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过后几天,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小学五年级(三级)学生蒲辰轩泡在甘肃省博物馆里,每天拿着笔记录、抄写,然后回家在网上查资料。 寻宝,确定青铜器的年代,描述最喜欢的青铜......蒲辰轩很享受每一个环节。
自从学校实行“双减”政策以来,创作作业越来越生动有趣,像蒲晨轩这样“快乐作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为真正使“双减”政策更深入、更务实,甘肃省教育厅明确,减负不能孤立看待,而应放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局上,减负要与教学体制改革相结合, 教材制度、管理制度、教育秩序治理制度、办学制度、招生考试制度等,多措并举实施综合政策。
为此,甘肃省印发省级“五管”文件,指导各地规范办学行为,全省建立了作业公示制度,出台了作业管理办法,达到作业时间控制标准的学校比例达到100%。 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推进课后服务全覆盖和“5+2”要求。 全省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比例和课后服务时间达标率为100%,学生参与率为9934%。数据显示,有 58 个3%的小学生和488%的初中生认为考试次数减少了,考试难度提高了。 有809%的小学教师和78名1%的初中教师报告说作业质量有所提高。
实施“双减”工作是推进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战略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2023年,甘肃省将继续发力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着力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化课堂主战线作用,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在景宁县城关小学,折雨衣、洗衣服、系鞋带、包书皮、做饭等内容的劳动技能竞赛,成为学校“双减”落地后的“固定项目”。
在金昌第三小学的数学课上,邓兴华老师用有趣的汉字“I”、“习”、“欢”、“数”、“学”、“课”代替了枯燥的字母A、C、D、E、F、I推理思考题,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在嘉峪关市,每年的5月和11月是全市学校“作业管理成果展示月”,小学学科单元作业设计经验交流,初中学科单元作业设计竞赛,引导学校和教师重点学科单元作业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质量。 同时,选取初中9门科目的113个单元设计案例,建立优质作业资源库,供全体教师学习......
求运河像承诺的那样清澈,因为那里有活水的来源。 通过全国各地学校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双减”真正成为甘肃省中小学教育提质增效的一大“法宝”。
据省委政学办专项调查,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推进,学生家庭作业、校外培训、家庭经济负担和精力负担得到有效减轻,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课后服务环境和制度建设效果明显, 校外培训政策体系基本健全,规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实现了减负提质增效的目标。全省校长、教师、家长对“双减”的支持率、家长和学生对课后服务的满意率、认为家庭作业和课外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的比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双减”工作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广泛认可。
“双减”不仅让校园悄然改变,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省教育厅严格督促治标兼治,校外减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年来,省教育厅从规范办学行为、预收费经费监管、培训项目认定、培训材料管理、风险防范处置、违法行为查处、强化“正药”、突出统筹综合管理、严格审批培训机构、 加强对培训内容的监管,创新收费管理方式,规范培训行为,严肃查处培训违法行为。
李佳璐是临夏市第五中学的学生,在实施“双减”政策时,家长给她“削减”了4个课外班,本来是担心孩子高年级减辅导会影响成绩的家长李亚鹏坦言,减少课外辅导,但学校课外服务提供了多种资源, 孩子在学校轻松学习,从孩子目前的状态和学习成绩来看,“双减”不仅减轻了孩子的负担,也为孩子“减”出了效率和快乐。(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郑鹏生,通讯员马启辉)。
作者:马启辉郑鹏生.