺激私房需求,大量民众和家庭将再次入屋,让房地产开发商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但为什么这是不现实的呢?
因为在短期内,如果想将房地产恢复到以前的水平,那么一定是大规模的购房浪潮,短期内势必会让房价再次上涨,但我们今天能买得起房价吗?
我自己的回答是,不。
房子不再是房子,而是金融商品,否则我们也不会提到我们想住在房子里而不是投机,为什么要提到这个? 正是因为房子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资产**,它更像是一种投资和金融产品。
在欧美相对成熟的市场,普通人可以投资土地、房产、**等渠道,但对于中国来说,引入几十年来市场经济的巨额财富,其实投资渠道不多。
因此,大量的私人财富被引入房地产市场,但我们说过,第一资产必须与宏观经济的增长密切相关,如果是投资,就可以反馈给实体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但是当你买房的时候,你买了房子,它不会产生任何后续的投资收益增长,本质上是由钢铁和水泥组成的,所以单一的投资渠道让中国的房价达到了非常夸张的水平,可以说远远超过了90年代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时期。
为什么中国只有单一的投资渠道?
一是没有土地所有权,二等市场长期来看在3000点左右,老百姓很可能会被锁定在市场中,所以只能投资房子。
房地产的热潮,尤其是投机的背后,更多的是中国单一投资渠道的结果,引入市场经济中积累了几十年的私人财富,只能用来买房增值保值,因为无处可去。
所以,短期内房价的快速上涨,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就算及时下雨,最终的结果也一定是“宋江”。
因此,银行救助必须挽救眼前,短期内挽救市场信心,挽救买家的合法权益。
但从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来看,这个行业未来几乎注定要面临严峻的局面,债务压力高,银行贷款高。
房地产开发商面临的债务问题,只有通过市场信心,让更多的人买房,才能得到解决。
但短期内大规模买房,肯定会导致房价高企,这是行不通的; 如果从长远来看缓慢复苏,有多少房地产开发商能够坚持这一时刻?
这是一个问题。
此外,已有70年历史的商业产权或多或少也是一个问题。
七十年的商业产权,不是从你搬进来的开始,而是从土地的开始,从土地到房子的建设再到装修和入住,中间是几年过去了。
此外,电梯房本身也有使用寿命,以后拆除后的一系列问题,拆除费用没有额外的补偿。
这也将在未来或多或少地成为一个不确定因素。
当然,如果我们把一二线城市的房屋看作投资,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什么今年1月上海的新房数据减半了。
对于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来说,买得起的人正在考虑什么时候合适入手,买不起的人根本不用考虑,在一二线城市,一套套房往往几百万,哪怕房价是**1%,背后也是几十万千万的差异, 再有钱的家族,面对数十万的差异,也一定会心碎。
另外,一二线城市的房屋投资属性很强,一旦房价出现风草,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这无异于追涨杀跌,但不同的是,房子的单笔成交非常高, 所以它更加谨慎。
当风向开始变幻莫测,狼来了,就算是假的,也足以让很多人忌惮,只因为赌注太大。
当投资者对房子没有信心时,他们不会像过去那样急于买房,因为一旦买了房产,目前就很难摆脱它,所以在房地产行业还在低迷的时候,消费者宁愿把钱存入银行,也不愿买房, 冒着巨额损失的风险。
当你对未来不确定时,最好的投资者会怎么做? 就是站着不动,观察情况。
因此,如果房地产不确定,房地产销售很难发生很大变化,因为这是一笔百万美元的交易,用脚投票,在看跌和看涨的背后,你最终会为此付出代价。
当然,这些情况在刚需中是不存在的,但近十年来,刚性需求其实已经差不多被消耗掉了。
这个时候,任何一个行业的风波都极有可能引发抛售浪潮,或者说抛售实际上已经开始,但接收者很少。
时至今日,纾困与否对消费者的关系并不大,刚好需要的人不着急,炒房的人也不着急,从某种意义上说,房子不是刚性需求,租房是可以替代的。
但救助的象征意义,以及对那些购买未完工建筑的家庭的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而纾困也可以向市场发出积极的信号,现在房价水平与我们的消费和就业息息相关,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但这也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我们还能期待什么?
过去,房地产野蛮增长,房价飙升,我们回不去,也不想回去。
end.作者:罗先生,职场参考新青年。 关注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悲观主义者。 跟着我,把知识磨给你。
优质作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